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四川"这一历史地名的渊源进行了文化解读,即"四川"作为文化地域称呼的来源、"四川"作为经济管理区域称呼的来源、"四川"作为四条江的简称的来源。文章认为,"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的得名,与四条江无关,而是同唐代将剑南道简称为"蜀川",宋代将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两川"有关。文章还对"巴蜀"的历史概念进行了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2.
"天府"一词由来已久,中国历史上许多地区都有过天府的称号。但现在"天府"一词几乎成为了成都平原的专称。本文通过对《天府的记忆》一书中记载的成都厚重历史及优越的地理区位进行简评,在赏析此书的同时并对成都天府之国地位难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舞蹈作为"非语言文字文化",以它特殊的表现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昌吉地区的回族舞蹈用它特有的动态特征诉说着该地区的民俗与文化。论文将以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的动态形象为切入点,从回族舞蹈根元素的动态形象挖掘其本体价值,借助"历时性"的文献搜集与"共时性"的田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阐释昌吉地区回族舞蹈的文化本性。  相似文献   

4.
2013年11月4日至6日,全国第四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既有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相关理论问题的宏观探讨与学术反思,也有对不同层面的区域文学现象的个案研究与理论阐释。研讨会进一步彰显了重庆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川北地区青川县房石镇一带的婚俗歌谣"哭嫁词"为分析语料,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指出哭嫁词不仅反映出一种婚俗文化,而且在用词、语句结构、表达运用等方面显露出自身的特色,至今已成为不可多得的地方非物质文化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天府文化作为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地理过程。四川盆地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天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与外界交流的开放性使得天府文化有着多元的要素构成、兼容并蓄的品格与创新创造的精神,封闭性与开放性构成天府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辩证法。在新的全方位开放时期,天府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优越的历史地理条件,将会历久弥新、繁荣多彩。  相似文献   

7.
刘苗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65-67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的形象。作为俗文学,作家的审美趣味必须迎合读者(民众)和历史的需要,反映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形象的萌芽,正是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视野融合”这一重要原则的体现。魏晋南北朝的诸葛亮故事接受的神奇化特征,表现出这个时代追求奇异美的审美趣味与趋向。  相似文献   

8.
采取历史人文地理学建构的自然地理区划、历史行政区划、历史要素区划的模式,对贵州五个历史区域文化的分析研究,探讨贵州高原中华文明演绎“走廊”的进程,揭示中原“文明缘何上山”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研究文化必须从历史的基准出发,去观察、思考文化及与之相关联事物的发展历程。认识文化开放、交流、融合与文化传承、更新、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而探索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生态环境,推进四川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四川历史文化形成的多民族性考察,从古蜀口传文化、图腾崇拜、四川经贸与人员往来、宗教与儒学文化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四川文化所具有的开放、交流与融合的特性,强调了开放与交流在当前四川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并积极思考进一步促进四川文化开放与交流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西门庆死后的男主角,他比西门庆经历更丰富,处境更复杂,他一生虽短却三起三伏,从富家子弟到寄居的女婿,从街头乞丐到庙宇的道士,再到死于非命的苟且男宠,他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颇具戏剧性和典型性,是一个时代败家浪子的典型。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前代文学作品的给养,借助对"三言""二拍"中故事的探源,我们能够发掘陈经济形象的来源,对陈经济的形象形成更加全面、科学的认识。而在晚明反传统思潮的影响下,以陈经济为代表的荒唐浪子带有特殊的文化含义,他们都成为"无父"者,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被造设得奇特丰富,用以满足文人的"尚奇"趣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历史建筑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 《江海纵横》2010,(1):41-45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是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经说过的一句非常动情的话。  相似文献   

12.
巴蜀文化的历史特征与四川特色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创性、超前性和追求完美性的结合 ,这就是我们建设四川特色文化的方向 ,这就是我们通过对巴蜀文化历史定位和历史特征的研究得出来的一些认识。因此 ,加强对区域性文化的历史定位和历史特征的研究 ,对于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域性特色文化 ,促进西部大开发 ,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1月4日至6日,全国第四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既有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相关理论问题的宏观探讨与学术反思,也有对不同层面的区域文学现象的个案研究与理论阐释。研讨会进一步彰显了重庆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学界对萧红有关母亲形象书写的研究仅停留在萧红对母亲的直面丑化层面上,并将萧红对母亲形象的丑化描写与其童年母爱的缺失联系起来,缺乏全面性与深刻性了解的现状,认为萧红主要从母亲形象的越轨性书写,女性的悲剧意识和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3个方面,共同完成了对"母亲神话"的解构,具体表现为对母亲形象的直面丑化、对儿童形象不同常规的塑造和对女性生育的颠覆性书写。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消解,反映出萧红自身女性意识的自审性和反思性,它最终实现了萧红独立、自主、坚毅人格的自我重建。  相似文献   

15.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回族神话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尤其体现在回族神话中出现的"龙神"形象上,这是与伊斯兰教"认主独一"信仰相背离的文化事实,却彰显出回族神话传说在中国本土语境中经过长期的文化适应而形成的本土特征。透过"龙神"形象的文化表层,可以看出历史上回族民间在本土适应中遭遇的文化困境,以及在文化共享中坚守文化本位并最终实现回族文化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所谓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口、历史、民族等方面的表象特征的总和,是通过大众传媒、影视产品等传播介质所塑造出的形象。它既包括一个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在国外的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变化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直到20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仍表现出两个极端,而在文化的功能上则表现为西方文化的"他者"形象。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一方面要保障自身健康发展,同时又要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的使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电影产业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改变当下中国国家形象"他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四川古镇建筑艺术与文化价值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它包括有大量客观物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解读四川三个古镇的建筑内在的文化元素,对比文化元素之间不同的内涵,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古镇的文化价值,这既是保护古镇多样性的重要内容的措施,也是古镇旅游开发中保证其独特建筑艺术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东北影像与新东北文化形象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东北文化形象依赖于东北影像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开发出具有艺术性和地域性的民间艺术,将新东北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东北影像以方言做纽带,消弭了观众与新东北文化间的距离和隔阂。新东北文化形象的成功塑造也为东北影像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将会大大推动东北影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省实际出发 ,提出了培育具有四川历史文化特色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四川旅游经济的思路 :(1)挖掘和包装名家古诗文中具有四川特色的旅游景点品牌 ;(2 )发掘蜀文化中具有特色的旅游娱乐品牌 ;(3)挖掘和包装蜀文化中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 ;(4 )打造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