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国际能源对粮食价格传导的生产成本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际能源对粮食价格传导的生产成本渠道,并采取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能源价格波动通过生产成本渠道导致粮食价格发生同向变化,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粮食生产要素替代弹性影响能源对粮食的价格传导;国际能源价格通过柴油和汽油渠道向国内大米和玉米价格的传导畅通,通过化肥渠道向国内粮食价格的传导不畅通,可能是由于我国农机化进程加快、粮食生产能源要素结构变化、政府补贴等因素造成的;国际能源价格上升,通过柴油渠道对玉米价格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汽油渠道对玉米价格产生负向影响,可能是乙醇市场的分割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能源与非能源要素替代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1985-2008年制造业分行业中要素自价格弹性以及能源与非能源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进行测算分析,发现能源的自价格弹性要明显地高于资本、劳动、原材料的自价格弹性,资本与能源之间存在很强的替代关系,劳动与能源之间呈现CPE互补或MES替代关系,原材料与能源之间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这种能源替代关系的研究表明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价格的方法来促进资本对能源的替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另外针对制造业内部各个行业间不同的要素替代弹性,提出了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煤炭和原油价格的持续下滑对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鄂尔多斯市为例,构建煤炭城市应对能源价格冲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不同能源价格波动情景和政策情景下,对煤炭产业、煤化工产业、下游工业产业以及整个工业的产值和利润总额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尽管能源价格下跌对地区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就总体而言,会对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不同的政策在能源价格冲击背景下的调控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加大科研投入和发展替代产业政策对区域工业总产值和总利润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降低增值税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工业盈利水平,但是其有效性却呈显著的逐年递减趋势;加大限产力度可以在不损失区域经济总量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其利润总额;而加大金融投入在提高区域工业总产值的同时,会削弱其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4.
能源成本变化对工业行业的影响到底如何在理论界一直存有争议。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机制分析表明,能源价格和能源效率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最终抑制行业发展,而且由于行业异质性的存在,能源成本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在不同行业间具有明显差异。基于中国1993-2011年3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能源成本变化对行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具有显著影响,能源价格弹性为-0.251,而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价格弹性为-0.354。理论和实证分析均显示,提高能源使用成本的节能减排政策势必影响工业行业的发展,制定这类政策时需要在节能减排和行业发展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有效提高能源技术才能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2000—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科研资本投入和科研人力资本两种创新投入要素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此进行分析测算,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科研经费投资的产出弹性大于科研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率逐年上升,两种创新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得到改善和提高;京津冀地区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偏向于科研经费投资,随时间逐渐趋于中性;科研经费投资对科研人力资本的替代弹性逐年下降,需重视两种创新投入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科研经费投资以及科研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科研人力资本的数量及质量,促进京津冀地区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方法对“能源效率”的内涵刻画不够深刻,将资本、劳动力、能源等要素的互相替代效应纳入到能源效率的测度模型中,利用DEA的方法测算1999—2009年我国34个工业行业的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对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工业行业整体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对我国工业行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作用途径有所差别。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工业行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我国13个油菜主产区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固定效应估计,对油菜生产各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和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估计,探讨油菜生产的增长路径。结果表明,虽然油菜生产经历了一个劳动力净流出的过程,但因为化肥和机械投入对劳动力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这一过程并未对油菜生产尤其是单产提高产生显著损害,油菜生产也因此采取了一条劳动生产率导向和机械技术主导的增长路径。另外,其他要素投入之间也存在一定要素替代效应。基于此,就优化油菜要素投入结构、应对劳动力转移挑战等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VES生产函数,结合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中国28个省份1978—2010年的农业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明显大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978—2010年间农业资本对劳动的平均替代弹性为1.529,农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促进了农业增长;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替代弹性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大小还是增长率均低于东部地区。以上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可以促进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1994-200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效率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之前进行的改革虽然也提高了银行效率,但仅是外延规模效率的提高,成本、配置和纯技术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股份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银行成本、配置与技术效率;我国商业银行对投入要素的事后有效利用的能力较强,但对投入要素成本事前的控制及对投入要素优化组合的事前规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1—2015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分析露地西红柿生产的要素禀赋变动与要素替代变化,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说明生产方式的演变趋势,进一步探究生产方式变迁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2001—2010年资本、劳动与土地三要素的投入比例基本维持稳定,此后资本要素投入大幅增加并加快对劳动和土地要素的替代。2000—2009年西红柿生产呈现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双增长"趋势,2009年后转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生产率下降的"一升一降"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悄然实现,其关键在于资本要素作用的发挥。实证分析表明:资本土地比、劳动土地比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而化肥折纯用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地劳动比、农业机械技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机制为资本通过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投入而替代劳动要素并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集约投入土地而替代土地要素并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能源开发对陕西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陕西能源行业的投入效应、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及收入分配效应.据其结果认为:能源开发行业有较高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关系,能拉动其他产业的投资,其自身产出也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政府的财税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陕西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陕西能源开发对经济促进作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此为背景阐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重点行业发展前景,通过不同情景下的预测分析,探讨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路径与趋势。根据预测结果,经济承压对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存在普遍影响,尤其是煤炭、黑色金属冶炼和汽车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呈下降趋势;在基准情形下,预计到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171.97万亿元(2018年不变价水平),能源消费总量约57.09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占比将不断下降,清洁能源占比预计达到41.7%。根据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合作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价波动的产业结构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电价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本文主要应用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对中国的电价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行业产出对电价的交叉弹性系数虽然很小,但耗电越多的行业对电价变化的反映越敏感。因此,本文认为,出于抑制高耗能产业膨胀、促进能效提高的目的,可以适当提高电价,但不能对电价的产业结构效应期望过高。同时应采取适当的电价调整方式,以避免电价波动的其他负面影响,促进电力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能源效率虽有所提高但能源消耗却一直居高不下。为探究其原因,使用Translog成本函数构建要素成本份额方程,测算能源非对称价格响应的回弹效应,并结合能源与资本的绝对替代弹性和相对替代弹性,分析1980-2013年石化行业中回弹效应变化趋势及要素替代关系变化规律,揭示中国石化行业能源消费持续增加的原因。结果表明:(1)1980-2013年,能源回弹效应为32.23%,抵消了部分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能源消耗量降低;(2)资本对能源的绝对替代性强,而能源对资本的相对替代性强,表明决策者对资本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更高,更加倾向于用能源替代资本;(3)分阶段看,在能源短缺和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六五"和"七五"期间,回弹效应达到40%以上,资本对能源的相对替代弹性占优,"八五"至今回弹效应逐渐下降,能源对资本的相对替代弹性占优。回弹效应以及能源对资本的替代效应是石化行业能耗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各级政府投入千亿资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的消费补贴,培育了消费市场,但是否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进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2010~2020年间A股上市的汽车供应链238家企业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对新能源整车上游零部件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传导和激励效应。研究发现,设定技术门槛的消费补贴能够推动新能源供应链的技术创新行为,专利增长率和研发投入未跟随技术创新难度增大而呈现规律性波动,消费补贴促进了上游供应链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产出,在补贴退坡之后,企业的研发强度依然能够保持。研究表明,为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需要继续重视新兴产业的消费补贴,利用资金传导传递市场预期的积极信息,激励企业技术研发行为; 当产业发展趋向稳定,政府的消费补贴可以逐渐退坡,通过非货币补贴政策、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继续传递政策支持信号,激励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1980—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投入—产出的数量和价格数据库基础上,估计了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CES生产函数,通过比较不同函数形式下的估计结果后发现:(1)(KE)L函数形式较符合中国工业部门的实际情况,且工业部门的资本—能源替代弹性的估计值为0.32,合成品—劳动的替代弹性的估计值为0.22;(2)(KE)L函数形式下,中国工业部门能源CES生产函数中的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估计值为2%,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估计值为-4%,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估计值为6%。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基于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是影响一国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从我国情况来看,产业结构因素对能源消费所发挥的作用并非日趋淡化,而是其积极影响尚未明显显现。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把提高效率作为第一产业发展的重点;注重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产出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高投入低效率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则成为关键所在。通过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江苏省1997—2009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增长率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发现产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总产出的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做出的贡献较大。在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发展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扩大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9.
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影响最大,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高资源依赖型行业对通货膨胀的潜在影响较大,但不同行业的影响呈现差异化特点,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对通货膨胀也具有潜在影响。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生产结构优化,能源和资源品价格上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会形成较大压力,但长期影响将逐步减弱,而生产性服务业产品价格的上升将成为未来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