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音义相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汉语早期的语词滋生扩展的主要规律——音义相生律,即因音生义和因义生音。因音生义包括近音通转滋生同义词(近义词)和同音假借滋生虚义词。因义生音包括辨义异读和声调别义。这些现象前人都曾研究过,但并未提到语言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文中对于这些现象作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这是解决语音结构的有限单位和语义滋生的无限需求的矛盾的有效办法,也是先秦两汉汉语发展的主要事实。文中还以闽方言为例说明音义相生是造成现代方音差异的重要原因。最后,文章还指出,从音义偶然约定到音义相生到语素合成及虚化语法,可以视为人类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文选集注》在校勘《文选》刊本正文及注释方面的价值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从《文选集注》和宋代《文选》刊本的文本关系中找到《文选集注》在我国流传的蛛丝马迹。在以北宋本为首的刊本李善注本系统中,其李善注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刊本李善注本中混有《文选集注》中所存《钞》和陆善经注的内容;同时,刊刻于南宋的《文选》尤袤刻本李善注也有与《文选集注》写本相一致的地方。众多迹象表明,北宋本校理者及南宋时期尤袤刊刻李善注时,应该看到过类似于今天所见《文选集注》残卷的集注本子,并参考吸收了《钞》、陆善经注以及类似于集注本的李善注。这反过来说明,《文选集注》是我国唐代人所编撰,在宋代仍有流传,有些部分被吸收编入李善注。  相似文献   

3.
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的史学意义王培华胡三省从二十几岁开始,先后两次为《资治通鉴》作注。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冬,完成《音注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音注》),也称作《新注资治通鉴》,后人简称为《通鉴蝴注或胡注。胡三省的成就不仅仅是对《通鉴》在...  相似文献   

4.
王逸、朱熹、蒋骥三家的《兰辞》注本,在训释篇目和训释体例方面各有异同。从训释篇目上说,三家注本所选择的楚辞作品,各有侧重,从训释体例上说,三家注本无论是总体体例,还是具体作注的体例,既是传统训话的影响,又有着各自的特色,且各有优劣。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三家《楚辞》注本在训释篇目和训释体例上,从形成到成熟的渐进发展过程,而且还可看出古代众多《楚辞》注本在这两个方面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5.
刘兴林 《学术研究》2005,(5):145-146
《尚书·禹贡》中记载天下九州物产土贡时说,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南宋蔡沈《书经集传》释织贝为锦名,“织为贝文”,亦即织有贝形纹的锦,《诗经》中有贝锦。是说影响较大,但是,织有贝纹的锦可以称贝锦,而称作织贝则不合于中国古代对于织物的命名习惯。蔡氏又说:“今南夷木棉之精好者,亦谓之吉贝。”这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根据汉以后文献记载,我国两广、福建、海南一带居民称木棉或木棉布为吉贝或古贝(吉、古字形相似、古音相近导致讹混),最早三国时魏人孟康注《汉书》,提到闽人呼棉为吉贝,同期丹阳太守万震《南州异物志》说:“五…  相似文献   

6.
以北宋本、尤刻本、陈八郎本、赣州本、奎章阁本、明州本、建州本等诸刊本《文选》,比勘对校《唐钞文选集注》中的陆机诗注,可发覆多重价值。其一,陆机诗注中《钞》注、陆善经注的诂训价值。《钞》注、陆善经注在释字词、通诗意方面力求昭晰,诠释离情、抉发诗人心曲堪称入微,注释地理方位力求精准,且对李善注有所辩证,有助于解决学界久有争论的问题。其二,陆机诗注中李善注、《钞》注、“今案”、《音决》的版本价值。《唐钞文选集注》保存了李善注早期的样貌和注释体例,可据此辨识诸刊本《文选》中李善注与其他注互渗现象;《钞》注有益于恢复五臣注原貌,“今案”标示版本的流变,《音决》则具备特殊的注音功能。其三,陆机诗注的文学史价值。陆机诗注发显出陆机的历史观、空间观、政治文化观以及崇尚文藻的诗文观,并抉发南北士人的冲突与竞胜心态。  相似文献   

7.
李善《文选注》征引《论语》汉魏古注8家(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何晏)。立足于《文选》与《论语》文本及相关文献,经过细致的考证,可以考定李善对这些文献的征引并非皆出于原书,除郑玄注(或其部分内容)外,其余7家注释皆来自何晏《论语集解》,故其实际引书仅为单注本郑玄《论语注》与何晏《论语集解》二种。这一考察对李善《文选注》引书来源问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从南北朝迄隋以至唐初,《论语》注疏类著作众多,但占据主流地位的只有郑、何二家,李善注对这两部著作的征引与当时的学术形势完全一致。这也可以从与李善同时或其前后学者之著作征引《论语》注释的情况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四史的前汉、后汉、唐、北宋、南宋、明六代列传中,有籍贯可考的共有五千七百余人,其中属福建籍的各代人数和占该代人物总数的比率是:  相似文献   

9.
《家藏经验方》是一部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的方书,故后代典籍如《普济方》及《永乐大典》等,均多次徵引其处方.但该书作者陈晔的事迹,无论是冈西氏的《宋以前医籍考》或丹波氏的《医籍考》,都付诸阙略,不能不认为是一件憾事.近年因整理中医古籍,纂辑医方佚文,见这部方书里提到宋高宗、许叔微、史载云、蕙民局以及监蕙民局赵尹(赵师睪)和临安等词句,我推知此书作者乃南宋中期人.  相似文献   

10.
唐朝学者传承魏晋南北朝学人注史之风,先后有《汉书》颜师古注、《后汉书》李贤注、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等四部杰出的史注。这些史注达到了唐代史注的高峰,史注家们既关注史书内容的真实性,也关注史书的体例体裁。史注家们的批评意识体现出唐代前中期开阔的学术气象。  相似文献   

11.
现存的几种古本《孙子》都是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1972年4月发掘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是汉初写本,当是张良、韩信“序次”《孙子》的一种传本,它的发现使我们对《孙子兵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敦煌写本《孙子注》是在曹操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古注的残本,它为我人窥探《孙子》的古本面貌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是现存唯一的一部合注本《孙子》书,它保留了宋代末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以前诸注家所据本的版本面貌;《魏武帝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孙子》都是宋朱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的产物,其中《魏武帝注》避免了合注本注文拼合移动的改订,较好的保留了曹操《孙子注》的概貌。通过对古本《孙子》的比较研究,并参照汉唐以来的古籍引文,可以探明《孙子》书的版本流传线索,校订出一个接近古本原貌的新校本。  相似文献   

12.
郭知达《杜工部诗集注》 ,郭知达序、《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说是九家注 ,但经过实际考察 ,可以发现注家有二十家左右 ,注中尚有伪东坡注。《杜工部诗集注》很可能是利用黄希、黄鹤用以补注的《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一类集注本重新增删、组织、撰写而成。就集注的简要与准确而言 ,堪称宋代之冠冕。  相似文献   

13.
熊十力治学     
熊十力说,做学问不能甘居下游,要做学问就要立志,当第一流的学者,没有这个志向,就不要做学问.他曾写过一副对联赠给一青年学者:“凝神乃可晋学,固精可以养气。”熊氏著书,无论长篇短论,俱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即使到晚年,他对自己的著作(如《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也亲自核对校样,很少假手他人。一次,一学生见熊十力正在伏案修改《新唯识论》,或正误,或加深,或补遗,便问:“先生的《新论》早为学者所诵习,誉满中外,为什么还要修改呢?”熊氏即以《庄子》郭象注中“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  相似文献   

14.
徐琳 《晋阳学刊》2011,(2):142-143
出现在禅籍中的俗语被称为禅籍俗语。温端政在《中国俗语大词典.前言》中指出"俗语应该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禅籍俗语在类型上与其他俗语没有区别,也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4类。  相似文献   

15.
一、施顾注本之价值 南宋宁宗年间,施元之、施宿、顾禧合撰的《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是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编年体苏轼诗注本,简称《施顾注坡诗》。该书具有不容忽视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这可从四方面加以论证。 一曰编年胜于分类。自南宋至清,流传最广的苏轼诗注本是《百家注分类东坡诗》。此书有宋、元所刻二十五卷本及明、清流传的三十二卷本,二者皆以类相从,编收苏轼诗。《施顾注坡诗》乃按年编次,更为合理。清儒考订苏诗编年,颇有建树,都是以施顾注本为基础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正> 1985年9月下旬,山东省历史学界和中医学界专家教授及专业工作者五十余人在长清县五峰仙庄,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扁鹊里籍问题讨论会。会议讨论围绕宋长贵等人的《扁鹊(秦越人)的里籍考证》一文展开。通过讨论,对扁鹊里籍问题初步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与会者认为,据《史记·扁鹊列传》载:“扁鹊,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司马迁还引扁鹊自言“臣齐渤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很明确,扁鹊是齐国人。又据扬雄《法言·重黎篇》、《战国策·秦策》高诱注、《汉书·高帝纪》韦昭注等书皆云,扁鹊是“泰山卢人”,名越人。卢,齐地,汉初置卢县,在今山东长清县境内。但有人据《史记集解》引徐广曰:“郑当为鄚。鄚,县名,今属河间。”《索隐》因此说。此后,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词综注》之前言,分析了浙西词派的形成及其共同的审美宗趣。论述了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词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即在审美风格上崇尚醇雅,在源流上宗法南宋,在具体取法上推尊姜夔和张炎。以及《词综》行世后产生的较大影响,从而指出《词综注》编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蚱蜢的古称为〓螽,当代权威的语文工具书将其中的〓分别注为qì或jì音。注前音 者依据自《尔雅》以来的字书注音;注后音者则根据自《考工记》以来诸多以〓为声旁的形 声字的造字原理。表同一事物的同一字不应有两个音,否则群众会无所适从。是故提出解决 问题的两个方案,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14,(2)
"《刘子》刘勰著",南宋以前直接可见的公私著录均无疑义;分歧始自南宋出现的《刘子》袁孝政注本及刘克庄引文。考证表明,袁孝政注本乃宋人伪托,刘克庄引文亦无的据;无论外证还是内证,都充分证明《刘子》著作权当属刘勰。辨别《刘子》作者归属,深入研究《刘子》,对全面认识刘勰、深入研究《文心雕龙》,乃至建构中华文化新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闽方言在广东省主要流行在粤东潮汕地区和粤酉的雷州半岛,再就是珠江三角洲有一些零星分布,本文首次披露了一种通行于粤北山区县曲江的闽方言——连滩话。介绍了连滩话的语音特点,及其类似海南省闽语的训读现象;描写了存在于连滩话中的大量闽方言词语和大多数闽方言都保留的古汉语词;论述了连滩话在语音、词汇方面受客家话及粤方育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