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美国对外援助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迫于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的压力,需要大量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下滑,国际收支平衡危机频仍,面对国内尤其是国会的反对,无法获得太多的援助拨款。针对这一状况,肯尼迪政府调整其对外援助政策:一方面将援助类型从以军事援助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援助为主,确立了经济援助,特别是发展援助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提出援助负担分担政策,要求西欧及日本等盟国分担援助负担。这些调整使得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开始走向制度化,并为以后美国政府以及国际援助体系的对外援助政策确立了基本框架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丁韶彬 《国际论坛》2012,(2):67-72,81
作为世界第一援助大国,美国的对外援助很大程度上受到以1961年《对外援助法》为核心的援助法律体系的规范。这一法律体系主要由对外援助的基本法律、对外援助专项法律、其他法律中涉及对外援助的相关条款以及拨款法案四种类型构成。以1961年《对外援助法》的制定和冷战结束为界标,其对外援助立法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当前美国对外援助立法面临着提升对外援助的能力、效果和透明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开始,双方争夺不断升级。此时第三世界国家崛起,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他对美国外援提出新的构想,1961年11月统一的外援组织国际开发署成立,美国对外援助重点转向经济领域,国际开发署以美国整体外交战略为根本出发点,为美国利益服务。肯尼迪政府时期国际开发署的外援活动在美国对外援助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冷战与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缘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发展援助政策在冷战高峰时期形成,它成为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本主要探讨美国发展援助政策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冷战在其中所起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深刻理解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急速扩大,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兴”援助提供者,对外援助政策制定与管理实施的规范化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新议题。美国长期以来是对非洲实施援助规模最大的国家,其援助政策的演变伴随着严格的法案与协定的更替,确保了援助宏观层面政策与制度的延续性。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千年挑战公司”是美国对非援助的核心机构,保障了微观层面援助项目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的科学性与透明性。中国在对非援助上具备自身的策略特点与条件优势,但在规范管理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在未来的对非援助中应逐步推动援助的制度化、科学化、透明化、多边合作化。  相似文献   

6.
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美国对外援助 ,学者在论述时 ,往往侧重于得出结论性的评价 ,如把美国的对外援助与人权外交结合起来 ,认为美国对外援助尤其是经济援助是推行人权外交的工具 ,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美国提出对外经济援助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 ,它与人权外交的关系不大。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提出 ,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突破 ,自此美国人的视野更加开阔 ,对外援助政策是实现美国世界霸权的工具 ,无论何时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内经济的持续繁荣 ,国内政策的制定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对外发展援助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扩大。目前,欧盟对外发展援助已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成为发展中国家所需外援的主要来源。其中历史渊源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最初动力,政治、经济利益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根本动力,地缘安全战略利益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直接动力,全球利益则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外在动力,欧盟对外发展援助就是它们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对外援助总额巨大、援助方式多样、援助对象广泛。在实施对外援助过程中,中国一直注重于人道主义和外交方面的考虑。应当适当调整援助政策,将对外援助与经济合作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由于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得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对外援助存在过高期待,求中国承担更多的援助义务。但从性质上而言,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一种基于自愿、立足于平等的发展中国家闻的舍作型援助,援助并非中国的国际义务,提供对外援助以不妨碍中国自身发展为前提。实施对外援助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彰显大国地位、加强国际经济话语权,同时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9.
对外援助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外援助是国内政治的拓展 ,是一个国家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当然 ,随着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依赖的不断加强 ,特别是随着非政府组织的介入 ,对外援助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追求更多的人文关怀。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官方发展援助最早的国家 ,在规模和程度上也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拟 ,美国推行的对外援助政策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公众外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常设工具,受到历届政府的重视.以保守主义著称的里根上台后,突出反共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尤其重视公众外交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在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的斗争中,里根政府把重点聚集于中美洲,视其为美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为此,除了利用传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手段外,积极主动地推行公众外交战略成为里根政府时期中美洲政策的另一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分析了美国三个教育法案:《双语教育法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法案》及《残疾人教育法案》,探究了三个法案的历史渊源,实施细则和作用,其中涉及的重点是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原则;如何有效的教育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少数民族移民孩子;另外《残疾人教育法案》联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法案》保证了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和效果。三个教育法案都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及对其接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背景下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借鉴作用,另外也对我国的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包括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和残疾人特殊教育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战后初期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以来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援助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这一政策是在战后紧张的冷战形势下形成的。其实质是通过这种经济的手段拉拢发展中国家 ,引导其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从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影响扩大的目的。这一研究对于理解和分析为什么美国自冷战形势缓和后减少发展援助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遏制苏联对非洲新独立国家的影响,加强冷战争夺,肯尼迪政府大力调整美国对非洲的政策,经济援助成为肯尼迪政府“新非洲”政策的主要内容。通过扩大援助规模、丰富援助种类、扩展援助国别分布等方法,肯尼迪时期美国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联系和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八年美国国防教育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加强对教育的干预是当代美国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制订是这方面变化的重要标志。该法是美国政府第一个大规模援助教育现代化的法案,它对美国教育、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了《国防教育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措施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美国历史上第18个农业法案?2018年农业提升法案?文本,文章在梳理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特点和变化趋势.总体上看,2018美国农业法案保持了农业政策的延续性和针对性,继续实施2014美国农业法案中实施的价格损失保障政策和农业风险保障政策及营销援助贷款和贷款差价支付等多项基础政策,仍将保障农民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并对支持和保护水平进行了相应的提高,为农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农业收入网.同时,美国新农业法更加注重政策项目的实施效率,试图构建一个注重补贴效率和强化风险管理的新安全网.2018美国新农业法案中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对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农业政策改革的方向是支持方式市场化、保护手段隐蔽化、项目执行效率化等.  相似文献   

16.
《江海纵横》2007,(2):32-33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宝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香港问题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焦点。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开始公开插手香港问题。1997年的《香港回归法案》是美国又一次以国内立法的手段干预香港事务。在香港问题上,美国表现出其一贯的大国心态。  相似文献   

18.
来自民间渠道的对外发展援助正逐步改变着当前国际发展援助的整体格局。以美国为例,自1998年起工商企业和独立慈善基金会用于对外援助的慈善捐款总额增长了一倍,连同非政府组织和慈善团体,美国民间对外援助总额每年超过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美国罗斯福政府在二次大战期间制订的《租借法案》,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租借法案的实施是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步骤,是“不宣而战”地介入战场的有效手段。其次,租借法案使同盟国获得了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必要的物质援助,它不但奠定了同盟国之间战时合作的经济基础,而且对战后全球国际关系和经济合作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租借法案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在特殊时期的立法,仍然是垄断资本通过国家的力量为自身谋取利益的重要手段,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扩张主义和损害他国利益的性质。但是,租借法案在二次大战期间所产生过的历史作用,却是每一个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的人所必然得出的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20.
调整援助是适应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调整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援助方式。它的出现对传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援助理论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援助的方法及具体的操作方式也都与传统的经济援助有很大区别,在近十年来,世界银行的调整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的影响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对于调整援助的影响人们却众说纷纭,意见很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不少经济学家和世界银行本身为准确地评价调整援助的作用作了很大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