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鼓励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我国政府面向新世纪从严治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实践上看,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警务公开”“公示制”等多种“政务公开”的形式,建立起相应的“政务公开”制度。但在理论上缺乏配套的论证,这给政务  相似文献   

2.
推行政务公开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行为透明度,建设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搞好政务公开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基层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观念、形式、内容、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完善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的观念更新机制、运行机制、救济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谈政务公开     
谈政务公开天津市蓟县县长宋月明一、为什么要推行政务公开首先应该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政务公开?通过一年来的实际运作和体会,我们是否可以下这样一个定义:政务公开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将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至农村、企事业单位,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以外的全部工作...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诚信政府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结构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灵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和要求下,建立制度化的普遍信任是建构诚信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推行法治行政、依法行政是建构诚信政府的根本保障,推行行政问责制为基础的责任行政是建设诚信政府的核心内容,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打造"阳光政府"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成就引人注目.通过对5个样本部委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梳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政府网站绩效改善实证层面的联系.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直接决定了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水平.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应该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为基础,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内容.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领导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通过政府政务公开的制度供给,实现政务网站绩效的制度性保障,提高政务网站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海口市“放管服”政务服务水平,分析海口市政务服务现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监督能力较弱、“互联网+”政务服务仍有不足,未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致使基层群众无法在基层政府办理相关事项,行政系统内部也存在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针对政府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和监管方式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创新监管方式与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对标先进地区,借鉴“放管服”改革经验,逐渐提高海口市政务服务水平,推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政府效能。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1月中纪委第六次全会提出"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政务公开工作十分重视,多次作出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发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搞好政务公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府管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我市及各县、区、各部门广泛推行政务公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推动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必要制定一个政务公开考核办法。现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构建与地方政府信用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构建诚信、信用的政府已经成为“善政”政府的重要内容,政府信用缺失业已“凸显”为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加强地方政府政风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立透明政府的步伐;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信用管理机制;加强权力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9.
责任政府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人民建立政府,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服务人民。建设责任政府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体现。建设责任政府,就是在理念上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制度上推行政务公开,在行为上依法行政,这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念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是相吻合的。建设责任政府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人大监督与政务公开魏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大监督与政务公开的关系,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指出,人民应当了解自已的代表机关,代表机关的活动对人民是公开的。列宁把“完全的公开性”和“一切职务...  相似文献   

11.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推行“十公开”制度,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而提出的。本文从揭示推行“十公开”背景,做好“十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入手,详尽地介绍了在高速公路建设推行“十公开”的内容及保证措施,概括总结了推行这一制度两年来所产生的初步效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十公开”制度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政务公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重要保证;政务公开,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省级政府政务公开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务公开是我国行政民主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推进器。目前我国基层政府的政务公开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掌握更多公共信息的省级政府起步较晚,各方面都相对滞后。因此,本文从省级政府政务公开的现状调查着手,探析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期为推进省级政府的政务公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时运生 《河北学刊》2006,26(6):61-66
在中国,公共权力是指在执政党领导下以政府为核心的国家机关和依照法律规定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拥有及行使的权力.政府政务公开是国家机关公共权力运行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实施二十年.二十年来,政府政务公开即公共权力的公开,不仅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全面发展,而且公开的概念、公开的模式、公开的功能选择都在不断深化.在重塑政府施政理念,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设公务员队伍,优化政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了解政府政务公开发展的历史及其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而且有助于探索公共权力公开运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都要大力推进“阳光工程”,使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只有把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政策规定公开、舆论公开、司法公开、人事干部工作公开、党务公开等全方位、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才能有效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治理逻辑—现实问题—优化路径”分析框架,可以深入理解我国推行“放管服”改革和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的实践效果。从发展缘起上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遵循着“初步探索—逐步推广—逐渐成熟”的发展逻辑;从动力来源和目标导向上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呈现推力与拉力间的互促逻辑、政府与市场的互惠逻辑。当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仍然面临着监管职责边界不清晰、抽查结果分析运用不规范、随机抽查规则和标准体系不健全、执法队伍建设与新型监管需求不匹配、智能平台构建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为推进新型监管模式向纵深发展,还需从多种监管机制衔接、构建抽查结果分析运用机制、执法队伍建设、智能监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从新闻执政到公共服务:重构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新闻传播体系中,政府新闻发言人理应扮演着政府政务信息发布者、政府诉求代言者和政府危机公关者的角色。然而,从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具体实践来看,还不时存在着新闻发言人角色缺位、错位和越位等角色迷失的现象。因此,必须结合正在积极推进的政务、党务信息公开,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党”的现实国情,尽快实现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从新闻执政到公共服务的角色重构。  相似文献   

18.
彭进学 《河北学刊》2007,27(5):229-231
河北省在2005年初,开始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但其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积极探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充实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点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鸿 《理论界》2007,(12):48-49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管理角色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迅速发展,凸显了网络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革新政府管理理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强化政府管理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0.
政务失信现象在当下中国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因为它涉及到中共执政合法性的巩固,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诚信建设尤其是政务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急需破解的难题。而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政务失信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政治学的角度看,造成政务失信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民众怀疑政府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定律,当代中国政治主体存在的政治行为的偏差,当代中国政治客体存在的政治参与之不足,当代中国政治过程存在的政务公开、公正与透明的程度不够以及经济发展之下存在的政治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