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现代英美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忽然产生了兴趣,这自然有个人审美趣味上的偶合因素,但是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意象主义诗人似乎在中国古典诗中找到了他们孜孜以求的东西,换言之,他们所醉心的乃是中国古典诗的“意象”技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意象派所标举的“意象”,与中国古典诗的意象在本质上是似是而非的。对最先受意象派主将庞德所注目的李白与王维这两位诗人中的任何一位诗人进行意象分析,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后者更醉心于意象的经营,所拥有的意象世界更具有典型意义,因此在这里我们选择了王维诗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2.
飞翔意象在阮籍《咏怀》诗中有诗心、诗情、诗法、诗境四个营构向度。飞翔意象传达出诗人的行藏与心迹,演绎着诗人的缥缈哲思;其既触动了抒情主人公的悲情,也被诗人打上了特定情感的烙印;阮籍对飞翔意象的书写推进了此类诗歌的抒情模式,诗中的情思因此变得隐晦飘忽,富于比兴意味;诗人借飞翔意象的描写,隐约构建出一种温柔、哀凉的诗境。  相似文献   

3.
《山居》一诗中,朱英诞将中国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契合在一起。从内容上来看,诗歌古今意象发生碰撞,增添了古典意象的现代审美内涵;在意象运思方式上,诗人运用现代诗歌中注重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来组织传统意象,使诗歌笼罩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朱英诞的诗歌有三种结构形式,这首诗采用了廊庑式结构,呈现出较完整的建筑之美。诗歌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关于永恒与瞬间、无常与恒常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将中国诗歌表达方式由意境的审美观照转向意象观照。在意象内涵表现上,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采用现代象征主体性意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象征化的“死亡枯败”意象、“荒原”意象、“黄昏”意象等意象群以证合现代人的主体意识及精神状态。在意象营构上,他们“随意造象”,并用象征主义的通感手段与意象的连接手段构造主体意象,从而使新诗意象具有玄秘性、变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意象群是诗人进入创作之前自觉或不自觉地建立起来的意象材料库。不同的诗人、诗人群体以及同一时代背景下的诗人具有特色各异的意象群。意象群是随着诗人创作风格的逐渐形成、成熟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是否具有完善成熟的意象群是衡量诗人创作风格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诗人意象群中的意象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诗歌意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二是诗人各自的独特感受与创新。意象是意象群的内容实质。意与象是意象的两大基元。意象群的构建模式是以意和象为线索组成意轴与象轴构成初始的坐标模式,随着诗人创作实践的积累和丰富,意轴与象轴上的意象不断派生、扩展,使意轴与象轴不断延伸、交叉、对应,最终形成意象群构建的网状模式。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的清酒与浊酒意象具有不同的象征意蕴。清酒意象多用来表达个体自我的生命感受,比如李白等诗人很少用浊酒意象来抒情达意;而浊酒意象则多用来表达忧国忧民情怀,诸如杜甫等诗人多用浊酒意象来宣泄痛苦。所以,清酒与浊酒意象是我们理解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倪瓒题画诗具有冲淡之美,这种冲淡之美在他的题画诗里表现在诗人对“无我之境”的塑造,诗人对自身宁静的心灵、闲适的心态的描摹和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形成这种冲淡之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以及受佛教、道家文化的影响;二是社会文化心理与文人心态对诗人创作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角度去观照蛇意象,蛇意象的文化意蕴是一个多层面的结构.包含着四种文化意蕴女人与性;邪恶与凶残;自由与抗争;智慧与寂寞.在诗歌的发展历史中,蛇的这四种文化意蕴累积并沉淀在诗人的集体无意识中,成为引发某种固定情绪和习惯性联想的程式化意象,致使后来的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这些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诗歌: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9,29(6):71-74
对于诗歌而言,意象是取自客观事物表象、蕴含诗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用语言文字显现的诗意形象。意象的拼接组合直接影响诗歌意境的生成。诗歌中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分三方面:直接拼合,即并置——在横向的空间里拼接组合意象;间接拼合,即流动——在纵向的时间内拼接组合意象;立体拼合,即叠加——在交错和跨越的时空中拼接组合意象。因此,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要用意象营造意境,就必须对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拼接、组合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梳理。只有掌握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出神入化地对意象进行磨合、拼接,才能使诗句生辉、意境灿烂。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先锋派诗人的代表,海子诗歌中的意象创新表现在以"水"为主体意象和与之伴生的辅助意象所建构的个性化意象体系上.本文旨在探讨其诗歌中的"水"意象的传统继承与个性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诗人在当代诗歌中对都市的抒写;认为诗人对城市建筑意象的集中抒情,表现出其自身的精神取向和价值追求;建筑意象既隐含着抒情者的现代强国梦想,同时也牵涉着诗人诸多细微的私密经验,如时间感、道德感、精神存在感等;这些由混凝土搭建而成的城市辨意系统,丰润并完善着诗人的现代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12.
按照诗人所选物象与离别的关系来看,中古送别诗的离别意象主要有三种类型:空间隔离型、送别地名型、飞翔运动型。空间隔离型意象主要以两地遥不可及的物象或地名来表达诗人主观情意,经常运用的意象有歧路及两两相对的背反组合意象等;送别地点是送别诗一个重要的写作要素,像浦、亭、灞陵等泛指性地名在中古送别诗中已成为成熟的离别意象;飞翔运动式意象指飞鸟与那些能够自由运动的意象,如鸿鹄、别鹤、双飞翼、幻梦、浮萍等所表达的离别意味比较浓郁。  相似文献   

13.
诗歌内外形式决定了读者的审美。诗歌内形式指的是诗歌的意象,即诗歌空间类型;诗歌的外形式指的是诗歌在空间上的呈现形态,即诗歌空间体式。内外形式并不分裂,优秀的诗作总是把两者融为一体,其联结点在于诗歌的情感空间。诗歌的情感空间由诗人的个体经验决定,同时也被历史恒定的稳定结构所影响。在一代代诗人独特的情感空间的本质性变化下,诗歌意象发生着嬗变,诗歌空间体式或是随着诗歌意象的变化而变化,或是在时代观念的刺激下发生着更为奇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曾以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轰动,被称之为"诗怪".李金发从创作方法、艺术表现形式、创作题材、人生道路等四个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他诗歌之"怪".李金发第一个运用象征派手法从事诗歌创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奠定其诗作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失乐园》是17世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是弥尔顿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通过运用宗教题材,作者曲折地表达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精神。而撒旦这个形象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诗人通过对圣经故事的改编反映了其在王政复辟后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始终不渝的态度。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一种极高的文学境界,在汉语诗歌中发展到极致境地。何以至此是诗学需要回答的本体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或修辞问题。意境的实现要有领悟,还要有意象和声律的建构。汉语是宽式语形语言,宽式语形为实现领悟以及意象和声律的建构提供了必要条件,由此意境得以充分实现,所以汉语可以看成是汉诗意境得以充分实现的环境语言,简称诗境语言。汉语宽式语形是实现意境的必由路途,意境最终是否实现,和个人的艺术品格以及创造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意象,鹰多次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这其中有喻人之鹰,有自况之鹰,也有运用典故中的鹰,更有狩猎场上上下翻飞的雄鹰。不同的鹰意象代表了诗人不同的思想意蕴。鹰已经成为诗人自我的外化。  相似文献   

18.
从太白诗作看,他对现实对人生的态度是:对之只当作一种把玩,一种游戏,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之牺牲自己的自由与快乐。这就使得李白自身的存在和他的诗歌,在现实世俗世界中,都只能作为一种形象出现,而他的介入现实也只是一种意识的努力,他的诗歌始终摆脱不了第三者的形象和声音,并成了他塑造自我形象的手段,是一种试图证明自己的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浪漫主义诗歌的意象体系异常丰美,对浪漫主义诗歌意象进行研究的文献不断涌现,但几乎所有文章都是针对某一作家诗歌中的单一意象进行释读。文章结合不同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性文本进行详细分析,对浪漫主义不同意象所指涉的情感功能进行了探讨,指出映照情感、渲泻情感、建构情感理想是浪漫主义意象的主要功用,使浪漫主义意象的研究更系统、更全面。  相似文献   

20.
"月"是文学中重要的意象和题材,自古以来,有关"月"的诗作颇为丰富,由此产生了各种内涵。月亮意象产生的女性化联想在美国女诗人萨拉·蒂斯戴尔诗歌中得以充分的诠释,月亮意象成为从年轻女子到母亲以及命运和孤独的象征。蒂斯戴尔的月意象吸取了传统文化的不同内涵,同时她也赋予月意象以时代的特点,从而形成独特的意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