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略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它具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精华的基础上,又充分借鉴和吸纳了西方声乐艺术中的先进性和技巧,进而不断成熟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相应的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在声乐演唱艺术中,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艺术风格是通过演唱技法得以实现和展示的,而演唱技法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也正是为了突出和表现艺术风格。因此,民族声乐艺术演唱者只有充分理解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对立统一关系,准确把握民族声乐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充分尊重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才能达到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和谐统一,并为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民族歌唱与美声歌唱相比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民族歌唱特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良好的歌唱语言,以充分表现出民族歌唱风格自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民族声乐唱法的借鉴、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使得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美声,都是歌唱的艺术,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发展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就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同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使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走向更科学、更系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学院派民族声乐主要存在着片面夸大演唱的科学性、缺少艺术精神、表演风格雷同等问题。透过这些表象,究其根源还是学院派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和教师缺少文化主体意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敬畏,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对于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师要在教学艺术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风格。教师要注重教学艺术,知己知彼,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和气质,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发展方向,促使学生早日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学院派民族声乐主要存在着片面夸大演唱的科学性、缺少艺术精神、表演风格雷同等问题。透过这些表象,究其根源还是学院派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和教师缺少文化主体意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敬畏,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对于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民族声乐与传统乐器的结合,无论是对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还是对民族乐器本身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与支持、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关系,既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形式和声乐教学领域开拓出更为宽阔的领域,同时也推进了传统乐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以传统乐器中的吹管类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箫和笛子、唢呐为代表性乐器,通过分析论述,阐明该类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关系,并力图从中发现和探索出一定的与乐器发展,尤其是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有段的规律性表现或理论质素。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十分重要,它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从熟悉作品、对作品进行准确的分析、理解、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自身独特的个性去演绎作品、以及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是解读民族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及个性体现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不仅要研究歌唱艺术,更要注重个性心理培养.运用气质类型学说对人才的演唱气质与歌唱个性进行研究,对于塑造学生的演唱风格和歌唱气质非常必要.声乐教学必须树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个性心理在声乐中的应用,建立一套既符合学生心理,又符合学生生理特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