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前,国内对市井文化的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专著不多。如段玉明著的《中国市井文化与传统曲艺》、鲁威著的《市井文化》、蒋和宝等编著的《市井文化》。这些专著都为探寻中国文化重要的课题,为我们思维向更深层次的拓展提供了理论的台阶。怀着这种探寻的目光,才使我看到了赵伯陶的力作《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在学术研究上所取得的新成果。一、市井文化形态发展历程阶段性特征的概括,是此书一个理论上的新突破。文化是历史的投影。市井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都赖以市民阶层生存空间的不断扩大。从市井的形成、演进到市民阶层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文化史的兴盛和文化转向的思潮对于历史学影响深远,中国的社会史研究也由此开始呈现出文化转向的潮流,王笛的著作就是文化转向下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成功实践,传统社会史向新文化史转变以及大众文化史和微观史研究的兴起,都将会是社会史研究的大转型.新文化史与其称为社会文化史,不如作为社会史研究的新范式.新文化史、大众文化史及微观史的研究取向对社会史研究具有很强的方法论启示意义,一是拓宽了社会史研究视野,二是对社会史研究中的写作方式的转变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三是带来了新史料观念,四是历史观的重大转变.但在文化转向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需要防范泛文化主义与历史研究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3.
学人风采     
冯天瑜,1942年生于湖北红安,著名历史学家。196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现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人文论衡》、《月华集》、《张之洞评传》、《千岁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  相似文献   

4.
文化史学与历史哲学张富祥一文化史学的传统,着宽泛一点说并不始于近现代。例如日本文化史学的代表学者西田直二郎便认为,在日本,这一传统就存在于《愚管抄》、《神皇正统记》及《读史余论》等古典史著形式中(《日本文化史序说》)。同样我们可以说,无论在中国、在西...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社会史作为当代中国的一门专史,既是中国古代社会史、近代社会史的接续,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以往的当代中国史研究中,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占据了研究主流,研究时段大多停留在1949年前。中国的巨变,不仅反映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以及日渐强大的国防和外交领域,更实实在在地反映在社会领域。如何构建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框架,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涉及面广、内容多,但核心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建设和社会变迁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为 1996年成立的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 ,2 0 0 0年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 ,在中华文化史、明清以降的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史、楚地出土文献与思想等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下设中国传统文化综合研究室、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室、荆楚文化研究室和《人文论丛》编辑部 ,办有《人文论丛》辑刊。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萧父教授为中心顾问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著名的中国文化史专家冯天瑜教授任中心主任 ,郭齐勇、陈锋、陈文新教授任中…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高兴地读了由李德洙等同志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一书。可以认为,这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的编写和出版,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取得的新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研究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标志。这部310多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的出版和发行,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研究的关心重视。  相似文献   

8.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李德洙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史研究的新局面,至今仍是学术界众所乐道的热门话题。其中,黑龙江省民族史学家杨茂盛先生撰写的《赫哲文化史》可以说是,在当今文化研究的学术热流中,犹如装载着赫哲人文化瑰宝的一叶扁舟。这是一部尽可能地吸取学者们研究赫哲族文化史的最新成果,对赫哲族的族名文化史、物质文化史、社会文化史和精神文化史,全面、扼要地研究和阐述的首部专著,对于人们全面地了解赫哲族的文化源流、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以及弘扬和发展赫哲族的优秀民族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史导论》的评述,揭示了钱穆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上的贡献:建立的一整套人文主义特色的文化观和方法论;从中国固有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出发.探讨中国文化、文明起源的背景和历史演进的阶段;突出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的融和精神;尤其是在中西文化史比较方面,反对不加分析地把中国文化传统与性格的不同,看成是一古一今之别,反对以西方文化模式剪裁中国文化,阐述出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史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在中国方兴未艾的一股史学潮流,它在知识传统和研究方法上是对以马克思主义和年鉴学派为代表的传统经济社会史的继承和批判。它的引入不但为中国史研究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视野,还带来了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意义上的革新,为历史学参与反思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史与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人口史等相邻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然而,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我们对于上述诸种联系的探讨却显得非常薄弱,这不仅有碍于研究视野的拓展,也无助于社会史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10月,以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为主要依托组建。该中心的专门史学科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进入文化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单位之一,也是湖北省首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宏观文化史、区域社会史等领域拥有较深厚的学术传统,拥有全国唯一以文化史为特色的博士点。中心成立以来,确立了"立足前沿,关注现实,服务湖北,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研究工作思路,依据自身优势和湖北实际,设立了"当代湖北农村宗族文化研究"、"当代湖北民众信仰研究"、"湖北社区文化研究"、"湖北文化精神的传统及其当代重构研究"四个方向,旨在通过系统而深入的文化调查和研究,揭示当代湖北文化的真实脉络和现实状况,着眼于研究湖北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为湖北省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阎宗临史学文集》及其他著作的简单评介。论述从三个方面展开,即世界文化史、中西交通史以及笺注。贯穿在阎宗临史学研究中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他的文化史。它既表现为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介绍,也表现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热爱,更表现为对世界文化整体性的确信。阎宗临先生在文化史研究上的突出贡献值得今天的学术界注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陈安仁在《中国文化史》中所阐发、运用的“文化”概念、文化史研究理论方法及文化通史编撰形式,通过分析、评价其得失,指出其中值得今天文化史研究反思和借鉴之处,并由此强调一部好的文化通史著作应做到理念、方法、材料和文本的兼容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发展到近代,学术思想日臻成熟,理论体系逐渐完备,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从本质上讲,中国文化史是一部中国文明的发展史,是伴随着近现代史兴起的学科。而柳诒徵先生的代表作《中国文化史》正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其中的传统史观体现了他对历史问题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运河的畅通对于南北交通路线的开辟、沿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物资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深入地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状况,运河史或运河文化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样,对运河区域社会史的的研究,也离不开基于运河史或运河文化视野的整体观照。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的王云教授《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以下简称《变迁》)一书,在运河文化与区域社会史的交叉研究方面用力颇深,成为运河文化研究和区域社会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一部学…  相似文献   

17.
由吴荣政、王锦贵二位先生主编的《简明中国文化史》,1991年6月已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45万余言的新著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读来令人欣喜。 第一,该书甚合广大读者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内容涵盖面的宽广上。到目前为止,中国文化史著作,大概出版过30余种。最早的恐怕要算顾康伯编1924年版《中国文化史》,接下来是1928年版日本高桑驹吉编《中国文化史》,1931年版陈国强编《中国文化史》和柳诒征编《中国文化史》等。但是所有这些文化史著,包括1969年台湾杨幼炯编10册本《中国文化史》和近年大陆出版的几部文化史,所涉及的内容均不及《简明中国文化史》广泛。这部书既包括作为观念方面的文化,又包括作为制度、现象和事业等方面的文化。凡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预叙叙事,与传统的宗教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化、曲艺文化关联紧密。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悬念,彰显了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9.
1984年,由周谷城先生任主编的《中国文化史全书》编委会成立,随后陆续征集了若干书稿,交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其中有刘旭先生《中国古代火炮史》一书,初讨论时,或以为书题与文化史距离较远。后经审读,始知此书翔实丰富,对研究我国科技发展很有贡献,同丛书预定“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宗旨相符。这部书在1989年出版后,果能受到读者的认可。刘旭先生是中国古代兵器研究的专家,执教于湘潭大学多年,除《中国古代火炮史政【,有《干戈春秋》、《中国古代兵器图册》、《中国古代火炮发明时间初探》、《明清时代火…  相似文献   

20.
宋代《四书》学的兴起与演进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内容。学界对宋代《四书》学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的范式也趋于多元化。尽管如此,宋代《四书》学的研究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一方面,宋代《四书》学的相关文献有待进一步的收集与整理;另一方面,宋代《四书》学的研究也应当鉴别吸收思想史、学术史、社会史的研究方法,进而分析宋代《四书》学与社会、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推进宋代《四书》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