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是人类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具有消极和积极的双重属性,积极的道德情感对人的良好的道德品格的形成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既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思想品德知行转化的重要环节.为此,基于情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提出了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情感因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教学中,认知因素固然重要,但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可忽视。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以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进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情绪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根本。积极的情绪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推动力。俄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其它良好的情绪和情感。良好的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方法、学生满怀激情的参与是大学俄语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是人类独具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又是与人的非理性因素之──情感机制──结合最牢的一种道德意识。尽管人们实际上总是把这样那样的道德情感带进自己的生活和劳动中,但远不是所有人都自觉意识到道德情感的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确理解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对道德情感功用的低估、无视,甚至否定,是当今社会一部分人产生“情感冷漠”、“情感压抑”、“情感枯竭”、“情感危机”的主观认识根源之一。而对道德情感功用的高估或夸大,又导致一部分人产生“情感滥用”、“情感泛滥”、“情感至上”、“情感主义”行为。所以,全面…  相似文献   

5.
情感支配人的行为的作用是巨大的,许多极其重要的决定是在情感的直接作用下采取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重要作用,他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一土壤上。”教学过程是学生求知与发展智力的过程,又交融着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愉快、热爱、喜欢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有了积极的情感,就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开关”。  相似文献   

6.
情感类电视节目热衷于消费个体苦难以博得观众同情,赢取高收视率。以异化“消费苦难”的职业性行为来唤起社会大众内在的情感认同继而获得收益,已成为情感类电视节目制作者的一种营销手段,其本质反映的是对人性的消遣、对情感的消费和对道德的亵渎。从哲学语义来看,“消费苦难”是以引起道德感动、情感认同为内需性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是人实现积极社会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人自由发觉自身“善的系统”的一个过程,具有情感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特征。异化“消费苦难”使情感类电视节目存在道德认知失真、道德情感失真、道德判断失真、道德行为失真等问题,必须通过坚守道德底线,排除道德真空;牢筑职业道德,重视行业伦理;恪守道德情操,提高道德判断;完善制度规定,明确行为责任等路径实现“消费苦难”哲学语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唤起和激活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外动力因素称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称作学习的驱动力。我们知道,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心理需要以情感紧密相连,它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变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其作用和功能显而易见,动机对学习行为起发动作用,它可以“激活”并“唤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按照所激发的方向努力学习,以期收到满意效果。动机的激励,可使学生排除干扰,自觉控制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受到动机激励的学生,其心理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关学习器官活跃兴奋,学习情绪高涨,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改实验的教学方法,采用于精讲—自学—释疑—检查的教学模式。教改实验是以哲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人才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做为理论依据,其特点是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静和动”相结合。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一言堂”的教学局面,改变了“重教轻学”的倾向,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启动学生的思维“马达”,对开发学生的智能,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艾青诗歌中表现了“救世者”、“创世者”的宗教情感,这种情感的形成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其社会思想、审美思想、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使其诗歌具有世代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对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学习本身都会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就是学习情感。学习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学习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1、学习情感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学习惰感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正常的学习惰感对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积极热情对人的各种实验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过高或过低的情感则不利于智力的开发。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学习;激情往往会使行为能力和智力分析能力降低,影响学习效果。在…  相似文献   

11.
王沛 《理论界》2008,(2):205-206
利用“Warm-up”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想,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热情,解决二语习得中学生的情感障碍问题.达到英语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主动性受情感的影响,而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促进英语教学,在英语基础教育课程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余璐 《南方论刊》2009,(2):108-109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主张代表艺术范畴的“美”和代表道德范畴的“善”的结合,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启示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特别关注学生的资质和个性差异;“喷启悱发”的思想启示我们要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音乐教学同样需要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4.
外语学习的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如学习环境、自身的天赋、教师的水平等)外,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情感因素起着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注重情感教学.充分发挥了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才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健康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理论主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学生学习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在此从介绍情感教育理论着手,论述了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重要影响的有三种情感过渡因素:动机、自信心和语言焦虑。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调动积极情感因素的基本对策是:创设较为理想的语言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借用文学作品、使用文学语言、巧用成语典故、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发挥音乐在政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达到政治课教学的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学生的心灵导师,其道德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品行的形成,从而影响当前及今后社会的道德氛围,因此,加强当前教师队伍道德建设至关重要。先秦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仁者爱人”的道德理念及“立弘志、要克治、需躬行”等道德修养方法对当下教师道德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情感与认知相辅相成。如果缺乏积极情感,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只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会造成“情感空白”(emotionalilliteracy);反之,积极情感会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既要关注认知,又要关注情感。关注情感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语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德智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形式不同。这种不同形式具体表现为由“德智不分”到“德智分立”、由“以德统智”到“以智帅德”、由“以智利德”到“以智和德”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首先,人类未来的道德走向应是理智的;其次,科学与知识积极作用于道德的前提,是独立于道德之外的;第三,科学与知识对道德的作用始终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