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真正的主体不是能思维和表象的经验的主体,而是哲学的自我或形而上学主体。形而上学主体不是世界中的对象或部分,而是世界的界限,也是世界存在和有意义的前提。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世界中发现和认识形而上学主体,如同眼睛和视野之间的关系,从视野的存在推论不出眼睛的存在,我们也不能从世界中事实的存在来推论出形而上学主体的存在。维特根斯坦将形而上学主体从世界的对象或事实中分离出来,并将形而上学的主体设置为世界的一个界限,这是他的逻辑观的直接结果之一。他主张世界是我的世界是自我进入哲学的基本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哲学的自我才能被设置和保存起来。这种设置形而上学主体的方式虽然比较独特,但基本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对象是《逻辑哲学论》中的重要概念,维特根斯坦赋予了对象以独特的涵义,使其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涵义,又不同于哲学家的一般理解,这使得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充满争议。实在论解读和观念论解读是两种主要的相互对立的观点。依据这两种观点,把对象理解为罗素的感觉材料或牛顿式的微粒,都无法协调维特根斯坦给对象制定的形式要求。只有将对象理解为类似量子力学中的粒子,才能符合维特根斯坦的整体思想和他为对象设定的逻辑条件。  相似文献   

3.
4.
究竟什么是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按劳分配概念和内容的历史演进过程的考证可知 ,马克思并没有使用按劳分配这一概念 ,列宁、斯大林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并未做任何解释 ,前苏联教科书首先概括了其内涵。我国理论界认为只是公有制企业的分配才是按劳分配 ,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涵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但这种对象的指定和若干证论都存在理论误区。因而我们必须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定义按劳分配 ,并对各领域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给出合理的解释说明。这样的定义和说明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国家与国家根本法的伴随关系到根本法与一般法律的母法子法关系 ,从宪法的起源论及宪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从宪法的词语意义阐释宪法古今意义的连续性等角度 ,运用历史分析、语义分析、逻辑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 ,揭示了当前宪法概念的根本缺陷 ,进而提出宪法概念需要重新界定。文中将宪法概念表述为 :宪法是调整法权关系 ,规范国家权力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的根本法。通常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 ,以及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等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 艺术有无自己的特殊对象?如果有,艺术的对象是什么?杜书瀛同志在他的《论艺术的对象》(《文史哲》1981年第6期)一文中提出:“艺术的对象是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讨论的。杜文认为,人类社会生活分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形态方面和一般的必然的本质规律方面。哲学的对象是生活现象的本质规律,“而艺术的面对人类社会生活,它的着眼点不是共性,不是一般的必然的本质规律,而是包含着、体现着共性的个性,是包含着、体现着一般必然本质规律的个别偶然现象形态——这正是艺术的对象。”但是,作者在后面又告诉人们:艺术的对象也可以是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意见很不统一。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其一,教育属于或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其二,教育属于或基本上属于生产力;其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究竟哪一种意见正确?哪一种观点真正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对此应作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一、教育本质与科学的教育概念是一致的对教育本质的探讨并不是从现代开始的。历史上许多教育家,都试图揭示教育的本质。我国古代“性善论”者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荀子说:“以善先人谓之教。”许慎则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善子使作也。”(《说文解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宣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由于时代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来存在着根本的分岐。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在有关“人”的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明显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分析,把人看做抽象的、脱离观实的、脱离社会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起了极坏的影响。因此,弄清究竟什么是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核心问题是合理性问题.有关科学的一切问题及思考无不与合理性密切关联.合理性不等于理性.合理性在于运用理性和非理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达到某种最佳目的.其实,理性和非理性的划分也只是宏观层面的二分,这一直被看成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般看来,理性无疑是科学的主导和统帅.但是,当我们转换视角,就会发现,以逻辑为内核的理性不可能单独完成对科学的构建,没有非理性因素,包括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的介入,也就没有今天的科学.理性和非理性就像王子和公主的舞蹈,只有在和谐的旋律中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至美的境界.从学理上讲,一切过分强调理性或过分强调非理性的关于科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这与我们今天仍然强调理性对于科学的重要性并不矛盾.在一个缺乏理性或理性发育不健全的社会中,有良知的学者仍然需要大声疾呼,为理性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10.
左亚文 《江汉论坛》2004,1(12):66-68
青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这一极为重要的命题,这一命题不仅揭露了黑格尔唯心主义抽象思辨的实质,而且提出了辩证法的应用和应用辩证法的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建构各个领域的应用哲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核心竞争力不是高校各种资源要素、各种竞争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综合竞争力基础上的关键部分.高校作为一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学科是其基本元素和细胞,是高校履行职能的基本载体.高校能否很好地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看其学科建设的成就.高校中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学科,由于其在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处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拥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拥有良好的学科基地和工作条件,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学科制度和运行机制,因而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理论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些探讨。普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其他一切剥削制度,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无产阶级运动区别于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运动的本质特征。同时,无  相似文献   

13.
正确把握逻辑的研究对象、方法、范围、类型等相关问题的还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对逻辑本质认识的澄清。一般认为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有效性的理论体系,它不关心思维内容问题。这一观点预设在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分,事实上这是对逻辑的严重误解。人类知识信念具有整体性,逻辑属于信念承诺集合的一部分,并且是其最不愿意放弃的那部分。  相似文献   

14.
概念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概念的主体性表现为为人性和人为性两方面.为人性指概念的作用,人为性指概念生成过程中主体构造性因素.结合这两个方面来考察概念,才能克服以往概念界说问题上的偏颇,充分体现概念的客观性与概念的主体性,从而使逻辑学概念论获得贯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语用学的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立足于20世纪分析哲学的历史发展,从哲学方法论演变的视角上,阐述了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和思想差异,揭示出维特根斯坦哲学观念发生根本变化的"语用学动因",指出发生在维特根斯坦哲学视野中的"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形成了从语形和语义分析方法向语用分析方法转变的趋势,构筑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对于理解和把握后分析哲学的发展路径,探究哲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哲学思维的演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弢 《学术界》2012,(3):66-77,272,279
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唯我论的命意即世界是我的世界是正确的,只是不可言说,而只能显示出来。他坚信唯我论的论断世界是我的世界背后存在着不可言说的真理,而这一真理只能通过语言的界限意谓我的世界的界限而显示出来。本文试图分析清楚前期维特根斯坦论唯我论的逻辑与语义根据,指出他所谓的唯我论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唯我论,并且指出其所谓唯我论的真理其实是指自我、语言和世界三者内在互为界限,但是却不可以通过他所谓的有意义的命题言说出来。最后分析指出世界是我的世界是似是而非的命题,并论述为什么他主张唯我论的命意不可言说,而只能显示的真正逻辑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戴益斌 《江汉论坛》2022,(11):28-33
什么是分析哲学?这一问题在学界引起了众多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分析哲学主张通过使用逻辑分析语言以获得哲学上的认领;第二种观点认为,分析哲学主张语言优先,分析语言是获得哲学认识的路径;第三种观点认为,我们只能基于家族相似理解分析哲学。论证表明,第一种观点过于严苛,容易排除一些分析哲学家和分析哲学理论;第二种观点已经过时,很多哲学家并不认为哲学问题可以还原为语言问题。相对而言,第三种观点更具有合理性,它至少具有两个优点。首先,基于家族相似理解分析哲学,可以破除单一标准的优势地位;其次,它有利于我们在整个分析哲学运动中保持分析哲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黄健 《东南学术》2011,(2):229-236
传统逻辑疏于对概念内在结构的考察,因而也无法对复合概念进行明确的分类。确立复合概念的新类,并运用现代逻辑的类演算工具对其进行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明确概念、分析命题和应用推理。  相似文献   

19.
白朗起义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至1914年的白朗起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曾经横贯五省,沉重地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同时也支援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失败了,而起义军领导集团成员之间关系松散,各自为政,没有树立白朗权威性的领袖地位和统一领导,则是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就白朗起义领导集团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成为失败的重要原因诸问题,分别按起义初期,盛期和末期的阶段顺序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儒林外史》主题思想的看法,分歧很大。其实,作者在第一回已经做了暗示。因为该书首回的“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就指明这一回是浓缩了全书正文的微型《儒林外史》。在这里,名流王冕的一生“嵌崎磊落”言行。无疑为全书定了基调。他品行高洁,澹泊自守,最讲究文行出处,和那不知姓名的三个趋炎附势的人迥然不同,决不与诸暨县凌虐百姓的翟买办,时知县和危老爷一流人来往。他尤其对当权者为知识分子安排的“用五经、四书、八股文”猎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