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辽西北地区的生态现状及辽西北地区所担负的生态责任,采用理论分析与数据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在突破辽西北战略中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必要性,得出了辽西北地区生态优先发展的模式选择。生态优先发展将对实现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各项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阜新市创建资源枯竭转型示范市过程中不能忽视生态建设这一现实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实结合的方法,论述了阜新市创建示范市生态建设的哲学依据、现实基础和建设措施,表明生态建设要以生态伦理学为哲学依托对阜新创建示范市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如何使高校统战工作与突破辽西北战略相结合问题,分析了高校统战工作嵌入突破辽西北战略路径,探索建立高校统战工作与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嵌入方式与机制,使高校统战工作在实现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真正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流动是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工流动与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密切,而农民工流动的生态转向是未来农民流动的趋势。从生态哲学的视角对农民工流动进行哲学解读,是进一步建构农民工生态流动模型的基础和前提,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将从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维度对"农民工生态流动"进行解读,试图对构建农民工生态流动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借鉴西方生态批评理论,梳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工作的决策部署,进而界定人文生态的基本内涵。这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定会引起我省上下在"三年大变样"的大背景下对人文生态建设的重视,这有利于全面提升我省的综合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全面提升我省的软实力,在努力构建经济强省的同时,促进文化大省的建设,着力打造具备良性人文生态的魅力之省。  相似文献   

6.
辽西北地区总面积为6.82万平方千米,人口1356.5万,全区生产力水平仅为辽宁平均水平的42.9%,生活水平仅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辽西北地区属于暖湿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干旱多风是主要气候特点。随着近些年自然因素的变化、人口的增多,辽西北地区沙漠化更加严重。对此,呼唤人们遵循生态伦理观念.从而改善辽西北地区沙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虽然在西周时期就已实现"人文转向",但真正揭明"性与天道"而确立儒家哲学基础的则是孔子,孔子对于儒家思想的建立具有根源性的意义。儒家的"轴心突破"即是孔子思想的"哲学突破",这个"突破"不是此前的"人文转向",而是从生命精神的根源上建立人文根基的"哲学突破"。此"哲学突破"在孔子自己称为"道",亦称为"仁",深层内涵为《论语》中的"性与天道"问题,其内容包含有形上学本体意义,由此开出了融合生命、家庭、社会和天道的儒家之道。孔子之前的儒家文化特质以"礼乐"为核心,孔子之后的儒家文化特质则转为以"仁义"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宋明理学即新儒家的哲学理念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周敦颐以太极之"道"贯通天地,其"太极说"表明人与万物乃先天性的本源存在,因此现实的人与万物应保持"诚"的关系,体现出周子敬畏生命的宇宙情怀;张载以"德"贯通万物,提出"民胞物与"的光辉思想,并以此反对人对自然的"对立";程朱以"理"贯通生命,并对"理"层层推进,为万物提供了存在的理由;陆王以心"统"万物,将主体之人与自然万物打成一片,尤其彰显出其对自然万物的"同源性"关照。某种程度上,新儒家的"天人贯通"思想可谓中国哲学史上最为系统的生态本体论。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了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昭示着辽宁沿海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力度更大。辽宁原本生态问题如辽西北土地沙漠化、渤海污染、河流污染、滨海湿地萎缩等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下经历的均衡和非均衡发展过程的分析,对环境污染和自然失调进行了哲学反思,提出科学发展观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设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指导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活动,找到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学者们将关注点投向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哲学实践指向性上。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对现实经验的总结,阐述了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并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时期环境哲学的实践指向性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在分析比较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和谐社会体现了环境哲学的现实属性和实践诉求,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社会化的媒介以及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目标。目前,中国的生态和谐社会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但它是环境哲学实践性转变的核心步骤,因此,每位公民无论在任何领域都应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从诠释生态港口群的定义、内涵及特征出发,分析辽宁省建设生态港口群的必要性,构建建设生态港口群的策略体系,并提出辽宁省建设生态港口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上辽宁建设中海洋意识强化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辽宁的发展战略,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论述海洋意识在海上辽宁以及辽宁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海洋文化的支撑作用,并对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辽宁的经济建设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小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矿山企业生态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系统科学、环境科学、地质灾害治理、循环经济、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为辽宁省的中小型矿山企业的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文化是人们获得的生存智慧与生活经验,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能够改变人们看待自然的方式,有利于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形成新的共鸣。生态景观建设作为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有形结合,是区域文化的具像反映。研究辽宁区域文化与生态景观建设间的互动关系,要以辽宁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为依据,找寻其与生态景观建设的内在联系,发挥其在生态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为辽宁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现实可参考的依据,为景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生态景观建设中注重发挥区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辽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总体战略中。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三农”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要构建的生态型水文明,梳理了生态型水文明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双重变迁史,提出了要弘扬生态型水文明的价值与精神,探索了构建生态型水文明的本质与规律,构建了当代生态型水文明的基本规范,并探讨了建设当代生态型水文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内涵,地方生态立法是生态省建设的法制保障;吉林省关涉生态省建设的法规与规章存在着立法方式脱离实际、立法内容不周延等缺陷,为了实现生态立法对生态省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需要加强和完善吉林省现有生态立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内涵,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过程性特征,凸显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对2011年4月在美国克莱蒙大学城召开的第五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学术会议进行了综合性的介绍和阐述.与会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地域与全球等不同层面和维度,对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对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剖析和探讨,同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备的理论资源、实践基础、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倡导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下,辽宁的环境设计要保持同传统文化同荣共生的生态属性,就要关注辽宁地域特有的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协调好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的发展关系。这样,辽宁的环境设计才能凸显地域特征与特色,走出千景一面、文化趋同的设计怪圈,在立足辽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设计为关注点,对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对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设计的价值意义作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辽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北经济区是辽宁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非农业人口比重高,其中一些资源型城市已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辽西北经济的发展是关系辽宁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在辽西北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中,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以人为本的技术引进及更新,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才是辽西北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