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派文学曾经风靡一时,如何对待现代派文学是文艺领域人们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术界、文艺界正在广泛地进行治理整顿的今天,正确阐明和认识现代派文学,是很必要的。 (一) 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英美多用“现代派”、“现代主义”,法国则叫“先锋派”、“先锋文学”,意大利称它“颓废主义”。它是西方社会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主流是现代派。现代派主要由两部份人组成,一部份来自社会,尤多来自军队,一部份来自学院。前者以《现代诗》、《蓝星》、《创世纪》三诗社为代表,提倡“横的移植”,反对“纵的继承”,后者则以《笔汇》、《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为主要阵地。现代派主要作家,小说方面有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派作家致力于探索人的孤 独的精神世界,致力于探索人与社会、人与人、 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这几种关系的对立,表现 人在种种对立关系中极端孤独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姜桂栩 《文史哲》2001,(3):32-39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国文坛围绕西方现代派文学展开了激烈论战。对西方现代派文学 ,有人肯定 ,有人否定 ;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倾向 ,有人反对 ,有人礼赞。其实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作家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它从一个层面深化了对人自身及其处境的认识与理解。中国对西方现代派的借鉴与模仿亦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纵观这次讨论 ,可以看出 ,思想在争鸣中解放 ,观念在争鸣中更新 ,文学批评正从僵化单一的政治评判模式步入自由开放的多元  相似文献   

5.
现代派文学的感性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岳 《文史哲》2003,1(3):53-58
现代派文学的诞生与美学的现代转型是互为参照的 ;“aesthetics”经历了由感性学到美学再到感性学的“游历”过程 ;在美学回归感性学的时代 ,现代派文学与审美现代性在非理性的价值诉求上是一致的 ,即美学经过了理性主义的“审美”阶段之后 ,随着“城市感性”的发育 ,进入了非理性主义的“审丑”阶段。而现代派文学的感性核心是关于身体的现代感性学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日本“战后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内容的归纳分析,以及“战后派文学”与“原子弹文学”的比较中,得出“战后派文学”立足于历史事实与文学真实,从人类整体的角度去洞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并果敢地揭示出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战争中扮演了侵略者、占领者角色,真正形成了日本现代反战文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正> 非理性主义的幽灵,在西方徘徊,它缠绕着现代派文学。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这种种非理性主义的思潮不仅是现代派文学的哲学基础,而且为现代派文学提供了美学论据。当然,现代派不是一个单一的流派,每个作家各自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不同流派、不同作家在受非理性主义的影响方面很不相同;我们不能把现代派文学简单地都看成是反理性主义的艺术说教,全盘否定。但是,从整体上看现代派文学从理论到实践无不打上了非理性主义的烙印。这是一个不容回避、不能忽视的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复杂,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现代派文学的非理性倾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结出的酸果:一、它所反映的现代西方社会,由于传统的信念和价值标准的崩溃,陷入了空前深刻的精神危机;二、属于现代派范畴的作家是一切失去了原有根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归宿的精神上的流亡者,是现代资产阶级的浪子,他们自身也处于不可克服的精神危机之中。一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中心图画是非理性世界中的非理性的人。这里所谓的“非理性”,其实际含义主要是:它已非西方传统的理性所能解释,换句话讲,现实已经和传统的理性分离,在精神上呈现出一片混乱;曾经长期作为西方精神支柱的理性,由于经不起现实的检验被视为“童稚的幻想”,遇到了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派文学研究中的冷与热问题。如果从19世纪80年代发源于法国,并以波德莱尔为代表的象征主义算起的话,现代派文学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了。从现代派文学诞生之日起,欧、美人就对它极为关注,对它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然而,这门学科在我国却处于忽冷忽热的状态。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中国民族心理的排他性,和“四人帮”长期闭关锁国等原因,直到1980年,即现代派文学发生近一个世纪,现代派文学还没有进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多年以来,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课  相似文献   

10.
象征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人类自诞生伊始,就有了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客观事理和主观认识的习惯。在文学作品中,象征是以象征意象来暗示表现抽象的意义。艺术家将透过生活表面现象所领悟到的形而上哲思作为艺术表达的最高目的。作家们运用超实主义创作方法,精心营构出蕴义丰富的象征意象世界。20世纪是象征型艺术的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品中具有鲜明的表意性,这反映了西方精神危机下现代人的焦虑状态,也表现了西方现代派艺术家们的形而上探求。  相似文献   

11.
许鑫  肖莹 《阴山学刊》2010,23(3):62-66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生产一开始就与现代传媒的运作结合在一起,在现代传媒特质制约下,鸳鸯蝴蝶派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生产机制,包括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机制,都遵循市场运行规律,这种机制最终形成了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念和作品特征,并奠定了中国通俗文学生产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国家文学是探讨文学(批评实践)参与民族国家意识建构的文本形态。抗战时期兴起的战国策派从应对民族危机和改造积贫积弱的国民性出发,大力提倡“尚力”主义和“英雄崇拜”,提出关于民族国家的建构理想:改造旧有的柔弱衰萎民族而成生命力充沛的进取民族,改造受欺凌的民族国家而成具备强大生存竞争力的民族国家。战国策派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虽有矫枉过正的偏颇性,但其挽救民族危亡的文化重建思想仍有超越时代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回顾新时期初的当代文坛,尽管现实主义复兴已成时代主潮,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传播却同样引人注目。这场传播运动的结果,不仅促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合法化,同时也改变了当代文学的基本面貌,即无论是反思“文革”、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文学,还是深入民族集体意识、探求国人精神异化现象的先锋文学,都与西方现代派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为规避意识形态的权力束缚,许多致力于西方现代派文学传播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刻意在五四新文学中寻求西方现代派文学传播的合法性依据。这一传播策略的形成,显然得益于文学界在新时期初返归五四的启蒙呼声。  相似文献   

14.
毕耕 《江汉论坛》2004,(9):134-137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一百多年来泛滥于欧美的各种文学流派的总称,它植根于资本主义特定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土壤之中,以颠覆传统、反叛规则、标新立异为基本特征,在文学内容和形式的拓展和创新方面成就与局限并存,并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派在与左翼文学疏离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与之融合的事实。在革命文学主流熏染下的现代派文学对都市文明下的阶级对抗并非熟视无睹,并曾作出某种超越自我、融入主流的尝试;现代派对都市现代性的敏锐捕捉及对都市灵魂的出色刻划也给左翼文学以显明影响,左翼作家在宣示都市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实时也时而逸出阶级性的固有轨迹,展现都市的力与速、光与热、个体的孤独与沉沦、灵魂的扭曲与病态,体现了与现代派文学的某种一致性。由于左翼文学的熏染,现代派拓展了其艺术视野;由于现代派的渗透,左翼文学获得了人性描写的深度。30年代现代派与左翼文学抗衡、共生、互动的复杂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派文学有深刻之处,但又陷入极端:(1)专门揭丑但未因此而失去美学价值。在揭丑中表现出来的对真理的追求又只是一种精神过程,并未找到真理;(2)强调对现实的主观感受。这种带主观色彩的真实有其深刻的一面,也有虚幻性一面,经不住客观检验;(3)以象征为主要艺术手段,含有深刻意义,但又晦涩难懂;(4)凡在创新中尊重传统则能做出实绩,并被纳入文学传统,一味反传统就被历史淘汰。  相似文献   

17.
王天慧 《东岳论丛》2019,40(1):96-101
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产生了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感觉派。1924年10月,年轻的作家横光利一与川端康成、片冈铁兵、今东光等人共同创立刊物《文艺时代》。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头与腹》《新生活新文艺(代创刊辞)》。至此,日本文坛上便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新感觉派的文学运动。这一流派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文学目标与理论,而且坚持不懈进行文学实践,为世人留下许多修辞新颖、脍炙人口的小说。作为一个现代艺术派的文学流派,新感觉派有意识、自觉地有系统地引进了西欧小说的新方法,在日本创造出了新文学,一直引领着战前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8.
现代派文学一般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于西方的各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文学、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等诸多流派。从它问世之日起。即以其反传统(指反现实主义传统)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与现代派分庭抗礼的是乡土派文学。由尉天聪、陈映真等创办的《文学季刊》,对六十年代文学的现代主义和现实感的丧失进行了批评,并表现出描写台湾现实的志向。其理论与吴浊流、钟肇政等人的创作相呼应。到了七十年代,乡土派成为文坛主流。乡土派作品从台湾本土人民的现实生活出家,以台湾现实生活为题材,以民族主义为统帅,主张文学的民族性与社会性。主要作家还有王拓、李乔、黄天  相似文献   

20.
现代派新论     
一、有关研究方法的反思在迄今为止的现代派文学研究中,不论是以袁可嘉为代表的观点,还是以徐迟为代表的观点,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各有不足和缺陷。正如一位年青的新方法研究者指出过的,许多年来,当我们用习惯的传统方法分析研究人文科学时,总不难从经济上、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分别找出许许多多的原因来。但使社会科学研究者深感困惑的,不是他们怀疑自己的观点的局部正确性,而是一旦把自己的观点放在整体中,放到历史发展中去看,就会发现各种原因互为因果,而自己不过是抓住了人文学科关系链条中的一环而已。袁可嘉的立论较为透彻地分析了政治形态对文学的影响,但他把政治看成文学的终极要素,忽略了整个社会结构母系统中的其它构成,显然是片面的。在文学史研究中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