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典型问题,是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对文学典型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科学地认识文学典型的塑造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历代优秀文学典型的塑造对人类艺术宝库的贡献、文学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文学典型塑造的一般规律、以及无产阶级文学典型塑造的特殊规  相似文献   

2.
赵慧 《学术探索》2014,(3):80-84
近代以来,时代对科学的推崇使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可避免地渗入到文学中,中国近代不少知识分子都关注到这一问题。梁实秋谈科学与文学,把握住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他认为科学的影响使文学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促使文学批评主观色彩逐渐减少、能够从文本出发对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而不是随意褒贬;另一方面他又指出科学和文学存在着本质差异,不能机械化地搬用科学的方法和结论,而应该以文学自身为立足点。他关于科学与文学关系的分析对我们探讨在尊重文学自身规律的前提条件下怎样利用科学为文学带来新的发展和变革这一命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代文学研究正是通过和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方面的联系向纵深拓进的,这种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更有利于文学演进规律的探讨和揭示。胡可先先生长期关注政治事件与文学的关系,并希望在实证研究中,对文学发展作出科学的解释,最近他的《中唐政治与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专著问世,正是上述思想的一次实践。《中唐政治与文学》是“以永贞革新为研究中心”,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考论结合,有侧重地论述了中唐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及其文学演进的规律,下编重在考据,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了细密的梳理。上编理论色彩较强,…  相似文献   

4.
常量分析是自然科学领域测定实验对象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美国学者马修·乔克斯借鉴了这一手段,并受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状况的启发,率先提出文学常量分析这一数字时代文学批评的新方法。其特点在于利用数字化海量文学文本,依赖计算机强大数据处理技术建立模型,提取一定范围内的文本的常态化特征,这改变了研究形式要素和文学史的方法。作为新兴方法,常量分析一方面与传统文学研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受俄国历史诗学和形式主义的影响,从文学本体出发提炼出内在于文本的形式规律,又如与细读构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宏观视野和微观眼光的有机结合能使文学研究全面深刻地透视文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存在资源获取受限的困难,还面临不少质疑,如研究结论缺乏创新、仅从字词层面得出的结论过于狭隘、文学研究沦为商品生产等。常量分析是文学研究的科学化在21世纪的表现,但科学不应抹杀人文研究和文艺创作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对文学研究者和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学和历史有着不解之缘。“文史不分家”。古典文学和中国史的研究更是休戚相关,有着许多相似点。首先它们研究的都是史,是对往事的反思。其次,历史学要完整反映历史风貌,必须研究文学,研究古典文学必须通晓历史,才能置文学现象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综合考察。如果把这二门学科比作一棵树上的二个果子,我看不会有什么异议。二者是一种交叉换位似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之间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则是研究一定领域的特殊规律。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如果说研究世界普遍发展规律必须以局部特殊规律为基础;那末反过来,普遍规律的知识则是研究特殊规律的指导原则。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关于哲学和科学关系问题,先后发生过几次争论。  相似文献   

7.
近代科学意识对历史规律的理解造成了无法克服的困境,以致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难解之题。20世纪以来复杂性科学的出现,似乎对此问题的解决透露出一丝曙光;其对偶然性、随机性、非线性等等世界特征的本体论地位的确立,好像为走出近代意识造成的困境提供了可能。但是,就科学自身的本质而言,复杂性科学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近代科学,探寻世界的因果关系和规律仍旧是其本然的使命。正因为如此,复杂性科学并未改变理论本身的决定论特征。所以,试图以复杂性科学来解决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关系问题依然困境重重。  相似文献   

8.
一艺术求真应该按照美的规律造型本文如题目所示,主要是考察历史文学真实与作家艺术审美的关系问题。为有助于问题的深入展开,我们拟先对历史文学求真为什么要按照美的规律造型进行必要的论证。历史文学求真所以要按照美的规律造型,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因为历史文学之真属于认识的范畴,概念内涵中带有真实、真理之意,如果不纳入审美机制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同化处理,那真实物象就不能上升为真实审美物象,所谓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就无法实现,也不可能具有艺术审美的价值。我们曾经说过,从生活(历史)与艺术关系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不相同而可相通”,相通是它们彼此结合的前提。但前提毕竟只是前提,要将它化为可能的现实,那就要借助审美中介环节,通过以美写真谋求实现.历史与艺术终究是性质不同的、矛盾着的两个事物,只有按照美的原则进行调节处理,这一对矛盾才能从两极对立的状态下蜕化出来,富有意味地耦合在一起。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中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文学理论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坚持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学理论科学的客观性,不在于它必然提供一种客观的绝对真理,而在于它本身具有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研究者必须去探索这个对象中存在的内在客观规律,这就是文学理论具有客观科学性的基础.文学之为文学,总是有自身内在的客观性特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是文学理论可以成为一门科学的理由.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不能把任何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理论观点固定化、神圣化,当作绝对真理.文学理论成为科学,关键在于其话语陈述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实现哲学思想根本革命变革的标志。它作为一门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或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的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种伟大实践,其理论基础当然也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并没有穷尽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真理;相反,它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社会与人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它要永葆青春活力,其内容就必须随着人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不可能成为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的方法论基础。因此,关于体制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可以大致分解为这样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学思潮犹如文学海洋上的涌浪,大起大落,分合流变。如何把握它们的特点和规律?毛泽东同志的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金钥匙。学习这一方法,有助于我们沿着科学的途径,把文学思潮的研究引向深入。 第一、必须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全面观察和研究,把握文学思潮这一矛盾总体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十二大的报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各种文化和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担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我感到这是一个庄严的历史责任。作为青年史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使自己的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要担负起这一庄严的责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我认为有两个认识问题必须提出来加以解决,这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历史科学的关系问题,以及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规律是理论思维在近代科学背景上为认识和理解历史而确立的核心假设。依托或围绕此种假设而在历史哲学层面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可以称之为规律性历史观。解决其(也包括其在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之间关系问题上的)抽象性问题,或许是当今时代总体性地深化哲学层面的历史认识的节儿所在。从复杂性研究这一科学本身的新的历史形态着眼,可以不必设定理论世界与实践世界的二元对立及其因应策略,也不必强调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立场转换及其特殊意义,只需对历史本身提出更具解释能力的假设即可,此即历史复杂性———历史本身的有序性与无序性的破缺性统一。这也同时意味着,历史复杂性观念或复杂性历史观有必要也有可能作为人类理解其自身命运的、新的思想自觉。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一种科学的文学史观对于文学史研究和编写至关重要。首先,由文学历史本身的丰富性与文学史著作的框架性所决定,文学史具有无限的阐释空间,所以不必排斥社会──历史方法;其次,文学史有其自身的生长年轮与流变轨迹,应着重挖掘其与其他意识形态不平衡的运动规律;再者,文学史家的主观介入,既应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又须自出个性。在历史的脚步已迈向新世纪之际,应当建构科学的文学史观,进而决定着我们如何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形式主义文学史观认为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必须恪守文学是自足的完整系统,努力追寻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学史是文学形式辩证自生的历史,所以文学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显示文学的“文学性”。形式主义文学史模式最核心的范畴是“主导性”,它联系着无意识化和陌生化这两极,此乃形式主义文学观的核心,也构成其文学史观和文学史方法论原则的最主要的基础。这种突出文学自身审美特征的倾向,在相当程度上是对只谈历史却忽略文学倾向的反拨,但其片面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 ,就是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评价问题。很显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定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评价。这是正确评价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中央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央十四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是第一次全面和准确地阐…  相似文献   

17.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4,(2):103-104
刘恪兼具作家与学者的双重身份,我这里只谈作为学者的刘恪。作为学者的刘恪,对于文学的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追求,那就是他多年以来致力于探究、揭示文学的内部规律。对此我简要谈谈五个方面的看法。其一,关于文学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概念的辨析。一般认为,大而言之,关于文学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层面:如果着重在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比如上午有人讲到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问题,那就可以说其侧重在研究文学的外部规律;如果着重在研究文学的内在构成和文学的创作过程等问题,那就可以说其侧重在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意义和规律必须被作为一个综合问题来研究,这既是西方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在这一问题上,既有萨特发端于现象学方法的整体化尝试,也有结构主义播下的意识形态迷雾。比较研究这些解决途径与马克思哲学的不同,既可展示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与西方当代哲学在方法论上的本质区别,也可标明这两者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历史的意识和规律的综合是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辩证结晶。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方法有两层涵义:一是认为文学深嵌于历史之中,在历史时序框架内考察文学;一是找寻文学自身时序框架,考察文学本身发展规律。这是文学史研究的两个基本思路。与历史方法相适应并成为其学术特征的是实证。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不可能简单地回归传统的实证方法,而主要应回归一种实证精神。这与几年来一直在呼吁的重写文学史主题显然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各种具体研究在重写文学史的框架内展开,而重写文学史工程也因此有了更为精致而实用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20.
提起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于如下的表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从根本上说,这当然不错,因为没有生活也就不会有文学。但是,由于这一表述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反映论关于意识与存在的一般关系之上的,就这一意义来说,“反映”当是指认识、指科学而言,而文学在本质上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