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也是伊斯兰文化最重要的源泉,因此,对《古兰经》的注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历代穆斯林学者的重视。《古兰经》注疏的产生、发展历史悠久,历代《古兰经》注疏的名著众多,《古兰经》注疏在我国的传播、译介及研究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典籍 ,也是关于人生启示的经典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古兰经》给人以超越万物的至尊地位 ,尊重人的现实生活 ,提倡奋斗人生 ;注重人的社会关系 ,重视社会稳定和谐 ;揭示人的善恶二重性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内容都对阿拉伯社会进步以及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也是伊斯兰教成为世界宗教并保持其生命的奥秘所在。研究《古兰经》人学思想 ,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 ,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穆斯林民族精神、社会心理、性格气质产生的深层文化底蕴 ,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古兰经》中的伦理道德观作一粗浅的分析,简单地评析了《古兰经》伦理观的具体内容、价值及对伊斯兰教社会伦理道德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作为伊斯兰世界的综合性法典,以其优美流畅的语言,包罗万象的内容,影响着世界诸多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本文立足于《古兰经》,从文本入手,分析、阐释其中蕴涵的美学思想,指出其本体美、生命关、和谐关的主旨,以期进一步了解、认识伊斯兰关学。  相似文献   

5.
人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论题。《古兰经》对伊斯兰哲学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其信仰理念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宗教人生哲学思想。在探讨人的起源和在宇宙中的地位、规定人的属性和本质、构设人生理想与归宿等人性问题上,《古兰经》开辟了不同于其他世界性宗教的探索;并且《古兰经》中的人学思想,还具有不能忽视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论题。《古兰经》对伊斯兰哲学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其信仰理念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宗教人生哲学思想。在探讨人的起源和在宇宙中的地位、规定人的属性和本质、构设人生理想与归宿等人性问题上,《古兰经》开辟了不同于其他世界性宗教的探索;并且《古兰经》中的人学思想,还具有不能忽视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以来,在某些特定思潮的影响下.伊斯兰教往往被描述为一个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根本的教法式宗教,其精神追求向度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纳斯尔教授作为当今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精神性向度的挖掘人和探索者,通过《古兰经》的本质、《古兰经》的临在力、《古兰经》的诸多名称、《古兰经》与神圣历史等六个层面,论述了《古兰经》所提倡的精神性追求的实质和《古兰经》与穆圣圣洁灵魂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精神性追求就是这部圣典最基本的内核所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方基督教国家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妇女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似乎凸显为一个不小的问题。其实,只是在经历了历史上的牺牲和痛苦的奋斗之后,西方妇女至今才开始获得《古兰经》在十几个世纪前就已为穆斯林妇女所确立起来的地位。《古兰经》赋予妇女与男子平等却不相同的权利这一事实表明,伊斯兰教破除了犹太—基督教传统有关"夏娃"是人类犯下"原罪"的罪魁祸首的情结,真正给予女性应得的权利,承认并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9.
家庭事关个人的终身幸福,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产生重大的影响。《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婚姻家庭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从《古兰经》的婚姻观中发掘一些积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古兰经》描述的早期伊斯兰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日益突出的贫富差别成为影响社会团结和发展的顽疾。穆罕默德从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出发,设计出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贫困观念和以主动捐献和强制交纳济贫税为主的济贫方式,唤起信众的宗教热情和社会责任,为建立雄踞中东的强大伊斯兰帝国奠定了基础,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1.
《心灵史》是一部描述伊斯兰哲合忍耶教派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小说,它的穷人宗教性质,使其从根本上强化了《古兰经》所阐释的伊斯兰文明的“生存意识”。这种“生存意识”在《心灵史》中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追随导师,崇拜拱北;二是为主抗争,血祭乐园;三是苦行拜功,勇担前定。无论是哪种表现,作者都试图在以崇高的精神信仰来对抗现实生存的物质欲望,进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寻找纯洁神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摩奴法典》与《古兰经》的共同之处包括 :它们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它们都体现了宗教和法律的融合 ,它们都具有双重强制性。这两部宗教法典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这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法典的主要内容方面  相似文献   

13.
邓东在《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撰文指出,《论语》、《旧约》、《新约》、《古兰经》分别体现着几个古老民族从共同的人类前提出发,在早期文化演进的方向上、在进入文明社会的方式上,所经历的不尽相同的路径。就局部而言,各民族的思想家们面对着自己的那个时代的具体问题,分别提出了能够顺应自己民族文化发展必然趋势的解决方案,从而完成了各自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国家的妇女地位十分低下,伊斯兰教的创立以及《古兰经》的诞生,使妇女在各个方面享有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伊斯兰教在向各地传播的过程中,被当地文化吸纳,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妇女观,也使各地妇女地位发生了变化。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礼教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伊斯兰教妇女观。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下简称《商榷》)一书的出版,对古汉语、训诂学教学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该书中尚有一些不足之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注释本来不误而误驳;王先生未注而《商榷》误注;王先生注释欠妥,《商榷》的注释也待商。另,《商榷》中排版或引书上有错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中的禁令、规定做了归纳和分类,探讨了它们作为奴隶制法典的雏形的性质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撰征赋》《山居赋》的注释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谢灵运《撰征赋》和《山居赋》篇体长大,目前的注本很少,注释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两赋注释中的部分典故、史实进行了补充、订正。  相似文献   

18.
《永乐大典》所存《通鉴源委》的注释体例是摘取《资治通鉴》中的字句进行作注,单集成本.赵完壁《通鉴源委》八十卷,注释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音义、人物、地理、典章制度、史实真伪.特点非常鲜明:旁征博引、精于校勘.和《资治通鉴释文》相比,《通鉴源委》更加详细,和《资治通鉴音注》相比,它又显精简,所以对一般读者来说,《通鉴源委》的注释是最合适的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向长青《诗品注释》由前言、注释、附录组成 ,内容比较丰富 ,注文也时见功力。但由于作者缺乏必要的考证 ,注释出现了不少错误 ,不能算作一个好注本  相似文献   

20.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它里面包含着深邃而完整的神学体系。它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利用所谓“安拉”的启示树立了一神教的旗帜,在二十三年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其后裔进而创建了疆域西抵大西洋,东至中国西部的阿拉伯帝国。使伊斯兰教遍及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