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对称全桥DC/DC变换器利用变压器原边等效串联电感和原边开关管寄生电容的串联谐振实现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导通,有效解决了传统全桥DC/DC变换器开关损耗大的问题,同时副边采用同步整流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介绍了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分析了每个工作模态以及原边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导通的条件,发现了原边开关实现软开关必然带来的占空比损失的问题,提出了减小原边等效串联电感减少占空比的损失的技术方案。使用Saber仿真软件搭建了不对称全桥拓扑的仿真电路,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方法为全桥拓扑电路的软开关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单开关谐振逆变器的研究 ,分析负载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同时指出了实现逆变器的零电压开关时开关信号与谐振频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高频零电流软开关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开关中各参量的数学关系。通过对开关中能量传导的研究,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求解开关频率的近似公式。同时,探讨了零电流开关应用于开关电源中的特点与谐振参数的限制条件。对样机的测试表明,该分析对高频电源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IGBT的工作特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介绍了用于提高大功率IGBT电桥的开关效率和安全性的ZVC/ZCC驱动模式。该模式利用IGBT的反向雪崩特性和电荷转移法实现IGBT的零电压切换和零电流切换,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器件内部的电流拖尾和自琐效应,大大地减小了开关损耗,提高了功率IGBT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电力电子软开关技术是在硬开关电路中加入了谐振元件,控制其开关元件的开通与关断,其波形分析、波形控制以及电路设计变得更为复杂.应用Multisim软件对软开关电路进行电路级仿真研究,对更好地进行软开关电路的波形分析、波形控制及电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经仿真验证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为电力电子软开关电路的设计提供了更直观、有效、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电力动车组车载隔离型单相逆变器中,为逆变电路提供直流输入的隔离型升压DC/DC变换器采用的是脉冲宽度调制(PWM)的移相全桥变换器,存在开关损耗大、转换效率低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在车载单相逆变器DC/DC升压电源中采用全桥LLC谐振软开关技术的方法。首先,对全桥LLC变换器进行建模,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方法;其次,通过Matlab/Simuink仿真验证了理论参数的可行性;最后,按照设计参数制作了1台2.5 kW的采用脉冲频率调制(PFM)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样机额定输入电压为DC110 V,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可恒定保持在DC400 V,可以为后级的逆变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输入,开关管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了零电压导通(ZVS),有效提高了隔离型升压电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能量注入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控制,利用原边逆变电路的能量注入模式及自由谐振模式,提出一种基于双工作模式切换的能量注入调节方法。该方法建立了谐振网络能量函数以刻画系统中能量平衡关系,并以能量注入、能量储存及能量耗散三者关系,提出了基于能量注入占空比的系统控制策略。该控制方法从能量角度实现控制,有效地避免了该非线性系统的复杂建模及控制设计过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通用的LED驱动电源技术的分析研究,优化设计了适用于双开关以及单开关拓扑的多路输出方案,利用谐振电容参与变换器谐振网络的谐振,改变变换器增益曲线,改善变换器动态性能,实现多路输出的均流,并解决开路保护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单开关正反激多路输出电路,实现变压器双向激磁,利用谐振电容和电感谐振,实现副边二极管零电流开关;解决了PFC电路的可靠性问题,进一步简化电路,降低了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改进型并联准谐振直流环逆变器,把谐振电容分散在逆变器每个IGBT管子上,使每个管子都有局部吸收回路。对电路的各种工作模式、参数的选择以及空间电压矢量脉冲调制的应用方法作了详细的讨论。并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际运行对其软开关特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子感应控制汽车制动系统(SBC)的模糊和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根据模糊推理估计集成不确定边界,利用双曲正切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实现软切换连续控制。设计了模糊软切换控制汽车SBC制动系统,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在试验台上进行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台上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减小了抖振,制动平稳,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短,能有效改善汽车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