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金玲 《唐都学刊》1997,13(2):8-11
陕西现代工业的发展与两次工业的内迁关系密切,这两次工业内迁对陕西现代工业的结构、布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比了两次工业内迁的情况,并对陕西工业发展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学问》2010,(5)
喀喇沁地区的自然环境适合农业发展。清代喀喇沁地区蒙地的开垦是当地农业再恢复和规模化,至清代喀喇沁地区脆弱的游牧经济也需要农业经济补充。同时清政府的移民垦荒政策和汉族自发移民,也加速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6)
清代黑龙江的关内移民主要是来自山东、直隶的贫苦农民,时间大体集中在19世纪后半期。他们多从事农业并逐渐向工商业领域扩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移民文化。他们促进了黑龙江的开发和近代化进程,也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黑龙江地区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区域,各项事业开发都较内地为晚,直至清末民初时由于汉族人口的大量移入,才逐渐地改变了那种“极边苦寒之地,千里荒无人烟”的落后局面。自清代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止,该地区由外部迁徒来的人口近一千万人。其移民人口数量之多,在我国其它省区中绝无仅有。一、清代以前的人口迁移在远古时,黑龙江地区是古肃慎族的居住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一名  相似文献   

5.
农田水利事业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关系重大。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努力,清代陕西在农田水利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从大到灌田万亩以上,小到灌田数亩的各种水利渠堰都有较大发展,其中灌田数百亩以下的小型灌溉堰的发展最为突出;此外,由于陕西省各地水资源分布的差异,清代陕西兴修的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关中和陕南,而陕北的水利事业比之以往也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是纽约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大批欧洲移民怀着"美国梦"来到纽约.但是,由于欧洲各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移民在社会背景、工作经历、文化素质以及移民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深深地影响移民职业构成;同时,纽约市产业结构的演进也是移民职业构成的重要因素.总之,移民迁出国、迁入国的社会政治发展状况与移民的职业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自20世纪以来,许多州县档案被陆续发掘,深化了中国传统政治与区域社会研究。梁勇的新作《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以下简称《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正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的代表性著作,对于清代地方政治与移民社会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该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巴县档案为基本材料,结合相关民间文献与官修资料,以区域社会史为视角探讨了清代巴县移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以历时性的书写方式勾勒了清代巴县基层社会权力结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正>赵英兰教授所著《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一书,作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之一,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年1月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共计31万4千字。众所周知,人口暴增是清代社会历史的突出问题,而清代东北又是内地大量人口的迁入地,以至东北地区形成了移民社会。因此探讨清代东北的人口问题,对于清史、东北区域史以及人口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于东北移民社会主要形成于清代中后期,距离现在很近,对于今天认识东北的社会也很有现实意义。有关清代东北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人口社会史的研究相对  相似文献   

9.
风笑天 《社会》2008,28(2):152-152
本文依据对江苏、浙江两省6个县343户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相对集中与完全分散这两种不同的安置方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人际交往状况对外迁移民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移民在安置地的人际交往状况对移民的社会适应的影响十分显著。无论是移民之间的交往、还是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都会大大增强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孔凡一 《唐都学刊》2023,(4):108-112
西安地区文物古迹众多,历代陕西、西安主政官员的活动很多都与文物古迹相关。毕沅作为清代中期主政陕西的著名学者型官员,在西安的时间较久,并且在施政中、学术上尤为关注西安地区的文物古迹,他详细考证了传世方志文献中关于西安文物古迹的记载,对错误简略之处进行了补充,在施政过程中主持编撰了地方志、金石志等文献记叙西安地区的文物古迹,在方志文献中首先创立了文物古迹相关分卷,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维护西安的文物古迹,长期以来搜集了众多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在陕期间撰写了大量的诗词歌咏西安的文物古迹,为后人了解清代中期西安文物古迹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客观上对西安的文物古迹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2009年、2011年两次在三江源地区的田野调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生态移民过程中,牧民群体在搬迁到城镇定居后面临的经济社会风险进行了梳理,指出无论在移民初期,还是未来在城市的长期生活,牧民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在即将启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时,有必要认真总结前期移民项目的经验教训,以完善未来同类项目的规划设计,使投资巨大的社会发展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19年,陕西对台工作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部署,充分发掘陕西优势资源,为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科学谋划,稳步推进陕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 清代是中国人口长足增长的时期。但在清代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地区各州县人口,增长却一直极为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满洲贵族定都北京之后,在迁移大量旗人于京师的同时,还迁来了大量供役使的旗下人口(奴仆)于京畿五百里内,圈占土地,建立旗庄,与土著汉人杂处。地处近畿的北京地区各州县是当时接受这些“东北移民”的重点地区。因此探讨清代北京地区州县人口的变迁过程和规律,进而确定清初各州县接受“东北移民”的数量,才能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清初畿辅地区容纳的“东北移民”数量问题。清代,属于今北京地区的州县有大兴、宛平、通州、房山、昌平州、平谷、密云、顺义、怀柔、延庆州、良乡等十一个。①本文即以这十一个州县的人口为讨论对象。  相似文献   

14.
印度教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00,(2):44-51,58
印度教文化绵延了四千余年 ,起伏跌宕 ;有其昌盛辉煌的时代 ,也有其衰落低沉的时期 ;但是 ,它历经沧桑 ,一直延续至今。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 ,印度教的信仰与文化 ,伴随着商贸往来和移民迁徙 ,也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 ,并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前后 ,随着印度移民 ,印度教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公元前 32 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大军侵入印度后 ,印度教的思想流入欧洲。公元前后 ,伴随着佛教 ,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传入我国。到了近现代 ,印度教吠檀多思想已在欧洲北美广泛流传。2 0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美国还建立起一些…  相似文献   

15.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200年中,中国人口曾多次由东南向西南作大规模的迁移。这个过程改变了地域的经济面貌和文化面貌,也带来了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西去的移民减轻了东南地区沉重的人口压力,但他们也把原本属于东南地区的种种矛盾转嫁给了西南地区。因此,清代大规模的民变一次接一次地都出现于西南的川楚湘桂。在这200年中,人口西移和民变曾明显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迁界,也叫迁海或内徙,是清顺治、康熙间政府强迫沿海居民迁居内地,以坚壁清野来对付郑成功抗清的斗争策略。其时间之长,地区之广,祸害之深,影响之大,实为清代前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迁界又是满清贵族统治出于民族歧视对沿海汉族人民的压迫措施,故清代史书讳言其事。经后世删改过的顺、康两朝《实录》,只在诏谕及臣工奏折中透露一些情况;至于《清史稿》的《世祖·圣祖本纪》,都只字不提,仅于《兵志》九《海防》及郑成功等传中以片语涉及①。因而,迁界始末及有关情况诸多未详。本文兹就所见文献资料,以浙江温州为重点,对迁界一事,概括为几个问题,略加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17.
冲突的策略——以S市三峡移民的生活适应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定军 《社会》2005,25(2):112-136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已十年有余了,伴随着这项浩大工程的是亘古未有的百万移民大迁移。三峡库区移民属于工程移民,工程移民与投资移民、技术移民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除了得到国家发放的迁移补偿外,几乎没有资金,也不具备现代产业所需要的各项技术和知识,他们大多是贫困山区的农民。他们的到来不仅难以为当地社会的经济带来活力,反倒有可能成为当地社会的负担。不少接纳地的政府并不像对待投资移民、技术移民那样,鼓励他们的到来,而是在国家的指令下接纳了这些工程移民。类似这种指令性的特征同样发生在移民身上,他们不像投资移民、技…  相似文献   

18.
一要明确移民档案的归档范围。移民工作范围非常广泛,从中产生大量的移民文件材料,应归档的有如下几方面:重点工程移民的勘察设计、科学论证,进行可行性研究,基本情况调查表,安置规划方案的报告,国家对补偿概算的批复;组织般迁是移民工作最重要的工作,有远迁户、近迁户、后靠户年度与长远安置计划数,补偿标准和经费包干,旧村址的拍照,新村位址及耕地平面图,村卫生、渔网场、林木、文物清理、教育、输电、通讯。广播、公路工程验收书等;整村的搬迁与散迁的经验材料,过去由单纯的移民变成开发性的移民,无偿投资变有偿投资的材…  相似文献   

19.
费晟 《太平洋学报》2014,(11):55-62
南太平洋岛国的华人移民社会最初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主要是近代中国劳工输出的结果。"二战"后,华人移民基本实现了本土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新的移民潮,形成较大规模的华人移民群体。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华人移民都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南太平洋岛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由此确立起较高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不过,华人移民群体也不可避免地被当地社会内部冲突与矛盾所波及,并受到部分西方媒体及少数政客的借题炒作。本文认为,从我国发展对南太平洋岛国战略关系的角度看,岛国华人社会将扮演日益重要且积极的纽带角色。  相似文献   

20.
清修陕西地方志是陕西乃至全国旧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质量上乘的佳作,这些名志大多出自学者名流之手。乾隆年间毕沅抚陕,主持并倡导修志,掀起了学者名流参与陕西方志修纂的高潮,此风气一直沿及嘉道时期。学者名流的学术经历、学术思想及修志主张在方志中均有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陕西方志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对当时及以后的陕西方志修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