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初至今的十余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要的学术名词。它的出现为民俗学等学科提供了新的学术平台,同时也影响并重构了各民族各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化记忆。在国家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地方政府、学者、民众形成了三股力量,地方政府通过文化展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政治经济资源,重构地域文化记忆;学者积极参与并推动非遗保护,他们重视地域文化传统的内在逻辑,追求文化记忆保护的完整性与文化本真性,另外由于理论知识体系与地方知识系统不对接,会将一些地方文化经验屏蔽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系统之外;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与实践者,他们因为文化身份与文化角色不同,可以分为传承人与普通民众,传承人是地方文化记忆传承的灵魂人物,他们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改变了文化身份,对地域文化建设会有一定影响,但地方知识话语很难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体系,普通民众而言,则在文化我者/他者之间变换不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特殊性,希望在今后的理论与实践反思中,观照到不同力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日本的"无形文化遗产"和韩国的"人间珍宝"给非遗的保护工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取代了国内原本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概念。与我国西南部接壤的泰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提出了"知识性文化遗产"这一新的概念,并将之划分为七个领域。本文以泰国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对比日韩的保护经验,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彭城自古列九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孕育、生成和流传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2008年6月14日,在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徐州市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庞杂的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以及保护的关键技术问题,从探讨个体非遗项目入手,剖析了基于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构成的两形态、三层次、三要素,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认为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和中医的生命观、疾病观、养生观、治疗观、用药观、制药观等。文化内涵以及生命疾病观等属于"道"的层面;而针对项目的具体构成要素,则属于"术"的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并非只针对技术,而首先是保护理念和思想,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是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必须科学保护、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省内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需要以政策法规为根本保护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市场、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集群。同时,要深入开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内涵,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强化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品牌与形象,坚持"活态化"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杜绝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6.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这一原则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重庆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局际联系办公会为领导机构,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工作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利用科学研究指导保护实践方面,重庆市将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立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文化遗产学院,由此构建了"政府主导、学界介入、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庆模式",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学术研究齐头并进(参看牟延林、谭宏《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以"重庆模式"为例》,《求索》2008年第1期)。2008年10月8日,重庆市政府在重庆梁平组织召开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方佳军和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汪俊在会上分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我们选编这一组发言稿,希望借此为全国兄弟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7.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这一原则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重庆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局际联系办公会为领导机构,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工作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利用科学研究指导保护实践方面,重庆市将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立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文化遗产学院,由此构建了"政府主导、学界介入、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庆模式",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学术研究齐头并进(参看牟延林、谭宏《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以"重庆模式"为例》,《求索》2008年第1期)。2008年10月8日,重庆市政府在重庆梁平组织召开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方佳军和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汪俊在会上分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我们选编这一组发言稿,希望借此为全国兄弟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于2012年12月5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它是我国首个人选该名册的项目,在福建非遗保护领域显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际一级协调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三个序列,构成一个整体性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评选并建  相似文献   

9.
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以及"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各级教学活动之中,使年轻一代增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这是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能够长久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的历史形态与现实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如何依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货",借助文化产业化的"船",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顺利而有效开展,这是学术界、各国政府及相关产业界共同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州米塑,就通过找寻其自身与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对接路径,及文化构成要素的沿袭、替代与创新等,使得自身在文化产业化进程中得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化民族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与全球化有密切关系。综合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民族功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行国家提出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文化民族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行国家维护民族自信心,确立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手段;是政治和经济失意时,通过文化的自我保护和延续来寻求民族合理地位的一种诉求,是政治追求在文化上的异化。今后文化民族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还将存在,但应该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向两个极端,即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2.
田青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中国音乐史及宗教音乐文化方面的专家.多年来,他为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呐喊,在各种场合发表了很多振聋发聖的言论,他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本文在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探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并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传统文化现代化进行了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粘连,或直接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提供滋养的源泉。 21 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迅速全面铺开,为传统民间信仰的当代存续提供了正当性的理据,也拓展了民间信仰价值彰显的社会空间。 然而,在“文化求纯冶价值理念的支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往往成为“净化冶文化遗产的过程,以至于民间信仰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他者冶。 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整体性保护,必须正视民间信仰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冶传承的意义,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间信仰文化的流动性、自主性特征,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建构当代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通常又称为"无形遗产"。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的。《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了国际法的范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内容给予了界定,对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定责任、国家保护和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以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都作出了确切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群众文化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群众文化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向群众文化需求靠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要以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主要载体进行,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而形成三维构架体系。本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各乡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措施进行探讨,详细梳理了群众文化服务中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年,重庆市与湖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上演了一场"川江号子"与"峡江号子"的争夺战.这种"号子之争"现象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方法问题,即不能正确把握文化空间,将一种文化事象分解为几种文化表现形式分别认定,割裂了完整统一的文化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8.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近来年,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呈现出越来越热的繁荣态势。本文阐述了妈祖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特色,从而提出了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遗产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剧烈冲击下面临着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巨大危机,在传统乡土社会基本结构瓦解的情境下,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虽然国家、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面临消失的巨大危机,其制度上的原因在于文化精英名录制度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乡土社会的文化精英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主要群体长期被忽略,这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隐忧。只有不断恢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健全非物质文化保护制度的若干配套设施,在内生动力层面培育乡村本土的文化精英,围绕文化精英不断提高乡村向心力,修复其在乡土社会传播文化、引领价值的功能,重塑民间文化精英再生机制,方能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向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现代以来对文化与(民族)自我的关系有两个认识取向,即自我否定导向的"文化自省"和自我肯定导向的"文化自觉"。从这种区别开始,在剖析文化自觉概念的意涵的基础上,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个举国上下广泛参与的社会过程,一方面在国家层次承认那些原来被否认的文化是"我们"全共同体的文化;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承认我们自己的社会是我们的文化的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过程的这两个承认正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自觉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