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全党对我国国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这一理论不仅使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且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民族工作的任务和总方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民主专政、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上,内蒙古自治区经历了四十年伟大的历程。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在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的贺电中指出:“内蒙古自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的目光逐渐转移到公有产权制度的改革上,在理论探讨中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建议和意见。笔者认为改革中公有产权问题的凸现一方面表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概念已走下神坛,逐渐回归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也鉴于公有产权制度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核心和本质问题,其改革何去何从,事关重大,值得慎重对待润此,对这一课题的探讨需要有这样几点基本认识:其一,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公有产权制度的基本规定性和特点,不能误导改革的价值取向。其二,在内容上兼顾公有产权制度中各权能的有机联系,改革不能顾此失…  相似文献   

3.
公有制偏好──一个值得探析的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渐成为改革目标指向的内容时,深入公有制理论的研究,必然成为改革理论研究的现实而重要的任务。在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公有制偏好”是公有制度下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这一现象深入研究下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公有制度,从事制度改革研究不无稗益,故提与同道们共同探析。一、公有制偏好的种种表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以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劳动人民共同所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人所共知的。这里借“偏…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必然产生全民的利益和目的;生产部门和劳动者的相对经济独立性,则又产生了生产部门和劳动者个人的某种特殊利益和目的。这些不同层次的利益和目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正确和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相当紧迫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体或部分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不允许任何人凭借占有生产资料而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反过来,人民群众的消费又促进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二重性质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所推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征是:全社会劳动者作为统一的经济主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与此相应,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差别就只存在于消费资料的占有中,并且单纯是由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时间来确定”。因此,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占有对全社会的任何成员都不再成为一种能带来特殊利益的经济特权。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引起我国经济关系的全面变革,劳动关系作为经济关系的主体部分亦将发生深刻变化,自觉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主动地调整,这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对我国现有劳动关系的一般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动者运用属于公有的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的联合劳动关系。马克思曾预言:“雇佣劳动,也像奴隶劳动和农奴劳动一样只是一种暂时  相似文献   

8.
形式论     
三、关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形式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是什么,这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来说也是一段难解的方程式。蒋学模在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说:“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都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都是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不同的是:集体所有制不是全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是以一个个集体经济为范围的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同书,第三版,第213页)这能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内涵的再认识 ,揭示出其理论内涵中两个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 ,即劳动者对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和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在此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分配关系不过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很高,个人消费的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不能实行其他原则,因而按劳分配也就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列宁说的那样:“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可见要坚持社会主义就不能不实行按劳分配。正因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又同每个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建国三十年来,在历次的政治路线的斗争中,它往往成为经济理论战线斗争的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应不应当贯彻按劳分配和如何贯彻按劳分配的问题,不仅为理论界所重视,而且为广大的实际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所注意。这大概是按劳分配理论问题的讨论所持续时间最长、反复最大、参加人数最广、发表文章最多的原因所在。下面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一下三十年来按劳分配理论问题的讨论情况,同时也简要地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生产采取商品生产这一社会形式,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必然地反映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上,也规定我们以何种具体形式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不能离开商品关系和价值形式。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着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其主要着眼点来说,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再认识和再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种能适应各种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比较灵活的公有制形式。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在一个集体企业内部,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集体企业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因而主人翁的责任感比较强,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仔细加以研究的一个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者的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相适应。但是,实际上劳动者的劳动的这个社会规定性只是在上述形式中得到自己的客观表现。”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体现着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的研究,也就是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身的研究。这个问题不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今天还特别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在着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求对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文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劳动力的流动和开放劳动力市场,已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本文试图就两个基本理论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传统的观念是不承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认为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个人劳动力也联合成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或者说劳动力也是公共占有,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属于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资本的特性从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考察,有与资本主义经济相适应的资本范畴,也有与社会主义经济相适应的资本范畴。资本主义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反映其本质特征的资本范畴是私有资本;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反映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还是产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同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科学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发展。这一重大突破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重构国有企业产权流动框架陈燕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公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可能与市场真正协调。然而,我国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从理论和实践上表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一理论突破了我国多年来的传统观念,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两权适当分开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告诉我们,两权适当分开是解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经济关系和增强企业活力的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理论基础。 第一,两权适当分开,是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具有社会主义的历史特征,以及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可直接同生产资料结合,它不同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地主和资本家插在中间。但是,社会主义企业又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企业自己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这又区别于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是不完全的,在某些方面还包含着集体经济的因素,表现在经营权方面,也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果企业对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使用得好,经营得法,经济效益就会高。企业税后的自留资金,按规定比例分别建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实现包含有两重经济含义:一是使劳动者在劳动联合体或企业中成为具有明确的劳动责、权、利的劳动责任主体,二是使劳动者在公有资产占有共同体中成为具有明确的公有资产责、权、利的公有资产责任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劳动力社会公有变为劳动者本人所有,劳动者具有了独立的经济人人格,可以以市场交易主体的身份实现其自身的利益愿望和权利,使劳动者的劳动责任主体得以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发行公有资产责任股票的形式,实现公有资产责任分解、收益分成,使劳动者享有公有资产收益,承担公有资产责任,成为公有资产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20.
“第一阶段”的初始理论模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深刻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种种设想。他们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1)在所有制关系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消灭了剥削;社会是一个由劳动者全体成员组成的统一的联合体,联合体的劳动是借助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的,联合体成员的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