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朗诵艺术的形象创造建立在朗诵作品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运用朗诵的艺术规律,赋予有声语言活力,变平面为立体,变可知为可感,在声音的流动中探求文学作品的感性与理性双重色彩,实现对文学形象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2.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所以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不但因为作品具有感人的思想内容,而且作品中还运用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的主要特征,应当是富有形象色彩的词汇赋予所形容的事物以声音、颜色和意志。 所谓“形象色彩”的语言,就是词所引起的人们对客观事物中某种形象的联想。正是因为这种联想,会使人对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产生更加直接的共鸣感,使作品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一体,真正起到教育和感召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造艺术语言的声音色彩,是创造语言形象的技术手段.了解声音色彩形成的一般规律和声音色彩产生的客观原因,才会为艺术语言的声音色彩创造打下一定基础.从生理学、社会学、医学和地域学四个方面讨论语言色彩的形成与创造艺术语言的声音色彩的可能,有助于帮助创作者对自己的声音和对祖国语言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创作者需要在角色中不断地尝试艺术语言的声音色彩创造,从而有意识地创造出角色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拟声词是摹拟事物声音的词。拟态词是把某种状况、动作、感觉等用声音形象地摹写出来的词。因此两者都具有细致入微的表音形式。文章拟从语音与文体的角度 ,来阐述和分析日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利用声音与意思的自然联系来状物传情的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交际具有不对称性,成人作者处处代表着儿童读者。译者作为叙述者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声音比其他文学领域的译者声音更为显现。通过对《夏洛的网》三译本的比较分析发现,儿童文学译者会依据自己对目的语儿童读者形象的假设、自身的偏好、源语与译入语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制约规范和翻译传统的设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叙事方法,展示自己的声音。由于译者自身的差异,不同译本都会留下特有的译者声音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动漫产业的升温,动画配音创作越来越受到有声语言研究者的关注,也成为播音与主持工作研究领域的一项新课题。动漫配音的语言表达与播音要求不尽相同,它要求语言既真实,又有艺术夸张;既自然,又有修饰;既有内心感受,又有鲜明体现。文章阐述了动漫配音中语言声音变化技巧及气息运用与变化技巧,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动漫配音技能。  相似文献   

7.
所谓二胡演奏的“表现音色”是指演奏者为了表现音乐作品,通过各种演奏技巧和手法而取得的再创造的音色。 在教学中,练习和掌握二胡演奏各种技巧的过程,就是为完美表现作品的训练过程。而音色的处理则是表现音乐作品内容和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音色,是指由于振动波型、幅度的不同,而形成的声音的属性,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是通过声音色彩,来追求完美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8.
王雅杰 《新天地》2011,(11):212-212
声乐发声与播音发声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都是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加以科学合理的发声,经过实践训练,提高自身调节发音动作的能力。许多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往往在播音发声时音色比较暗淡,声音位置容易偏后。还有一些人盲目模仿播音感觉,使得声音听起来轻飘、无根,缺乏支持感。播音和声乐用声从自然属性看,都属于声音的范畴。其各要素的差异也是播音和声乐用声的主要差异。下面我从四方面分别论述二者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女性"作品是一种新的文学结构或语言风格。女权评论家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审查对女性作品的评论,创造有丰富想象力和评论性的新文体。这种文体要建立在男女平等的人性思想上。男女两性思维方式的和谐共存是人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播音感受是播音主体(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经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认知,产生并进行情感体验的心理现象。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成方式,即线性循环式生成和直觉式生成。播音感受属于播音创作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既涉及播音创作本质性问题,又寓于播音创作的基本创作环节之中,在传播层面、创作层面、表达层面、审美层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某种意义上说 ,语言是由各种不同的语体所组成。而语体是同一种语言品种的使用者在不同场合所典型地使用的该语言品种的变体。也就是说 ,不同的语体用于不同的语境之中 ,而语境决定语体的选择。各种语体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也可以说是语体的艺术。语体不仅在日常交际生活中 ,而且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本文主要探讨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依据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职业与教育程度等语境因素正确转换各种语体 ,旨在提高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汪涵是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其杰出的节目把控能力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凸显出炉火纯青的主持技巧;诙谐幽默、直白婉转的主持语言和普通话、方言相穿插的说话方式造就出自成一家的语言风格;书生意气与综艺感结合、才情个性与文化影响力兼备塑造出别具一格的主持形象。汪涵堪称播音主持艺术从业者的楷模。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风格学的"创作个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论述了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乃是与作家先天和后天修成的个性密切相关的,同时从文学作品的体裁、时代背景、语言等客观因素分类探讨作品风格论,并且认为作品的语言因素将是今后研究作品风格形成论的新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文学翻译不同于非文学翻译.它的艺术观包括一、满足审美需要,突出形象传达;二、把握思维特征,处理语言变量;三、发挥译语优势,传达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的排练演播,排练是基础,演播是应用,“排”、“练”、“演”的最终目的——“播”,主要是指口头语言的表达。通过列举不同角度的生动的主持实例,作者进行了点评式分析,简要地总结了节目主持人“排练演播”语言的艺术境界:从排练到演播,是逐步凝聚感受,锤炼主持人个性形象的过程;演播只是表达的工具,展示心灵,实现主持人和受众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才是目的;演播只有蓄满激情,才能感染受众,实现节目宗旨。  相似文献   

16.
论体文是我国古代散文之大宗,在魏晋时期达到繁盛,流传至今的作品就达二百多篇。其时,论体文堪称仅次于诗、赋与书信的第四大文体。这些文章思虑深湛,文采精拔,不仅是思想史上珍贵的文献,也是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品。魏晋论体文在艺术上呈现出新的风貌,成就斐然。主要表现为:浓厚的主观色彩,强烈的思辨特色,多样的论文形式,鲜明的语言美质。可谓为"穷理致之玄微,极思辨之精妙",独步千古,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口语化”是广播电视主持语言的发展趋势。本区别了口语和书面语在词汇、语法和修辞上的差异,从而界定了主持语言“口语化”的内涵。指出了广播电视“播音式主持”的弊病,从现实、理论、政治和化传统上对其进行剖析,进而阐明主持语言“口语化”的现实意义。最后,结合传播学理论从易读性和人际传播的角度对“口语化”的传播效果做出了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8.
语言变异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社会性变异和艺术性变异。语言的社会性变异与艺术性变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其共性,也存在区别。探讨社会性变异与艺术性变异的社会属性和艺术属性,建立起这两种变异理论的框架,有益于提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变与不变:屈骚美人意象及其余影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原作品曲折动人,部部是心灵的组曲,郁结纡轸,意象丰富而深远,他是第一个将意象思维系统化的人,一系列的"美人"题材,不仅表现对理想热烈追求的想望,语言情境结合真实与虚幻的遭遇和想象,情幻无垠,更启示宋玉《高唐》《神女》等赋的写作,汉代以后,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等拟骚作家及其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与书写上,处处可见屈原作品意象思维的余影。  相似文献   

20.
在医学论文中 ,常存在一些并非谬误 ,但影响语言的精确性 ,或不符合汉语规范化表达和医学论文书写格式的不适当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主要有语言的“口语化”、“欧化”、“文学化” ,以及“使用过时的字词或术语”、“错误地使用论文不同部分的书写风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