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的主要农业政策前期是照旧交粮纳税,后期是减免税赋。《天朝田亩制度》所表达的农业乌托邦与实践中的农业政策相距甚远。农业政策的失败是太平天国败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薛宝钗的性格,是在多维艺术空间里铸就的。作者将许多矛盾的性格因素融为有机的整体。在她身上呈现着美与丑、冷与热、真与伪、智与诈、“礼”与“欲”、高尚与卑微、质朴与矫饰、浑厚与尖刻等等多种矛盾性格的对立与交织。宝钗丰富的性格因素,在多维构造中展开,构成了难以测准的艺术的大千世界。宝钗的形象寓意表明:她体现着封建末世贵族所追求的理想的完美人格的化身,从多方面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积极因素的光辉;同时又携带着封建末世的社会胎病的毒瘤并表现出广泛的消极面。在她身上既闪耀着作者理想之光,同时又展示了理想终于破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段本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在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案中,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没有手工业的独立存在,交织着空想与现实的矛盾。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客观经济规律逼迫太平天国不得不从空想回到现实,允许私营手工业的自由发展。太平天国的手工业政策是怎样演变?为什么太平天国后期的手工业生产有所发展,以及是否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育成长?在这里就这些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潘玉民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
关于太平天国文书制度的性质,目前认识歧异,笔者从其文书形式、用语、避讳、处理程序及工作人员等各方面分析,认为都反映着明显的封建性。 相似文献
5.
何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1)
清朝政府通过从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建立起完备的赋税制度。丁银和地粮是清代赋税的基本内容。康熙的不加丁赋政策,首先使全国的丁银总额固定下来。雍正年间的摊丁入地,又利用地亩稳定性的特点,使得业已固定的丁银总额更易征足。由于地亩本身的增长变动不大,地丁合一实际上使得清代赋税正项征收总额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从财政收入的组织功能上看,清代赋税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定额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江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
淄川刘德培起义(1860年—1863年) 咸丰、同治年间,围绕着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山东地方农民起义淄川军,其领导人刘德培,字雪田,为淄川东关纸坊庄人,家有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故群众中有“刘二哥”之称。此人家庭贫苦,中过秀才,教过私塾,是农村贫苦的知识分子出身。在1860年(咸丰十年)前后,河南、山东等省许多州县,爆发了抗纳钱漕的群众斗争,斗争的范围相当广阔,参加的人数极为众多,山东省这年只有“登州一府未报抗粮 相似文献
7.
江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农民起义是以捻军为主体的。除了捻军起义以外,围绕着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北方地方性农民起义,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是遍地而起,犹如雨后春笋之蓬勃生长。要把这么多的农民起义全部弄清楚,那是要用几年的静心研究,才能办得到的。这里,我们只把一些重大的,对于全局具有影响的农民起义加以探讨,其它许多规模较小的农民起义,暂时略而不谈,且待以后再说。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主要农民起义的名称、发生年代及其顺序,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8.
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元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并无从公有到私有的逐步转化过程.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在公有意识形态和私有现实的碰撞中发生诸多扭曲."均田制"不是唐代存在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学术观点而非唐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实践.宋代"田制不立"中的田制,并不是"均田制"之后的一种土地分配或者管理制度.从整体上看,唐宋时期地权也没有大幅度的集中,大土地所有制更没有高度的膨胀.小农占有土地均在50亩上下波动,平均规模相似,差别不大.在经营上,租佃制是业、佃、官三方都能接受的具体操作方式.因此,唐宋土地制度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转变,其根本性质一致,唐宋之间是自然性的延续而不是断裂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英国赋税通史”的阶段性成果,各子课题负责人基于方法、视野的考量,根据笔谈论文的特点进行了选题,力求将自己新近的思考呈现给读者。笔谈主要对英国1610年的“大协议”、西欧绝对君主制时代的税收变革、新财政史学从“领地国家”到“税收国家”的概念与理论、西欧现代税制的建立、西欧中古早期税制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有的问题国内学界还没有研究;有的问题国内外学界虽已有研究,但在作者看来,概念生成和理论建构还存在问题,于是介入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总体看来,笔谈的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希望能对英国乃至欧洲的赋税经济史、政治制度史、文化史的认识和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王守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57,(1)
太平天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爭。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資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尚未形成,革命动力主要是农民和城市貧民。它代表这民和城市貧民的利益,提出了政治、經济、民族、男女等四大平等的綱领,达到中国农民革命發展的最高峯,特别是它的經济政策,表現了徹底打击封建、反抗侵略者的偉大力量和决心。根据太平天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和發展,可以分为前后兩个时期。从1851年金田起义至1856年9月楊韋内訌为前期;1856年9月至1864年天京陷落为后期。其間又以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和1859年“資政新篇”的頒布各分作兩个阶段。这种时期的划分,主 相似文献
11.
张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4)
楚国的历史演进轨迹,是一个需要从多种角度、剖面和层次加以探索和认识的问题。由于在私有制时代,赋税制度是体现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对楚国赋税制度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进行一番考察,也就应该是解决上述课题的一种必要的尝试了。本文认为:与楚国八百年历史中先后存在过的部族公有制、宗族公有制(包括宗、室两级占有制)和家庭私有制等占有形式相对应的赋税形态,分别为赋税制、贡赋制、以田为赋制;公元前五四八年楚国所进行的“量入修赋”这一重大赋税改革,则是楚国由宗族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鲜明界碑。 相似文献
12.
姜爱林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12
土地政策执行是土地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探讨土地政策执行的一般规律,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土地政策执行的内涵与意义、理论与模型、原则与要求、方法与步骤、有效条件与主要措施等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李廷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
继盐税之后,茶税为大宗. 我国饮茶起源甚古,魏、晋以降,江南饮茶成风,陆羽《茶经》中对此有详细记述,唐代开元以前,北人尚不多饮。开元年间,北方饮茶之风渐盛。代宗之后,遍及朝野,并传至回纥、吐蕃。茶的需要量越来越大,销售面越来越广,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作为一种税收来源。建中末年,德宗纳户部侍郎赵赞议,收天下茶、漆、竹、木税,十取其一,以为常平本钱.及朱泚反叛,德宗逃奔奉天(陕西乾县),对于各项杂税太重引起战乱,深感悔恨,下诏罢其税.朱泚之乱平复后,邪佞之臣复兴利以邀宠.贞元九年(793),盐铁使张滂奏:“去岁水灾减税,用度不足,请税茶以足之,自明年以往,茶税之钱 相似文献
14.
马冠武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禁烟政策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亲自制订并且认真实行的许多重大政策之一,当时震动很大,影响中外。它是我们研究太平天国的内外政策、政权性质、历史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近人对这个问题的专论似乎不多,笔者试图对太平天国禁烟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实施的基本状况及其后果作些粗浅的说明,不对之处,请教正。 相似文献
15.
16.
马望英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3)
太平天国不仅在政治上制定实行了男女平等政策,而且在经济上规定男女一样,可以按人口分得土地,更在婚姻上提倡一夫一妇,反对纳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促进了当时妇女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法律思想初探(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
胡锦涛法律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到了法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程序法、社会法、国际法.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法律智慧的结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邓小平法律思想、江泽民法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崭新成果.上篇对胡锦涛的法理、宪法、行政法思想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正胜利岙岛,原名棺材岙,位于洞头本岛东北端,两岛相距约10米,由胜利桥连接。该岛陆域面积0.37平方公里,岸线长4.17公里,建有海霞军事主题公园,与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洞头解放纪念碑等人文景观组成东沙景区,为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参观者前来瞻仰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王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631-634
词学研究是本刊的传统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先后推出了不少好的文章,为我国的词学研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期组发的这几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目前比较活跃的中青年学人,他们对词学领域诸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值得我们推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人关注词学研究,支持本刊的词学研究栏目,共同促进词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康晓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3):5-13
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一种现象,备受世人关注。本文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财富分配问题展开讨论,在此,我们不但关注经济学意义上的不平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注意到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上的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