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教学有没有规律可循?什么是历史教学规律?探讨这一问题,对历史教学理论体系、历史教学原则的确立,以及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有一定的意义。 历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探讨它的规律,必须先找出它的基本条件作为研究的基点。这个基本条件就是它的社会性和阶级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性和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乃是人的根本属性。我们所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自从有了人类之后,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这是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者大作文章的问题.长期以来,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制造了大量迷雾,什么选择“失误论”、“超历史阶段论”、“违背历史规律论”等等.深入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的需要,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规律定义刍议张套锁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规律亦是一个重要的辩证法范畴。这一范畴的含义在我国的哲学界也不能说就已经十分清楚了,《辞海·哲学分册》就把规律定义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这个权威性的、似乎已成定论的定义,具有一定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4.
试析波普否定"历史规律"的推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客观进程,从而导致了历史过程无客观的规律性。他坚守线性因果规律观,否认趋势是规律的特殊形式,否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可能性。他认为规律应该具有普遍有效性、重复性、可检验性,然而人类历史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单一的历史过程,历史科学中的假设是对特殊事件的猜测,是不可检验,不可证伪的,所以没有一条贯穿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他还给出了由“纯粹的逻辑理由”可推知历史无规律可循的逻辑论证,但他的说法却难以自圆其说。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纯逻辑理由”等方面分析波普否定“历史规律”的推导模式,可以发现因波普将证伪主义方法论、因果律和知识的作用绝对化,使其否定“历史规律”之说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5.
马宝善综合运用数字、文字图象通过对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及后天八卦图的解读,得出“对应统一规律”是宇宙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这一结论.它与“对立统一规律”究竟是什么关系,文章集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二者并不矛盾.“对应”的实质是保持事物平衡的“中和”;“中和”符合中国哲学精神;和谐社会与“中和”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什么是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共性和不变性的问题,语言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但是,他们一致赞同这种观点,语言的许多方面确实发生了变化。而且,各种语言的发展史又各不相同,因为语言同一个民族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一切又由于受到事物变化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英语的发展的进程就是一例。它是在英国人民的复杂历史中形成的,并且反映着这些人民和这个历史过程。本章主要回顾英语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和美国英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规律和历史规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学术界研究历史规律问题的论著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因为,“一味赞美自然现象的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是无济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史学研究也不能例外.历史文献的校勘,历史事实的考订,历史现象的陈述,这些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但历史研究的最根本任务则是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规律.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诚如某些同志所言:“历史规律究竞是什么样的东西?这个概念的句涵和外延是什么?它与一般的广义的规律的关系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至今并没  相似文献   

8.
探究“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层哲理,推动了对规律研究中重大问题的再次讨论。第一个问题,历史规律是否遵循自然规律?这一问题关系到探寻社会规律的方法。长期被忽视的自然规律可能性这一视域可以用来解释历史规律的条件性和主体选择性,也可用来把握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具体道路的选择性的统一。第二个问题,规律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关系到规律与事物基本要素的关系,其解答有助于厘清社会规律孕育、产生、发展的条件。第三个问题,主体能否创造规律?其涉及科学的可能性与选择性、历史活动的“为我关系”“从它关系”、历史活动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历史活动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等层面的关系。第四个问题,主体如何认识和掌握规律?一些掌握规律的路径值得重视,如从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到可重复的规律、从心理动机到“背后的决定因素”、从个体之力到“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9.
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我们看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远处在变动不居、生生灭灭、“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状态中,这就涉及事物的转化问题。本文想对什么是转化,转化的层次问题,转化与同一性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恩格斯说:“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3—54页)。转化之所以说是伟大的基本过程”,就因为转化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转化,事物才能前进,才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才有整个世界的普遍联系。 从认识方面讲,只有在事物的变动中,在事物的转化中,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否具有客观普遍性,是一个长期争论迄今仍未解决的理论问题。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这一规律的内涵探讨得不够深入,没有作出真正科学的表述有关。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中,往往把否定之否定表述为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道路与趋势的规律。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关于事物的发展形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历史运动中的跳跃性规律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运动中的跳跃性规律作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规律具有极大的客观普遍性。其普遍性在某些地区、民族、国家的具体进程中得到确证。所有制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选择性是历史跳跃性规律形成的决定性条件; 人类社会总体即“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的制约性是历史跳跃性规律实现的前提条件; “世界历史”所造成的国际间的交往是历史运动中出现跳跃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社会运动中实现历史阶段超越的内在根据。历史跳跃性规律受制于历史一般规律, 反映并实现着人类社会演进的总趋势, 历史跳跃性规律和历史一般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代初,南斯拉夫毅然决然地挣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选择了社会主义自治的道路,从而成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驱。是什么原因促使南斯拉夫如此坚决地背水一战?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民族如此无畏勇敢? 南苏的冲突,最终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将其开除,固然是南斯拉夫作出这样选择的直接动因。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外部因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而“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诗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正如美是什么难于回答得令人都满意一样。然而这是必须回答的。中学教科书中、大专院校教材中,诗人和诗论家的文章中,各有所说,令人有莫衷一是之感。 对研究古典文论诗论、写古体诗和热爱民族诗歌的人说来,毫不怀疑古已有之的定义:“诗言志”或“诗缘情”。因为这个言简意丰的定义,指导中国抒情诗创作达两千余年之久。可是,对一些新诗人来说,就成问题了。这是由于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反封建文化的潮流中,存在着虚无主义倾向,导致诗人们一方面没有批判地继承古代诗论遗产,另一方面盲  相似文献   

14.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一对于一门具体科学来说,只要它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则熟悉这门科学的人,对于这门科学是什么,总可以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看法或定义。可是作为人类一切学问中最古老的学问——哲学,却迄今没有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人们仍在争论不休,而且看来还会不断地争论下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出于偶然的原因还是哲学的本性就必然应该如此呢?作为至少已有二千几百年历史的一门学科,不能说还不成熟;说这样一门学科对自身未有公认的确切定义只是由于某种偶然的原因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应该说这情况乃出于哲学的本性,是事理之必然。  相似文献   

16.
论主体活动     
历史早已向人们昭示了这样的事实:整个社会历史就是人类活动的发展史。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什么事情也没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一客观世界是永恒运动的物质世界,一切事物无一例外地处于运动过程并只能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因此,“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人们的认识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必然受到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规律所支配。这决定了人类的思维过程按其本质来说,就是辩证思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直观的反映,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因而在人类的思维去再现事物运动的历史过程中,便产生和始终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  相似文献   

18.
【一】人类历史发展究竟有无共同遵循的规律?这历来是历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尽管有一些历史学家不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是力图用些特殊的因素去论证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但是,大多数历史学家仍然相信和承认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可循。欧洲历史哲学的始祖——维科,首先提出人类社会是带有规律性的统一过程。他认为:“世界各民族的共性是带有普遍性的”,“一切民族所经过的历程都是一样的”。①维科还将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科学的发展看规律范畴的内涵张培炎一、现行哲学教科书中的规律范畴我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那么,什么是规律呢?我国哲学理论界长期以来通行的观点就是: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是随便翻开哪一本正式的哲...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四人帮”却大唱反调,胡说:“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决定性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无耻的背叛。这个“反作用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