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大理国佛教崇拜的社会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国时期是云南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佛教自南诏时期传入云南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逐渐成为国教。大理国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民族风俗等方面都打上了佛教的烙印,出现了佛教崇拜的社会化现象。具体表现在释、道、儒兼容并包的大理国佛教特色;官为僧、僧为官的大理国政治;专院为学校,僧侣为教师的大理国教育;积染佛教礼仪较深的大理国民俗;亦僧亦俗的阿吒力僧人。研究大理国的佛教问题,对研究大理国史和白族社会发展史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摘要]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以中南半岛地区为信仰中心的佛教派别。在中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是其主要传播区域。本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全面审视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和谐社会相对应的历史与现实,针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现状,借助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历史机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提出了引导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和谐云南边疆服务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早雕版印刷实物是出自敦煌的一件俄藏残片历日。出土的雕版类型有佛教版画、佛经、历日、韵书、史书等。其中包含了广告、历史地理、版权等诸多信息,是研究印刷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语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的。本文从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文字创制等方面探讨了南传佛教对西双版纳傣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的时间及路线张锡禄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的时间缺乏明确的记载,大多数学者根据历史文献及历史文物证明最迟在公元9世纪中期,密宗已在云南大理流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代樊绰《蛮书》卷十记;“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正月初六日寅明时,有一...  相似文献   

6.
佛塔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佛教文化的载体。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不同,路线不同,派别不同,各族对佛教教义的接受信仰和领悟,都会影响到佛塔的建筑。云南佛塔中最有代表性的为具有中土佛教风格的汉式塔,有南传佛教建筑风格的傣式塔,具有密宗教派建筑风格的金刚塔,具有喇嘛教风格的藏式塔,云南佛塔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纸马、甲马、神马等等,都是各地对民间用于烧送给鬼神的木刻版画的不同称呼,自然有它重要的民俗意义和艺术价值。笔者曾在“简论云南纸马”一文中,对云南纸马的诸方面有所论述,并附一份当时所知的纸马的名目。在之后的收集过程中,一方面继续收集纸马原件,共计有一千余种,(含不同版面而内容相同者),另一方面则注意记录纸马在民间实地应用的方法与过程。本文为近年上述两方面工作的结集,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鉴赏版画作品时,不可忽视版画作品的艺术效果是由组成画面的各个艺术环节综合处理来体现的。预先对版画种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印刷方式、技能、套色水平也是版画鉴赏的一个方面。只能单张制作的作品不能称之为版画,用复印机、电脑等制作的作品没经过制版印刷过程也不能称之为版画。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资料性综述。全文共分佛教经典、孤本和稀见本古籍、其它印刷品、版画与套板、雕印用母板等五部分。文中列举了众多罕见的中国古代印刷品实例,并对每种印刷品的发现时间、地点、残存情况及其主要特征,均一一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分析了山西之所以能够发现如此众多的中国古代印刷品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及其在学术上的主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史、佛经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版画作为绘画艺术形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思潮的冲击.多元化的艺术思想导致了版画创作的多元化呈现。随着东西方文化的日益交融,中国版画必将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丝网版画与其它版种具有很大的差别,更具灵活性,这样就给我的创作提供了表现其语言、思想内涵、风格的各种方式,也扩展了我创作的创作空间。在丝网版画中使用综合媒材主要也是指如何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寻求表现方法上的多样结合。丝网版画作为版画家族中新的成员,可供研究和探索的空间很大。文章主要以丝网版画为例,结合我的毕业创作中的问题和解决结果,阐述了丝网版画的特征及个人情感的表达。关于版画语言的情感表达,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和二次创作的处理都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学前美术教育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而这一范畴之中的综合版画教学课程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综合版画本身的艺术特征和教育功能,对学龄前儿童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欲针对学前儿童综合版画的实践教学,从学习兴趣、学习氛围、学习方法及课程资源等角度着眼,探讨综合版画教学在发挥学前儿童想象力,进而启发儿童的艺术之梦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是瑜伽行派论述佛教“空”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成唯识论》从佛教的唯识空观出发,对其他派别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涉及各派的核心思想,而批判的重点则是各派学说中的实有观念。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佛教与许多印度古代思想派别的基本理论差别。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深入, 云南及川渝两地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成果清楚显示出云南佛教造像最初就属于南朝四川造像系统,唐宋时期,其造像形象、名称、内容题材、造像目的等系中原北方地区经四川传入。 元明迄今,云南的“阿吒力教”是巴蜀地区宋代职业僧人“应赴僧”及所用科仪演变出的名称,内容无变。不同的是,在元代统一战争过程中,巴蜀地区唐宋以来积累的佛教及其造像艺术传统几乎消失, 而云南没有受影响, 除保留了原来蜀地传来的经典、佛像等内容外,又吸收了藏传造像元素,使造像内容题材增加了宓教元素,梵文经咒使用更广。  相似文献   

15.
南传佛教是我国云南地区以傣族为主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在历史上和现今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南传佛教寺院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是我国寺庙经济和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史上的与现今的寺院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对比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傣族在信仰原始宗教的同时又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文化在呈现浓厚宗教色彩的同时又出现地域差异性的明显特征。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这些地区的流播过程中,也会向该民族的习俗或节日文化方面渗透而深受影响。这种渗透是在节日文化与宗教信仰有机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明显体现在原始宗教与人文宗教相互妥协及人文宗教本地化的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7.
纸版画是近年来版画家得用纸做版进行版画创作的一个版画表现形式,本文从选纸,制版,拼版,印制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表现过程和技法,纸版画综合吸收了木版,铜版的制版与印制,形成了较完善的独立表现语言。  相似文献   

18.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区别于大乘佛教、藏传佛教的一个佛教教派。南传佛教巴利语的全称是“Bubbha sasana theravada”,译为:“上座部佛教”。相传公元前三世纪上座部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其经典都用巴利语传承,近代又称巴利语系佛教。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等地的傣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阿昌族所信仰的佛教绝大部分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创作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这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延安木刻家及其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外,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延安木刻版画艺术在民族特色方面的执著追求。延安木刻家们将西方木刻"拿来"时,"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鲁迅语),走出一条别开生面的木刻版画创作新路。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对新中国美术产生过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确有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版画的发展与演绎贯穿着复制性的观念,这种观念既与中国传统的艺术与哲学背景有关,也直接被印刷的本质与书籍出版的方式所限定,复制性观念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成就中国古代复制版画的同时,也限制了版画艺术概念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