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5):85-8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国家治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的特殊性是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可以运用的重要平台。十八大以来推行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政府要充分转变职能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各领域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在陇东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涛 《社科纵横》2003,18(4):75-76
高等教育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依靠的关系.由此,陇东地区的高等职业学校只有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扎实的的成绩,才能确立自己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但是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困境。社会行动道德教育模式提倡的以行动为本的道德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对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文章最后从如何提升学生道德行动能力的角度对实施社会行动取向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几点实务经验。  相似文献   

4.
荆钰婷  王继全 《社科纵横》2009,24(8):133-135
国家观是国民政治观的核心,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影响国家未来的一个主要社会群体,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形势快速发展、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观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本文就国家观教育应坚持的主要原则与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芳 《学术交流》2006,(6):61-63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康庄工程”;建立了实行“五统一管理”的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被征地农民建立健全了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浙江省的做法为我们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唐宏强 《学术交流》2006,3(7):36-39
法律的生命源于社会,而社会处于时刻变迁之中,法律惟有随之发展,才能发挥自身的应然功用,然要使社会内在需求的“法律”现实化,须依赖于国家这一中介。国家与社会间的互动性左右着法律发展的境况,就此,主要体现在国家与社会间的张力决定法律发展的成效、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状态决定法律发展的模式、国家与社会的内在关系的特殊性决定法律发展的多元化等方面。要使本国的法律和谐、健康、经济、有序发展,必须建立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万庆良 《探求》2010,(5):4-15
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国家兴衰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广州近年来为改善民生做了大量工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目前突出抓好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推动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等九方面工作。为了做好这些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统筹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统筹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等。  相似文献   

8.
陈祎鸿 《社科纵横》2012,(11):143-145
研究生教育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本文从中国目前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出发,论述了选聘社会导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社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严强 《阅江学刊》2014,(2):7-13
国家治理概念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时时出现。将国家治理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战略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启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标志。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扬弃旧式现代化之后探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让改革具有了新的意义,而且赋予社会治理创新全新的性质,规定了未来中国式社会治理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民政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才;民政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历来就是民政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自1959年学院的前身--内务部干部学校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50个春秋.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着重从转型社会这一角度来探析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新型关系,并在政治国家至上的前提下,利用国家力量实现市民社会的良性转型和主体力量的转换。本文认为,国家至上,政治国家优于市民社会,即新国家主义的发展。国家要干预市民社会,要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的发展,利用国家强制力来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型,并实现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是中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新型关系的主体力量.特。县转趔社会后.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园区社会资本在创新集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集群是影响科技园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是成功的技术合作和创新集群的基础。本文首先界定社会资本和创新集群的概念,并研究了创新集群与社会资本的高度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技园区内社会资本在创新集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即风险社会之中。中国进入风险社会有四个主要标志:政府作为社会治理或公共治理的中心,其公信力在不断下降;中国出现了公共机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象;"理论的不在状态"和"现实的不在场";主体意识或个体意识的崛起。中国进入风险社会表现为四个基本的、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紧张:利益结构的紧张、制度结构的紧张、文化结构的紧张、价值结构的紧张。风险社会只是一个表象,根本原因是四大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中国学术创新的关键就是要研究社会的结构性矛盾或结构性紧张,找出其形成的规律,从根本上消除阻碍社会主义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这是由国情、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所决定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型企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创新的重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5.
魏文一 《社会》2017,37(6):134-164
1905年国家与教会分离法案确定了国家的世俗性质,保障个人的良知自由。不过,法案也内含潜在的危机:良知自由与世俗国家之间的紧张。一方面,共和体制为良知自由转化为个人政治权利提供了合法途径,进而挑战国家权威。另一方面,个人与共和国之间的感情越来越疏远。涂尔干判断,危机根植于法国的政治传统,特别是“1789年原则”。不同于契约论和教权主义,涂尔干提出国家与祖国是政治社会的两个面向,个人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对应的两种伦理,符合有机团结与机械团结的特征。人格崇拜是国家和个人所共享的,国家是社会的大脑,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祖国是现存的最大的实体,爱国主义是集体意识,人们不能为了理念上的无形的祖国,而与同胞为敌。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用于分析中国现实时 ,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市民社会概念的标准、界定及其效用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在避开理论纷争 ,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研究框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工具时 ,当代中国研究在如何理解和评判中国的乡土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由此 ,我们从国家与社会有关视野研究当代中国时 ,应该将市民社会作为一个价值概念 ,拓宽研究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 ,突破理论限制达到实践创新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反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劲颖 《社会工作》2009,(23):20-21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同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其他领域也显现了重要作用。当前,政府部门需要以发展社会组织为载体,以推动社会事业为切入点,引导社会组织强化社会责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软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国家治理领域中的软法形式越来越丰富。目前最主要的形式有七种:一是公法的基本原则;二是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宪法和行政法惯例;三是执政党的党内法规;四是宪法、法律中的宣示性、倡导性条款;五是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规则;六是司法判例;七是行政执法基准。这些形式的软法对于规范国家公权力的行使,推进依法治国;规范执政党的行为,推进依法执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裁量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公民社会行为,推进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以及平衡改革、发展、创新与法治的关系,保障富强中国、民主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协调统一均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是社会民主,这一思想同他们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列宁强调国家形态的民主,继而确立民主集中制,并且把重心放在集中上,这同创建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俄国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有关.值得重视的是,列宁后来在思考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主时,提出了半国家的重要思想,这是对社会主义背景下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贡献.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民主集中制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然已经不在集中了,党员的主体地位、权利的享有、集体决策、对权力的监督等,成为治党和治国的突出追求,而这正是我们党在追求科学发展中推动政治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化:构筑国家与社会良性关系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光 《学术交流》2007,4(8):22-25
构筑国家与社会的良性关系是现代社会民主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构筑国家与社会的良性关系,问题往往不在于国家力量的不足,而在于社会自主力量的有限。规范组织和发展社会力量,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增强社会自主性,提高社会自治能力,是我国构筑国家与社会良性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