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关是一个专业度与资源度高度整合的行业,对复合型精英人才的需求始终是业界的共同愿景,用关键点传媒执行总裁刘亚鹏的话来说,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近日,《国际公关》记者就如何打造专业团队与刘总进行了深入对话,他认为,公关公司管理层一定要想透并用好一个"予"字。  相似文献   

2.
红乐 《国际公关》2015,(2):60-61
从2003年创建第一家公关公司至今,王蔚在这个圈子里已经打拼了12年,见证了中国公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很多公关公司的沉浮。而由他参与创建的传智传播集团早已经成为中国国内TOP公关企业榜单上为人熟知的成员。不久前,这家老牌的传统公关公司低调宣布更名,从"传智传播集团"正式更名为"传智数字营销机构(Chuan  相似文献   

3.
红乐 《国际公关》2014,(4):24-25
在任何领域,"生存与发展"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中国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主公关需求增多,行业竞争加强,使得公关公司并购热潮持续升温。今年6月,全球领先的公关及数字传播翘楚逻壹公关(Lewis PR)又完成了一次重大收购。借此机会,《国际公关》记者采访了逻壹公关亚太区高级副总裁Andy Oliver先生,请他就本次收购的意义、公关公司并购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问题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业界     
《国际公关》2014,(1):26-31
正爱德曼总裁盘点2013全球公关事件爱德曼国际公关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爱德曼(Richard Edelman)先生最近在其颇为知名的个人博客上对2013全球公关大事做了盘点(全文点击此处:http://www.edelman.com/p/6-a-m/the-year-inpr/)。通过这个盘点,您大致可以对2013年全球的公关行业大事有所了解:1.营销与企业公关融合趋势更加显现2.两大营销传播巨头阳狮集团与宏盟集团合并3.蓝标收购We Are Social显示中国公关公司在国际化游戏中的角色开始浮现(中国已经成为继美英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公关市场)4.大型公关公司与中型公司的差距增大,大者恒大并且更大  相似文献   

5.
他说:“一个好的公关公司必须要有国际化的专业性,同时要有本土的视角和对文化和政治的理解。” 近日,记者在帕格索斯北京办公室见到了一身正装打扮的曹刚。曹刚是帕格索斯传播机构的创始人,属于第二波中国本土公关公司的创业者之一。而如西岸奥美、蓝色光标、宣亚传播、迪思传媒等则可算作第一波本土公关公司。曹刚从奥美辞职以后,联合六个同样出自知名公关公司的朋友一起创立了帕格索斯。可以说,他见证并经历了中国公共关系行业从无到有、从婴儿到青年的大部分发展历程。针对国际公关公司与本土公关公司的异同问题,曹刚接受了《国际公关》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公关行业前景诱人,但一直困扰行业迅猛发展的人才问题也变得尖锐,这让公关公司人力资源(HR)比较头疼。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几家公关公司,通过与HR负责人和老总的对话,进一步探讨公关行业的人才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在酒香也旧巷子深的时代,品牌要有新意才能被旁人知晓。公关公司一个重要的职能是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帮助其实现商业价值.那么,公关公司又该如何做自己的品牌和文化?森博公关集团副总裁李天表示,企业文化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由集团核心领导的风格所决定。带着问题,记者走进森博公关集团,了解他们独立发起的IBC公益计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跨国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中国公关咨询业(主要指公关公司)的发展一直呈现两条线索,即国际公关公司的本土化和本土公关公司的国际化,概括地说就是“跨国本土化(glocalization)”。  相似文献   

9.
公关行业作为朝阳行业,正在日渐走向成熟。近年来,在行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许多高等专业院校纷纷开设了公关专业。一批受过专业公关教育的新一代公关人才开始走出校门,进入自己的公关生涯。怎样看待这些“科班出身”的公关专业新人才,如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各公关公司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但让招聘经理们烦恼的是,这些科班出身的公关新人让他们常常难以取舍,他们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个性鲜明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另一方面他们又缺少实战经验,而飞速发展的公关行业又实在拿不出时间和经历来培训这些新人。不经意间,这些科班出身者成了公关人才中的“鸡肋”,那么他们需要进行怎样的“加工”后才能成为公司抢手的“鸡脯”呢? 为此,本刊特约了公关公司招聘经理的文章,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什么好的建议。本刊记者候明廷>策划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才的话题,在公关圈里"长盛不衰"。公关作为一个服务性智力产业,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企业对公关服务需求的变化,公关人才多元化发展成为新的课题。近日,在天津卫视的招聘节目《非你莫属》中,迪思传媒总裁黄小川进行现场招聘,并成功获得一名员工加入。关于公关人才问题,他向《国际公关》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1.
在互动的世界里,公关、广告或者科技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面对日显多足鼎立的局面,公关公司是否会失去原有优势呢?奥美公关中国区和香港地区总裁张曼华(Debby Cheung)认为,这不但不会失去优势,而且使得公关公司发展的天空更大。她指出,公关人"要充满好奇,知道大家都在谈论什么。以前是时间、人物、地点,现在又增加了语言,即网络语言。或许就是一个语言,引发了你一个idea。"  相似文献   

12.
“国内公关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们的发展瓶颈”,一位公关公司的总经理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虽然公关教育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从国际公关公司进入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公关》2011,(2):19-19
360公司日前递交上市申请.并发招股说明书。据透露,前汇源集团总裁助理、具有丰富危机处理经验的“美女公关”曲冰已就任副总裁和新闻发言人,这与360上市计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据资深公关人士透露,360公司曾公开招标公关公司.国内众多知名公关公司悉数参与竞标,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公关》2015,(2):26
应达沃斯世界传播论坛邀请,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一行于3月上旬赴瑞士达沃斯参加第六届达沃斯世界传播论坛。协会副秘书长章兰、国际部主任何毅等一同出席活动。蓝色光标传播集团作为中国公关公司的代表,其国际业务总裁郑泓也一同参加了此次论坛。达沃斯世界传播论坛作为重要的国际性公关传播领域行业活动,具有较强的全球影响力。论坛吸引了包括英、美、法、  相似文献   

15.
CIPRA 《国际公关》2015,(1):82-83
为了解公关公司人才招聘、培训、使用现状,推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人才的正常、合理、有序流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于2014年10月完成了面对中国公关界25强关于"人力及培训"的专项调研。此次调研项目主要针对在公关公司实习阶段的大四学生,以及这部分特定人群入职前后的培训状况。调研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涉及5大类20个题目,主要包括招聘、薪酬、培训、晋升、用人要求等。访谈对象主要为各公关公司人力总监及以上领  相似文献   

16.
9月19日,《国际公关》举办“本土公关公司VS国际公关公司”主题沙龙。沙龙获得了行业内多位精英人士的支持,他们是:爱德曼亚太区副董事长田行娟、信诺传播副总裁张心宏、海天网联董事副总裁杨为民、万博宣伟资深副总裁李蕾、博然思维合伙人王妩蓉。此外,蓝色光标总裁毛字辉也以文字形式回应了沙龙话题。沙龙现场,精英代表们围绕公关公司的客户需求、人才培养、经营理念、公关本质等话题各抒己见,话语争锋,进发出许多精彩观点。  相似文献   

17.
随便查看一个公关公司客户名单,会发现全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公关公司都吹嘘吗?显然不是,因为大公司才公关,那些还在积攒力量的发展中公司,一般而言没有公关的动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18.
站在新起点     
正没有哪个领导希望自己的公司成为"育才"学校,培养一茬离开一茬,尤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优秀型人才的离开,更会给公司带来明显的损失在刚过去的马年第一个月,可谓众多行业的跳槽高峰期,公关界同样如此。不论一月份如何震动,这春节后的上班就成了相对一年时段稳定的开始。每个公关人和公关公司又都跃跃欲试地站到了新的起点。公关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职业,即使年纪大的从业人也都揣着一颗年轻的心。公关是个投入精力大,付出辛苦多,提案遭到否定多,服务讲究定制化、个性化的职业。这就对公关  相似文献   

19.
业界     
《国际公关》2014,(6):26-29
正太立光标加入中国地产梦之队联盟协会近日,太立光标公关传播集团正式加入"中国地产梦之队联盟协会",成为十家理事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唯一一家公关公司理事单位。"中国地产梦之队联盟协会"每个月都会走进一个在城市中综合排名第一的地产开发商,进行深度交流,并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11月率先在桂林启动该项目。  相似文献   

20.
日前接到一个在公关公司工作的青年朋友的电话,说是在某网站上读到了笔者一篇谈公关公司人才问题的新作。初听不免诧异,因为笔者近一时期并没有发表过这方面内容的文字:再问方才释然,原来那网站转载的乃是笔者4年前刊发在某杂志上的一则题为《关注公关人才高速流动的深层原因》的旧文。事实上.公关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一个困扰业内人士多年的老话题。近年来,随着一些公司业务的迅速拓展和人员的快速扩充,这一问题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