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继汉代伟大的目录学家刘歆编制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之后,南朝宋王俭又编出《七志》,梁阮孝绪博采宋齐以来公私书目和藏书,编制出《七录》,影响较大。现在保存下来的《七录·序》和序后附的《古今书最》,成为研究中国古典目录学极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2.
《别录》、《七略》是西汉刘向及其子刘歆合作完成的两部目录学著作,它们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前人已做出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本文拟从这两部书所反映的经学意识及其成因谈点认识。《别录》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刘安《离骚传叙》以来最早的一部叙录体著作。《七略》是一部分类力求详备的图书目录。刘氏按照书籍的内容及其学术性质,把当时的全部图书分成了六大类,略下再分种(亦即大类下面再分小类)。“类”本是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图书分类正是基于图书学术内容上的类的逻辑关系为依据进行的。从《七略》的分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经学意识。  相似文献   

3.
历史形成的学术分类思想、王官之学的影响、现实的学术状况及学术的兴替变化,都影响到《汉书.艺文志》的图书分类。《汉书.艺文志》体现了刘向、班固等学者对当时学术存在的认识,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对于《诸子略》的分类,梁启超、胡适等说纵横、农、杂三家“绝无哲理上根据”是不足为训的。刘、班时代史籍未能独立为类、史书入《春秋》类、史籍入《书》类,都反应了当时史学意识尚未十分明晰;而《小说》类与史书分离,又说明当时史学意识已开始萌芽,认识到了实录是史书的根本特征。阮孝绪《七录序》以为“史书太少,不足以为类”的观点是不全面的。研究将古代目录学著作是否将史部独立为类,划分为《七略》分类系统和四库分类系统。阮孝绪《七录》与王俭《七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体现了史部的独立,属于四库分类系统;而后者仍属于《七略》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4.
汉唐时期,史书数量和门类增多,史学范围逐步拓展,图书分类问题就凸显出来。史部成为独立的部类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从汉代的《别录》、《七略》到魏晋的《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书目》,从南朝的《七志》、《七录》到唐代的《隋书·经籍志》,史部逐步从其他图书门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类。这反映了史部书目在目录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重视,体现出史学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趋势。文章试图从对汉唐目录学经典著作的阐述,分析这一时期史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5.
<正> 私家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官修目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着目录学事业的发展.私家目录始于南朝宋王俭的《七志》和梁阮孝绪的《七录》,隋唐继有所作,至宋、明两代,达到兴盛和繁荣阶段,使私家目录在参考使用价值上,有的和官修目录并行,有的在著录分类与考订的方法理论上提出了新的见解,这在目录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改革布新的作用.一、首创版本著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以文字写成,用于明理、叙事、抒情之"书",而很少涉及以直观、简明为形式特点的"图"和"谱"。在目录学史中,图谱类文献时隐时显,合而复分,总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南宋前,《七志》确立"图谱志",而《七录》分散图谱、各归部类,是第一阶段;南宋时,从郑樵《通志》对图谱功能、地位的理论建设,到尤袤《遂初堂书目》去"图"留"谱",设立"谱录类",是第二阶段;南宋后,特别是清代以降,图学和谱录分道扬镳,各立门户,是第三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南宋时期图谱类文献得到的理论关注和转型发展,最为关键。研究这一问题,可以深入认识此类文献的特点和功能,以一个特殊的角度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在目录学分类原则上的差异。同时,古人对图谱的理论阐释,会为当今处于"读图时代"的读者和学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小见山寿海在《书志学》中说:“解题是一书一书的记载,比较的详细,也就是每种图书的品题解说。”①换言之,凡对历史典籍“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名氏而品题其得失,故曰解题。”③解题或称叙录,或称提要,或称品题,是指包括序跋、书录及题识等内容的历史文献。这类文献伴随目录而产生,所以在目录学上又叫解题目录;不过它与目录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目录学起源于西汉,魏晋南北朝是其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试图总结这一时期目录学的主要成就,探索其发展规律,以备借鉴历史经验,加快对我国现代目录学的研究。 藏书事业兴旺 目录著述繁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政府藏书外,还出现了私人藏书和书肆。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就是利用政府藏书编成的,北齐武平三年利用皇室藏书撰成《修文御览》三百六十卷。西晋医学家皇甫谧借政府藏书从事医学研究,齐建元二年,柳世隆借“秘阁”书二千卷。《晋书·儒林传》:范蔚,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南史·文学传》: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里少年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  相似文献   

9.
二、《中经新簿》──我国第一部四分法的图书分类目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是四分法的产生。其代表作即是荀勖的《中经新簿》(亦称《晋中经簿》),”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薄》,分为四部,总括群书”[12]。《中经新薄》正文十四卷,共著录图书1885部29035卷,其编制体例,据《隋书·经籍志》说:“但录题及言,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足见这是一部没有提要或解题的图书分类目录。把全部图书分为四个部分,即甲、乙、丙、丁,这是我国第一部四分法的图书分类目录。其具体分法是:甲部…  相似文献   

10.
《十翼后录》是黄以周经学研究的代表著作。综合诸家公私藏书、书目著录与有关著述之记载,《十翼后录》主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七卷本、唐文治所见八十卷本、国家图书馆藏二十四卷本等三种版本。清华藏本作为母本,具有重要的版本和学术价值,对其版本详细叙录,势必极大地推进学界对《十翼后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梁启超的《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为研究对象 ,深入地讨论了梁启超的目录学思想。指出该文既是对佛经目录的总结 ,又为近代目录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是一篇十分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相似文献   

12.
《宝礼堂宋本书录》是一部重要的古籍图书版本目录学著作 ,张元济先生对该书的编辑和出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但他不是该书的作者 ,该书的作者是宝礼堂的主人潘宗周  相似文献   

13.
清乾嘉时期章学诚所著《校讐通义》一书,通过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总结,提出了书目(也可指目录学)首要的乃至全部的任务、宗旨和功能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命题,书目方法,即学术性书目中的类例、叙录、分类都是达到该目的的手段。此后,该命题为目录学界奉为圭臬,认为这是总结了古典目录学的精髓,是章氏对于目录学的重大贡献,是古代目录学所遵守、当代和后世仍要遵  相似文献   

14.
叶昌炽所著《藏书纪事诗》是中国藏书史的发凡之作,其收集史料范围之广、史论之精,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对中国藏书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在学术史上也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藏书纪事诗》的价值逐渐得到更多的发掘,本文着重论述其在文献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包括其所具有的文献资料价值、在目录学上的价值、与版本学的密切相关、有关校勘的贡献以及其他方面的价值五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5.
傅增湘与《藏园群书经眼录》杨自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由于战争和经济落后诸因素,使大量古籍善本流亡散佚,少数远播海外。一些版本目录学家为求得罕见善本,考证授受源流,走访南北藏书楼馆,甚至远涉重洋,搜求访书,编成不限于个人藏书的知见善本书目。傅增湘便是其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文学研究的繁荣,文学目录学越来越为人们所注重。何新文先生的新著《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以下简称《通论》),就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一、学人通识与著作整体性。《通论》的“引言”部分命名曰《说“通”》,笔者认为这是有昭示意义的。尚“通”,是何先生著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学术精神和目录学学科特质的理解,同时也是研究方法,体现了他的学术追求。《说“通”》认为,古代目录学,“自其形成产生之时起,就与所谓版本、校勘、分类诸事融会贯通,对当时以往的文化学术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在这金秋送爽的美好季节,我们聚集在长春,就“中华古籍的世界传播”这一重要课题展开深入讨论,其意义是深远的。众所周知,早在唐代,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走了大量汉文典籍,这在《旧唐书·东夷·日本传》中多有记载。从《日本国见在书目》(《古逸丛书》本)等日本古代目录学专书中也可以得到印证。近代日本学者森立之《经籍访古志》收录日本60多家藏书,其中善本654种。岛田翰的《古文旧籍考》考察了日本所藏中、日、韩刊刻的汉籍版本源流,分别考证了旧抄本、宋椠本、旧刊本、元明清及韩刊本,厘为四卷。  相似文献   

18.
围绕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过程与指导思想这两个问题,分别对古代图书分类中居正统和主导地位的"七分法"和"四分法"展开叙说.着重论述了"七分法"的代表作<别录>、<七略>、<七志>、<七录>和"四分法"的代表作<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目录>、<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演进历程和思想特色;同时对以南宋郑樵为代表的非正统分类法作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于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9.
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彭斐章、乔好勤、陈传夫编著的《目录学》、《目录学学习指导书》、《目录学资料汇编》;由刘荣、刘厚嘉、熊传荣、刘家真编著的《图书馆现代技术》、《图书馆现代技术学习指导书》、《图书馆现代技术教学参考资料》。这两套书均由“教材”、“学习指导书”和“参考资料”三部分构成;三者相互补充、配套成龙、相得益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85级图书馆学专业将于1988年2月开设“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情报语言学基础”、“科技情报检索”、“情报学基础”等课程。为此,武汉大学出版社还将出版沈继武等编著的《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学习指导书》、《藏书建设与  相似文献   

20.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一书由日本江房时代古学派学者山井鼎考文、物观补遗,是《四库全书》中仅有的两部由外国人纂集的经学著作之一,在日中两国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也是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珍贵文献。日本中国学家狩野直喜有《<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一文,考证作者生平、成书经过及传入中国始末。本文则主要论述其学术背景、卷数问题,重点是学术价值的认定和异文校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