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入手,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恭维语回应中言语行为的使用,分析这一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类型,并分析导致语用迁移的因素,从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  相似文献   

2.
负向语用迁移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最终导致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今,较多相关研究只是从言语性的角度考虑,采用了二分法,即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然而,当前非常有必要从言语性与非言语性两个角度对其重新界定,因为在语用迁移现象中还存在高达70%左右的行为语用迁移;并根据Geert Hofstede的两个不同文化维度对行为语用迁移现象进行解析,以此引起外语学习者对语用迁移现象的再认识,及对文化对比分析与学习的高度重视,从而大大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进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恭维和恭维答语作为英汉语中常见且复杂的社会言语行为,最能反应两种文化的差异与碰撞。本文就生活中的真实语料以及实验所获语料为例,着重分析了恭维语的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对于恭维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探索既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学,二语习得等具有学术价值,又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用迁移是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母语文化等有关的语用知识而对第二语言中语用信息的理解、生成以及习得所产生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已有的语用知识与目的语的语用知识相似或不同而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或垮文化交际的进行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用迁移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语用迁移分成社交语用迁移和语言语用迁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造成母语语用负迁移的原因及其表现。认为造成母语语用负迁移的原因来自母语语言的语用知识的干扰和文化的语用知识的影响两个方面 ,指出对母语语用负迁移的任何排斥或视而不见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由于汉英语用规则作用于交际活动,导致语用语言趋异现象产生,同时在言语行为实施策略的选择方面出现差异.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经常使用汉文化的社会语言规则,来理解、解释和评价英语本族语者的言语行为,将汉语语言表达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使自己的语用用意被误解或不可理解,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指出语用负迁移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究了其成因,举例分析了语用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消极影响,并建议通过有意识地研究和对比异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中人们的言语行为、语用规则及深层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来减少语用负迁移的干扰,保证顺畅、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语用迁移是指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语用知识与目的语语用知识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用迁移可分为语用正迁移和语用负迁移,而语用负迁移又可细分为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语用负迁移。学习者应培养积极的认知态度,提高英汉差异对比分析意识,强化英语语言文化输入,以避免或减少汉语语用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用迁移现象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以往的同类研究多集中在二语背景下进行.云南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从三语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问题,对于丰富二语习得理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语用语言迁移与社交语言迁移两个方面切入,对傣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调查和研究表明,4个民族的学生在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上都存在迁移错误,而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在目的语交流中对语用策略的掌握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不恰当地在语义和句法上寻求与母语对等的错误倾向所致.  相似文献   

10.
以Kasper的语用迁移理论为依据,采用Beebe等学者的“语篇测试”问卷法,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以及英语本族语者的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是导致语用迁移,即对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以及间接程度采取不同取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