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辞海》(修订本)沃沮条云:“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败满孙右渠后,在沃沮国地置玄菟郡。”这段文字中,有两处有误。其一,“满孙右渠”应是“卫满之孙卫右渠”之意,《辞海》误将“满孙右渠”作为一人之名。卫满,燕人,西汉初乘燕王卢绾亡入匈奴之机,率千余人奔朝鲜,被立为朝鲜王。事见《史记》卷115《朝鲜列传》,《汉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学术界看法不一。崔明德在《西汉与匈奴·乌孙的和亲》(刊子《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三期)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西汉与匈奴的全部和亲,认为汉匈和亲应分三个阶段:(1)西汉前期与匈奴的和亲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汉出于主动,匈奴处于被动,而“白登之围”成了汉匈和亲的契机。这一时期的和亲是当时的必然趋势。(2)  相似文献   

3.
《汉書·匈奴傳》哀帝建平四年,烏珠留若鞮單於上書愿朝五年。时哀帝被疾,或言匈奴从上游来厌人,自黄龙、竟宁时,單子朝中国輒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問公卿,亦以为虛費府帑,可且勿許。單於使辞去,未发,黄門郎揚雄上書諫。書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單於而許之。赐雄帛五十匹,黃金十斤。其書略曰:“臣聞六經之治,貴于未乱,兵家之胜,貴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在秦汉之际为大月氏所居。约在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西击大月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河西地区遂为匈奴所有,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在河西有许多部落,其主要首领有休屠、浑邪二王。浑邪王的据点在什么地方呢?《汉书·地理志》说:“张掖郡,故匈奴昆(同“浑”)邪王地”。这是说张掖郡这块地方原归匈奴浑邪王统治,并没说明浑邪王驻在哪里。《史记·大宛列传》对此作了极为重要的记载:“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城数万人,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  相似文献   

5.
谥是周代大夫以上贵族有爵者死后命名的一种称号。此据下引《礼记》各文可以证知: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檀弓》) 先王谥,以尊名。(《表记》) 大夫没矣,则称谥若字。名士。(《玉藻》) 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郊特牲》)《郊特牲》云“死而谥,今也”者,言古者凡有爵者死后乃有谥,而今则虽生时无爵,死后即命谥。故郑玄注云“周制爵及命士,虽及之,犹不谥耳。今记时,死则谥之。非礼也。”虽然《郊特牲》所云古者未必如郑注云“谓殷以前”,但如谓为周之古代,应可无疑。  相似文献   

6.
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葡萄是从西域引种内地的。时间过去多认为是汉通西域之后。《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司马迁认为葡萄是汉使从大宛带来的,必在汉通西域之后。但具体时间,《史记》没有言明。《汉书》所载更为清楚。《西域传·大宛》:“(大宛)俗耆酒,马耆目蓿。……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蓿离馆  相似文献   

7.
振峰同志《千夫何所指》(《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认为鲁迅先生《自嘲》诗“横眉”名句中的“千夫”,“不是指的敌人,而是指人民大众。”而“‘千夫指’(意为众人所指责的人)才是指人民大众的对立面——敌人。”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千夫”在古汉语中,确有众人的意思,如“千夫所指,无病而死。”但解作敌人也是可以的。据《史记·索隐》:“千夫,武功十一等,爵第七。五大夫,旧二十等,爵第九也。言千夫爵秩比于五大夫。”可证“千夫”是秦汉武功爵秩名,可以引申为武力统治者——即军阀,也包  相似文献   

8.
《南齐书》中部分拓跋鲜卑语名词的复原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齐书·魏虏传》中选择了汉字音写的语音、释义相对准确的十五个拓跋鲜卑词语 ,利用汉字古音重新进行复原考释。意为“贤、聪慧”的直真 -屠耆 -特勤 ,意为“文书吏”的比德真 -比车耆 -比彻赤 -笔帖赤 ,意为“恩赐、赐予”的九豆和 -骨都侯 ,都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时代音写。这三个词是匈奴和拓跋鲜卑共有的官号。作为官号屠耆或直真由突厥语族承袭之。比车耆或比德真由蒙古语族和满通语族承袭之。意为“刽子手”的“契害真”和意为“使臣”的“咸真”二词是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共有的名词。意为“通事、翻译官”的乞万真、意为“断事官”的折溃真为蒙古语族特有的官号。其余的都是地道的蒙古语词。拓跋鲜卑无疑操的是蒙古语族语言。  相似文献   

9.
“蓟汉”解     
李昱 《晋阳学刊》2008,(1):123-124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仰慕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又名炳麟,别号太炎(按:顾炎武初名绛)。他还曾用过几个笔名,“蓟汉阁主”是其中之一。1899年章太炎在《清议报》上首次以“蓟汉阁主”为笔名发表《儒冠》一文,同年又以此为笔名在《亚东时报》上发表《游西京记》和《今古文辨义》等文。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东城钱粮胡同时,将其寓所名为“蓟汉章寓”。章太炎还以“蓟汉”名其著作,有《蓟汉微言》(1916)、《蓟汉昌言》(1935)、《蓟汉闲话》(1936)等。看来,章太炎对“蓟汉”二字是有所偏爱的。也正因为他对“蓟汉”的偏爱,他晚年的弟子们称其为“蓟汉大师”。那么“蓟汉”二字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10.
匈奴经过 2 0多年的激烈战乱 ,至公元前 3 6年郅支单于死后 ,呼韩邪单于之所以“且喜且惧”、上书汉廷、“愿入朝见”、欲更亲汉 ,并不是因为惧怕汉军攻击 ,其更主要的原因来自当时匈奴社会内部 ,是由当时匈奴社会各种矛盾制约而出现 ,并因呼韩邪自身条件决定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柔然族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然人的族源,据《魏书》与《北史》的《蠕蠕传》所志,出于“匈奴”或“东胡”;后人又说出于“鲜卑族和通古斯族”的“杂种”等等。本人认为,柔然虽与东胡同种而非同宗,应该是东夷人(氵岁)闾的宗支。现就以上问题,一一加以考订。柔然人不是匈奴族的后裔认为柔然人是匈奴族者,南北朝各国史皆有是说,但皆无证明。唯中国史法:凡北方民族皆曰“狄”、“猃狁”、“匈奴”。唐人修《晋书》总称“北狄十九种”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闻顾脱皆杀之”的确切含义林干教授在其所著《匈奴通史》一书中探求匈奴语“匝脱”一词的含义时,写道:“《汉书·匈奴传》下载: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汉朝派使者谷吉把那支单于的侍子送还给他,到支杀死了谷吉。‘汉不知吉音问,而匈奴降者言,闻匝脱皆杀之(听说谷吉在眼脱被杀)。”’(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可见,他认为汉朝使者谷吉等是被部支单于杀害的。可是紧接着他将“闻巨脱皆杀之”解释为“听说谷吉在颐脱被杀”,而且是“被巨脱巡逻部队杀死”①的。这样一来,关于谷吉等被杀害的问题,就出现了两种对立…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月刊》今年第4期有束世泟先生的“爵名释例”一文,副题是“西周封建制探索之一”。作者认为《春秋》一书中所记载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是西周封建制的等级制度。我们不赞成这种说法。在束先生看来,“五等爵是西周封建等级制一套整个体系”。他的根据是春秋,他说:“各国间朝聘盟会必用原来封爵,史官的正式记载必用各国封爵,这是我们可以依据的资料,现存只有《春秋经》,其中所记各国爵  相似文献   

14.
论“祁连”     
<正> 祁连山名属于何种语言,学者意见颇多分歧。唐代颜师古以祁连为匈奴语。《史记》卷一一一《索隐》引小颜云:“即天山也。匈奴谓天为祁连。”法国劳菲尔以祁连为鲜卑语,认为“与含有同样意义(天)之满洲语Kulun,似有关系”。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最初以祁连同突厥语“天”kuk之复数形式Kukler对音,尔后认为来自鲜卑语,“满洲语谓天曰kulun,故匈奴语同义之祁连(kilen)或其原语耶”。日本另一学者藤田丰八以为是突厥语,“惟祁连山之祁连,岂非对此Sθrin(Sirin)耶”。岑仲勉先生则认为祁连与撑犁同一语源,都来自突厥语“天”tangri。笔者以为祁连与天字同源,出于上古汉语复  相似文献   

15.
平虏渠为曹操所开,是一条军粮漕渠。建安初,曹操征乌桓,为了保证军粮供给,令董昭开凿了平虏、泉州二渠。泉州渠在今河北,是引泃河入潞河的。而平虏渠究竟在何处,史书记载多有不同。《后汉书·郡国志》雁门郡“卤城”条下,梁刘昭注:“魏志曰:‘建安十年凿渠,自呼(滹沱)入汾,名平虏渠。’”此引文甚谬。魏志中关于这条的记载是:“建安十一年……凿渠,自呼池(滹沱  相似文献   

16.
<正> 王船山晚年自题墓铭:“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对自己一生的政治抱负和学术活动作了自我鉴定。“张横渠之正学”,指北宋张载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刘越石之孤愤”,指西晋刘琨目睹刘渊匈奴汉国之侵凌,欲奋战以雪“大耻”,却受制于“乱贼”,莫酬壮志的愤慨。关于前者,学术界已有论述,而后者则鲜有专论。笔者不揣浅陋,拟从这方面作一些探索。同时,对于船山如何评价刘琨之诗,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论积贮疏》文中,有“失时不语,民且狼顾,岁恶不入清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现代注家对“请卖爵子”的解释是“(朝廷)卖爵位(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子女(来度过日子)。”并补充“卖爵,汉朝有公家卖爵位以收取钱财的制度。”这个解释似有商榷之处。在古汉语里,“请”字后边带动词时,一般有两种解释,即“请你做某种事”(委婉的命令句),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看,五等爵是西周封建等级制一套整个体系。王公侯伯子男虽已见于甲骨文,但到了周朝已不是用做原来的义意,所以《荀子·正名篇》说:“爵名从周”。近人王国维首先作翻案文章,提出“古诸侯称王说”,认为古代诸侯在其境內可以称王。继以傅斯年作“论所谓五等爵”,主要根据金文所记各国爵名不一,完全否定五等爵是“班位”,说周代只有宗法制。这两个人表面上是提出学术论文,实际上都是别有用心的。王国维极端仇恨推翻清廷的民国,参加清遗老反动阴谋集团(起初以沈曾植为首,沈死后以罗振玉为首),上策复辟,下策割据,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正> 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后子河乡上孙家寨村汉墓群一号墓中出土一枚铜印,方座,驼纽,阴刻篆文“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八字。印通高2.9.边宽2.3.驼纽高2.1.重厚0.8厘米。作为印纽的骆驼屈肢跪卧,昂首向前。(《青海上孙家寨匈奴墓》,《文物》1979年3期)铜印出土之后,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不少人予以评价,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20.
“十三经”为儒家重要典籍,其名始于宋代。自汉以后,曾有“五经”、“九经”、“十二二经”之名。历代注流甚多,宋代刊有“十三经疏”,选其影响较大者结集而成。清阮元主持依家本作校勘,加以重刻,即今通行的《十三经注流》416卷本。其中调易购统王强、晋韩伯康注(分别注经传及系辞、说卦等),唐孔颖达流;悄书》为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毛诗》为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后孔颖达流;《周礼Z、《仅礼》均为汉郑玄注,唐灵公彦流;《礼记8为汉郑玄注.后又颖达疏,《春秋在传》为晋江倾注,席孔额达流;《春秋公羊传》为汉河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