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前期广东督抚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是明清两代的重要省分,是中国在过去的500年间的主要对外窗口之一。广州作为这一时期的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无论在明代海禁时期,还是清初迁海封禁时期,实际上这里始终都没有真正地停止过对外贸易交往活动。公元16世纪以后的葡萄牙和英国的西方殖民势力都把这里作为冲破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的藩篱和寻求最大的市场利益的热点。19世纪40年代关系中国命运的鸦片战争,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从越南阮朝(1802~1883)使节出使外国的第一手汉文学资料中可以看到,19世纪初叶起,越南文人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许多交流.彼时西方文化亦透过海外殖民势力大举传至东方.在这传统与现代交替的重要时刻,越南与东亚各国一样也都面临东西方文化交会与冲突的新处境,越南阮朝使节于此扮演着关键且艰巨的角色,他们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正是我们认识东亚人文传统与文化动力不可或缺的一环.1830年代初期越南使节李文馥、邓文启、何宗权、潘清简及其与南洋有关的汉文学作品,为我们认识他们为何奉派到南洋、认识他们当年笔下所记录的东南亚新世界提供了生动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十七世纪初叶,荷兰逐渐取代了早期的殖民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当时世界上新兴的殖民主义强国。荷兰殖民者从1624年侵入台湾开始到1661年被民族英雄郑成功赶出台湾为止,共占据了台湾三十八年时间。在这期间,荷兰殖民者为了在精神上彻底奴役台湾人民,聘用了大量的荷兰改革教派的神职人员到台湾传教,以作为政治统治的补充。这些荷兰传教士们为了能在当地广泛深入的传教,促使当地原住民族弃其原来的宗教信仰,改信荷兰的新教,采取了种种手段,其中荷兰传教士在台湾大肆创办教会,学校的活动是一项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鉴于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史学界较少论及,笔者便主要依据1901年出版的甘为霖著的《荷兰统治下的台湾》(英文版)中记录的一些当时荷兰驻台湾总督的《大员日记》及传教士向台湾总督、荷兰驻巴达维亚总督汇报传教情况的信件、《巴达维亚日记》等资料中所反映的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力图较系统阐述有关荷兰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的情况及对台湾当地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十五世纪下半叶,在西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开始了资本家原始积累的过程.而到海外殖民地去惊夺黄金、奴隶及一切财富,便成为原始积累的另一种主要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曾经详细地分析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等国对海外殖民地进行残酷无比的奴役和惊夺过程.他指出:欧洲殖民主义者对于殖民地土人  相似文献   

5.
俄国在美洲的殖民活动曾比较活跃。后来之所以失败,一方面因为俄国农奴制的落后和俄美公司商业和政治上的失败;另一方面,俄、英、美在美洲的争夺日趋激烈,俄国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被迫调整对外战略,退出美洲而保障它在欧亚的势力。俄国的北美殖民活动及其退出对北美地区及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1日,英国在东方最后一面米字旗降落,英国在“东方明珠”香港百年殖民史宣告结束。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我们结合历史教学从经济、海上霸权和殖民地等方面向中学生讲解这个曾被称为“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大英殖民帝国是怎样步步走进日暮黄昏之境的。 一、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岛国盎格鲁·萨克森人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英国迅速取代地中海地区,成为欧洲经济中心。同时,英国也加快殖民扩张步伐,以血腥残暴的手段,掠夺巨额的财富运回本土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并于19世纪上半期完成,英国很快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大量的廉价商品倾销世界各地,一跃成为“世界工场”。 1588年,伊丽莎白女王舰队在大西洋上一举击溃横行一时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逐渐丧失了海上霸权。17世纪中后期,英国又向独领海上风骚的“海上马车”荷兰开战,荷兰殖民优势被摧毁。进入18世纪,法国成为英国争夺殖民地的唯一对手,英法争霸殖民战争是世界性的冲突。经过多次战争;法国退出北美和印度。至此,英国相继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西方列强三百多年殖民战争的最后胜利者,无可争议地当上海上霸主。  相似文献   

7.
15-17世纪,西方大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耶稣会高等学校遍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以耶稣会高等学校"西学六科"为基础的大学学科体系,反映了这一时期西方高等教育在学科及课程设置方面的基本特征.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伴随着"西学六科"的导入,西方大学学科体系传入中国,对明清学术和思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也成为西方高等教育传入中国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16世纪,从欧洲通往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各主要国家随着本国资举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大力加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和殖民地霸权与欧洲大陆霸主的斗争也随之加剧。在短短2个多世纪中,欧洲各国殖民主义者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多次打着所谓“王位继承权”以及其它问题的幌子,制造战争。同时,随着战争的胜负,不断实现新的分化和组合,霸主的宝座,也曾几易其主。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期,英国先后击败了西班牙和荷兰,18世纪,又通过对封建法国的4次战争,击败了法国,夺得了殖民霸权,成为海上霸主。几乎在这同时,沙皇俄国也参与了争夺欧洲霸权的行列,先是夺得了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接着与法国展开争夺,并在19世纪初期击败了拿破仑帝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者。争霸是世界近代初期头绪纷繁的国际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它表  相似文献   

9.
引述清朝通事传教士马国贤、巴多明及英使马戛尔尼及其随员文带分别记录的俄国伊斯梅洛夫、葡萄牙麦德乐、英国马戛尔尼三位使节觐见礼仪,认为朝见礼仪与递交国书礼仪虽有关联,却是两种礼仪,三使节觐见的三跪九叩首礼不变(英使或许是行三跪九鞠躬礼),递交国书礼仪,由大臣转呈皇帝更改为使节直接将国书递交皇帝。由此得知三国使节争取平等国地位,获得部分成功。康雍乾三帝改变接受外国使臣呈递国书礼仪,是国内外政治局势造成的,是不得已的举措。康熙帝为遏制俄国支持北疆准噶尔而对其让步;雍正帝在继位合法性等社会舆论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借外使祝贺登基改变形象;乾隆帝为维持"十全老人"形象令接见英使有个喜剧结局。三使节礼仪之争的史事表明:"来者不善",英使提出占据两个小岛的要求;递交国书仪礼之争实质是使节代表其国家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皇帝权威挑战;不识18世纪世界形势的中国统治者,在守旧观念主导下,将使中国不可避免地陷入颓势地位,巨大的危险将至。  相似文献   

10.
教皇权兴衰与欧洲世俗权力的发展相关联。14世纪-15世纪,在封建关系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成长的过程中,“基督教大世界”的普世主义逐渐被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取而代之,以新君主制为特征的民族国家趋于形成。英国在与外国人,尤其与罗马教皇的斗争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观念。威克里夫提出了较完整的民族教会理论,他反对罗马教廷干涉世俗生活,要求建立不依附于任何外国势力的“廉价的”民族教会。在此基础上,英国人逐渐摆脱对中世纪罗马教皇的依附性,打败了来自葡萄牙、西班牙等外来势力的干涉与威胁,建立起以都铎专制王朝为核心的民族国家,从而奠定了迈向近代国家和殖民贸易帝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瑶瑶  王东婷 《国际公关》2023,(14):191-193
在近代早期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中,香料是最为重要的动因之一。肉桂在欧洲人的日常食用、医疗生活及宗教祭祀中都占据着独特地位。自13世纪开始,锡兰地区的肉桂才开始作为商品进行贸易,在此之前贸易量较小,16世纪葡萄牙人到达以后,肉桂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肉桂的种植、采集、运输、交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到17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在锡兰的势力遭到荷兰人与中部康提王国的打击逐渐退出,肉桂贸易也随之转移到荷兰人手中。本文对这段历史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殖民扩张是近代俄、美两国的重要主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殖民统治政策不同,殖民扩张对俄、美两国的经济、政治现代化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俄国,殖民扩张与农奴制、沙皇专制统治相连,因而殖民扩张滞缓了俄国现代化进程;在美国,殖民扩张则促进了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闭关政策"有没有自卫意义?历来的近代史和近代经济史论著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近几年出版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阐述尤为明确,认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更直接原因乃是为了防范欧洲海盗商人在中国沿海的劫掠活动","是具有抵抗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的自卫性质的,它在客观上起了防范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作用."我们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自明朝正德九年葡萄牙人首航广东到清朝乾隆二十二年收口闭关,二百四十三年的中西交往,可以清顺治十八年作为分界线:在此以前的一百四十七年内,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英国等西方殖民者曾多次以武力入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不难看到,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多样的。西班牙与葡萄牙在原始积累过程中扩张和掠夺的对象,主要是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或南下非洲进而绕过好望角到亚洲,而俄国则主要是在邻近的亚洲北部地区。从时间上看,后者比前者要晚发生一个多世纪。这种差异性是由于俄国内部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以前,存在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远东封贡体系。16世纪以后,西方势力开始侵入远东,通过不断的侵略和征服,逐步建立了远东殖民体系.此后,由于远东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以及列强之间在殖民利益方面的对立和冲突,西方在远东的殖民势力日渐衰落而终至被彻底铲除.20世纪中叶以来,远东在政治和经济上已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6.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的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拉开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序幕。但是第一个登上舞台的,不是资本主义相对发展的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而是处于萌芽状态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从这点出发,对西、葡积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展开一些新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封建主义的恶性贪欲是推动西、葡开辟新航路的主体动因几个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字军的东侵(1096—1291年),亚洲成为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  相似文献   

17.
“俄勒冈”一地名来源于美国约翰·弗洛伊德的一份建议书。俄勒冈位于落基山脉以西,一直延伸至太平洋沿岸,包括北纬42度以北,54度40分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约为50万平方英里。18世纪中叶以来,西、俄、英、美等国势力先后侵入这块地域广大、人烟稀少、盛产皮货的地区。19世纪初,西班牙和俄国势力退出后,英美势力却继续扩大,并互相争夺,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农民问题,在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认真考察这一时期俄国农民的境况,不仅可以使我们对封建农奴制的残余势力及其延续的根源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而且,可以使我们“从废除农奴制后他们遭受的资本主义压迫中,寻找俄国农民支持十月革命的深远原因。”本文拟从法律和经济的角度对俄国农民境况作一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中国在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步入前所未有的盛世,北京亦成为与欧洲交往最为频繁的东方帝都。欧洲通过传教士、外交使节、贸易往来与北京保持密切的关系。但当时中欧之间的交流并不对称,欧洲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中国对西方了解的程度。来京的西方人士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军事实力进行评估,为西方向中国殖民开拓做知识准备。中国在当时的世界竞争中危机四伏,为19世纪出现的中西之间"大分流"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俄国因其自身所独有的地缘和人口潜力,注定了它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到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外交,就进程上来看,其中欧政策明显呈现出一种从扶植到对抗的转变.本文意在揭示俄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同时,定位和反思其在国际关系舞台上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