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73-78
"志怪"与"志怪小说"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为一动名词组,是一种以记载描述怪异人事为主的创作活动;而后者则属于小说题材类型之一种,是小说发展演进中一种较为规范和定型化的创作模式,故后人又称其为"志怪模式"。从其产生和发展看,由"志怪"到"志怪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其内容与创作手法上看,"志怪小说"基本上是"志怪"这一创作活动的进一步扩展与延伸,这使得"志怪小说"更接近于后世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试论韩孟诗派之“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慧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1):85-87
“怪”是韩孟诗派的重要审美追求。其“怪”之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取丑入诗——以“丑”语动人;异思怪想——以怪异惊人;直言真语——以真率示人。 相似文献
3.
冯溢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93-98
宋代“多变怪谶应之谈”(鲁迅先生语)。堪称宋代笔记“巨擘”的周密笔记中有一部分记写鬼神怪异、巫卜谶应的篇目,主要集中在《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这两部笔记著作中,大约有七八十条。《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是以记南宋史实和人物轶事、琐闻等为主的史料笔记,其中出现如此数量的鬼怪谶应之作,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周密所处时代(即南宋后期)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思潮;从这些奇谲诡怪、荒诞不经的篇目中亦能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心理趋向及其文化心态,即对仕途的汲汲追求以及在社会的巨变下惶惑不安而无所适从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韩湖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1):1-7,16
从《山海经》的背景、过程和内容等方面分析论证,认为当代学术界把该书定位为“语怪之祖”是不正确的,应视为“信史”.并认为由于定位的错误已经给研究带来误差。 相似文献
5.
李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69-72
陆游不仅是一代诗豪 ,其词、文亦卓然成家 ,尤其是他的散文 ,在当时就曾为他赢得巨大的声誉。作为敢以“放翁”自号的文人陆游 ,其诗性思维却更能突破传统保守文人在文体上的故步自封 ,在诗和其散文中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谐、一致。本文从陆游散文的诗人情调、诗性思维两个方面 ,探寻诗人身份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 ,及其“诗人之文”所呈现出的主要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6.
乾隆后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士人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其行为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因而被称为狂怪之士。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士人被称为狂怪之士的原因,指出这种士人群体的存在是盛世政治的独特产物,也是清朝社会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刘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29-132
金代初期的诗坛是“借才异代”的时期。许多汉族士人因各种原因羁留于金朝,对乡国的怀念和仕金的无奈时时流露于笔下,表现为其诗歌中浓重的乡关之思和无奈仕金又心怀愧疚以及仕与隐的彷徨与痛苦,形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人文景观。在这些金初诗人中,以宇文虚中和蔡松年为代表,他们的心态体现了金初诗人的典型心态。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之"愁",其心理内涵包括理想被现实撕裂时的锥心疼痛,本我与超我角斗时的无边困惑,女权与男权抗争时的深沉忧戚. 相似文献
9.
10.
卫志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2-15
郑板桥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怒不同人”,正因为此而被当时社会的主流视之为不守墨矩,离经叛道,被冠以“怪”名。素不知其“怪”是紧随时代潮流,贴近时代脉搏的。文章在探讨板桥“怪”之因,“怪”之表现和“怪”之余响的同时,兼阐释板桥“怪”之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连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2):186-191
皎然《诗式》中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价有其独立的诗学立场,集中体现在对谢灵运、齐梁诗歌、陈子昂、沈宋及大历诗人的批评上面。如以“真于性情,尚于作用”评价谢灵运,认为齐梁诗“格虽弱,气犹正,远比建安”等,都反映出皎然独立的诗学见识。 相似文献
12.
试论明初岭南诗人赵介的生平、结社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恩维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2):12-17
赵介是明初岭南的重要诗人,是南园诗社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名列“南园五子”是理所当然。他的现存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全面反映了他的生活方式、个性性格、学术修养、思想观念和处世态度.并形成了其独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苏晓威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诗人采取的三种类别的视境 ,一方面是诗歌创作本身的技术性因素的体现 ,另一方面也是诗人物理生存在文化上的精神反映。本文即此展开儒、释、道文化阐释下的视境类别的特征表述 ;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则体现甚具古代文人生存意义的第三种视境类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谢遂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36-39,50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凝聚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种智慧和斗争经验,因而具有惊人的谋略和绝世的才能,几乎成为智谋的化身和代名词。诸葛亮形象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是“智谋”,其悲剧在本质上也应该是谋略的悲剧,它主要源于三个层次的矛盾:最外层是出处选择时人谋和“天时”的矛盾;中间一层是进入刘备集团后人谋与刘关张“义气”的矛盾;而最内层也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其自身性格中智谋和忠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冯华亚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6):54-55,189
中医的智慧运用于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贯彻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平衡的思想、辨证施治诊的方法、养生观点和经络畅通的思路,发现企业经常出现问题的根源,通过保持企业经络的畅通与协调,是企业健康发展,防范各种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陆玉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62-63
古代中西方哲学家对智慧有不同的理解,当代中国哲学家冯契对智慧的理解更具独到之处,他强调智慧使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智慧的境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达到的。哲学家们尤其是冯契对智慧的理解对于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禹明华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80年代中后期,以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发表为标志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并涌现了一大批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品,人们称之为新写实小说,现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及先锋小说的对比中概括新写实小说的独特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贾来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34-137
道家的生态智慧中有善待万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观,知足知耻、知常知和的消费观以及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处世态度。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激发我们采取措施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道家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缓解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2)
徐特立出生在湖南偏远的农村,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学习,最后成长为杰出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受到党内外的一致赞扬。其原因在于,他是集学识、胸怀与智慧三要素于一身的长者:他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学而有识;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忍苦耐劳,襟怀坦荡;他特立独行,自强不息,且有勇有谋、洞察秋毫。 相似文献
20.
陈望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1-8
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华文化是最具美学智慧的。它是诗性的文化,具有审美性。它的许多重要命题都通向美学之思。我们可以从“山下有火”、“文明以止”;“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立象以尽意”、“得意忘言”;“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等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推演出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理解,即美在文明;美在大化;美在忘象;美在境界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