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同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模型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经济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研究报告主要执笔人之一。作为一位在数量经济研究领域颇有造诣并在现实经济问题研究中多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对于在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中,统计工作与经济预测的关系持何看法,就此话题,日前记者与他进行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劳动力总量过剩、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劳动力素质低这三大压力,需要我们在政策制定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长期树立“就业优先”的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就业优先”的观念,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一定要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强调“就业优先”,就是要明确,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就业。只有努力扩大就业,才能让广…  相似文献   

3.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和政府新一年的工作重点。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就业,就谈不上增长;反之,没有增长,自然难就业,在这种意义上,保增长就是促就业。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击,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2009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扩大就业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首要任务。作为经济不发达的宁夏来说,这种问题和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夏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虽然各级党委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中心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劳动就业增长未能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问题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问题。如何从宏观经济角度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带动就业有效地增长,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我市的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呈现就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改制及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等综合性因素所导致的就业矛盾,仍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6.
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性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越来越人本化 ,人的劳动保障权、人的就业实现权这种最基本的人权 ,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经济理论研究证明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有着负相关的关系。没有就业增加的经济增长没有任何价值。居民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信心度首先反映在就业方面 ,不能增加就业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提高居民对经济的信心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并列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 ,而失…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性问题.经济理论研究证明,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有着负相关的关系,没有就业增加的经济增长就没有实际价值.居民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信心度首先反映在就业方面,不能……  相似文献   

8.
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在分析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前,我们先引入就业弹性的概念.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由公式可知,就业弹性一定,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增加就业量;经济增长率一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以增加就业量.我们知道,就业与失业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和政府新一年的工作重点。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就业,就谈不上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即"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失业人口的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能够同步进行,是解决我国高经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隋建光 《山东统计》2009,(6):38-38,28
“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了,而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就业工作的最高目标。党的十六大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特别是“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而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有力证据之一。但仔细分析研究发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有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刘定 《四川省情》2022,(11):52-5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报告也要求,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论述高屋建瓴,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有力地  相似文献   

15.
2001年~200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在这个特殊而重要的历史时期,民生民本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四川人口发展平稳有序,态势良好,就业局势基本稳定,总体正常,为全省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四川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和谐、宽松的人口就…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有两种目标选择 :一是经济增长优先 ,二是就业增长优先。长期以来 ,我国总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而忽略就业率的提高 ,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长日益有限 ,由此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并阻滞经济的发展。因此 ,应确立就业增长优先的基本国策 ,采取种种有效措施 ,扩大就业与再就业 ,使我国社会经济保持平稳、持续的良性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养老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养老创新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创新社会养老建设幸福社会”为主题的“第五届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提到,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新时代民生建设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解决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因劳动力供给的刚性,扩大需求就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都表明,失业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快慢是影响就业状况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国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扭转当前劳动力过剩局面,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下面以广东为例,对三大产业的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表11991-2002年广东GDP和就业人员变化情况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3》表1是1991—2001年广东GDP和就业人数变化情况,对其数据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省劳动就业的宏观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但由于新成长劳动力数量的增多,劳动力供给量增大;经济结构调整,隐性失业显性化,城镇下岗人员凸现,失业人员增多,加之就业观念滞后,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进步就业弹性系数降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降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乃民生之本”,为解决就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制定政策,出台措施,组织落…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既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因而也可以说,它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国早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十六大”报告中又把城镇人口比重较大幅度增加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及发展整体经济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