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画报》2011,(12):50
居住从来就不仅仅是建筑那么简单。所以规模,建筑密度,材质,甚至是奢华度,都不是居住的意义所在。它和生活有关,代表着宿主的精神追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历来与中国传统文化分不开,无数文人骚客都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营造了无数人类居住梦想的话,那么当代文人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则道破中国人自古至今无法释怀的"山居"情结。在中国灿若星河的文化中,山是精神的象征,只有有精神内蕴的山,人们才会为之向往;只有在有精神内蕴的山上生活,那才是真正  相似文献   

2.
丁玲 《唐都学刊》2012,28(4):8-12
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歌曰"体现了对屈原、宋玉赋的沿革。渲染音乐情境的"歌曰"源于《招魂》《大招》中对音乐场面的描摹,并在乐器、歌舞题材赋中成为一种创作模式,且渐有作者情志之寄托;对话体及代言体的"歌曰"源自《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其作用在于抒写主人公心志和实现赋中角色的互动,这类"歌曰"往往有较为明显的角色感,南朝宫廷赋中则出现了代言女性心志而无角色感,使赋中情境与抒情主人公相融无间的"歌曰";以"歌曰"、"诗曰"、"谣曰"、"重曰"等形式出现的双重乃至多重总领心绪语是由屈原赋中"重曰"、"少歌曰"、"倡曰"、"乱曰"等发展而来,南朝假设古人作赋情境之赋,也可视为对屈赋双重或多重总领心绪语创作模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文章"至境"论是姚鼐文论话语中的突出现象.它以"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为判断标准,以"力学古人"和"涵养胸趣"为实现路径.这一表述是姚鼐文章理论的高度凝练,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系统化的结果.借此,姚鼐从审美理想的高度,在理论导引、致思方式、基本立场等方面对桐城派文学活动作出新的要求,桐城派文章的学术个性由此得以逐渐形成.姚鼐的文章"至境"论虽有其先天不足,却对桐城派的确立和发展至关紧要.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社会的镜子,每一社会乃至每一社会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语言,它是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而今,有一种社会心态很令人担忧,反映在语言形式上曰之为“混”诸如:读书的曰“混张文凭”;有点官衔的曰“混只位子坐坐”;经商的个体户曰“混几张分意思意思”;更多的人则曰“混混日脚”、  相似文献   

5.
一个认为自己永远正确的人,他势必会认为周围的人到处都是缺点。恒,最常用于"永恒"一词。恒的繁体字,从字形上看,左半侧是"心",右半侧隐含的意思是"两个人的战争"。有人认为,古人发  相似文献   

6.
沈约在《宋书·隐逸传》的序和论中详细阐述了"贤人之隐"(晦道)与"贤者之隐"(藏身)的不同,揭示出这组矛盾背后的深层意蕴。其论述不同于传统隐士书写仅关注这一群体"激贪厉俗"的外在客观作用,而是更多地将"隐"的行为回归到隐逸主体本身,分析"隐"的动机,细化"隐"的类型,从而创造性地将"隐"与"贤"结合起来,最终以"独往之人"("哲人")作为隐逸的理想状态。陶渊明作为当时"独往之人"的代表,成为沈约隐逸理想的现实呈现。客观上,沈约《隐逸传》的书写对陶渊明形象的经典化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混”,已被不少人挂在嘴上。对于它的含义,如果想从词典里找到一个确切的注解是很困难的。混杂,有纷乱的意思;混合,有搀和的意思;混然,有蒙昧、不分明的意思;混沌,有无知、不清晰的意思:混充,有假冒的意思。还有混日子、混饭吃,有糊里糊涂过去、不积极工作的意思等等,似乎没有一条注释能确切地表达人们所说的那个“混”字的意思。人们生活中所说的“混”,它的意思是相当丰富的,但人们不必翻词典也能理解它。人们说自己在“混”,并非一定是坏事。因为,“混”也含有自谦、自责的意思,没有业绩,没有成效,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于是说在“混混”。但是把“混”作为一种生活哲学,那就不好了。有人自以为“混”得不错。什么样才算是混得不错呢?据说“混”得好的有四个特征:一曰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二曰能尽量少干活,三曰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8.
竹溪山居     
竹溪山居隶属于青岛帅潮集团公司,坐落于美丽的崂山脚下、崂山矿泉水厂的上游,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这里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打造都市喧嚣生活以外的宁静致远。竹溪山居以"倡导绿色餐饮,打造品质生活"为经营理念,定位高档休闲度假会所。竹溪山居分为四大功能园区:有机茶叶种植区、有机果蔬采摘园、会议餐饮活动区、山泉水坝休闲区。  相似文献   

9.
《青岛画报》2011,(3):38-39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余光中《沙田山居》"人如雨滴,少许扎根足下,大多流去远方。生活的幸福大多和选择有关,如果选择喧嚣,自然时时与喧嚣为伍;如果选择匆忙,势必常常被生活遗忘,人在群里,活在世界,心境的追求永远  相似文献   

10.
西行法师在长达50年的隐逸生活中,开启了日本隐逸文学的先河。他把隐逸生活与和歌创作结合起来,在和歌创作中融入了佛教思想,扩大了和歌的表现领域。他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发现了"闲寂"的美,使"闲寂"的美学理念得以形象化,丰富了和歌的表现方法,直接影响了"徘圣"松尾芭蕉的创作。研究西行法师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这位日本古代的传奇歌人,而且可以使人们对日本文学的发展史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