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伊朗民族主义支持下,摩萨台政府对英伊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由是导致了英伊的石油之争,为美国势力渗透到伊朗及中东提供了机会。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解决英伊石油争端,杜鲁门政府对摩萨台政府采取有限或中立政策,而艾森豪威尔政府则推翻了摩萨台政府。尽管两届美国政府对摩萨台政府的政策有着显著不同,但事实上存在着很大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1945-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大力推行的以国有化和福利国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改革,虽未改变英国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有其深刻的历史局限性,但就其改革的举措来说,却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改革促进了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英国工党为实现他们自己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的一次努力尝试.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工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英国工业关系一开始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但是随着1964—1970年英国经济病症的日益恶化,对工业关系的直接干涉,使得政府、雇主与工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导致了英国工业关系随后从亲密的合作逐渐走向激烈的对抗。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法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企业国有化迅速发展,同时实行了国民经济“计划化”,法国政府对国营企业的管理是其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的重要组织成分。一在法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三次国有化运动,第一次国有化运动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时法国面临着三十年代空前严重经济危机的后果,为了迅速恢复经济危机中被破坏的经济,1936—1939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对铁路实行国有化,对部分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共服务经历了“国有化改革”、“回归市场”和“多元参与”几次改革。这一改革路径,反映了美国政府试图兼顾公共服务效率与公平目标,努力寻求和探索政府的经营管理职能与服务公众职能之间平衡。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主要代表,其公共服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中国公共服务改革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非常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6.
英国1867年改革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保证改革得以完成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齐心的合力推动,同时贵族阶层主动作了让步。改革的完成,不仅导致了选举权的扩大,还对政党制度的完善以及英国民主政治近代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探讨英国1867年改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对于当代民主法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探讨清政府与 1 883年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 ,其中着重分析清政府应对危机的种种举措及其所起的作用、产生的根源 ,指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政府在引导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积极防范金融危机方面的作用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上海汽车工业人才需求预测及人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上海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对其人才需求分别作了总量与结构以及紧缺程度的预测。在此基础上 ,为上海汽车工业的人力资源建设 ,从企业、高校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英国城市公用事业的现代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城市公用事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方式经历了一个螺旋形的发展过程。19世纪初为完全私营,到世纪中叶开始市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营进程进一步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对城市公用事业实施了国有化,80年代撒切尔政府则再次实行私有化。这个螺旋式变化当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英国市场经济从"非理性"向"理性"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管制产业中的产权制度变革--对英国电力管制改革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电力行业的国有化虽然解决了私有产权条件下电力行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但又因此出现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最后不得不进行以私有化为导向的重组。英国电力行业管制体制改革的启示是:在电力管制体制改革中,要重视产权制度的改革和资产重组,以及电力市场运行模式的选择;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并不意味着政府退出电力市场,政府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私有化与撒切尔时期的政府管制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英国政府形成的一整套国有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存在许多弊病,这成为撒切尔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的一个重要起因。当私有化进入到基础设施产业后,随着产权的转移,迫使英国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管制体制的改革力度,以解决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不断强化竞争机制,合理平衡社会消费者和企业利益。政府管制体制改革成为英国私有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私有化的一种延续,是对私有化政策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工业关系一开始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但是,随着英国经济病症的日益恶化,对工业关系的干涉,直接导致了战后英国工业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在1970~1974年的短短几年间爆发出来.英国的工业关系为什么会从一开始的亲密合作走向了后来的激烈冲突?本文试图从揭示英国政府、雇主和工会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联中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有化与私有化都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看,西方国家企业国有化和私有化的数次交替与变更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国有化浪潮往往起于大萧条、大危机、世界大战等等;私有化浪潮则产生于危机之后、战争之后、新技术革命之中、经济"滞涨"之中。每一次浪潮都是由政府发起的,都有明确的指向和任务目标。每一次浪潮都是一次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西方国家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反复轮回,反映了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二者关系的动态演化,反映了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反映了国有化与私有化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证实了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调整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继续对印度进行殖民主义改造。维多利亚时代前期(1837—1857)英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853年法案,以及根据法案精神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上。英国政府继续进行殖民主义改造,实现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出现了危机。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既是这种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又成了英国对印殖民统治历史的大界标。  相似文献   

15.
一辆车,传递了英国一个世纪的汽车梦想,记载过无数赛车获胜者的英姿背影,传承了皇家爵士高贵典雅的品质,创造了英国汽车工业历史的神话。MG,自1924年第一款汽车问世以来,经历百年风雨,却始终保持着英国绅士的温文尔雅和高贵典雅,实践着"做一辆英国的好车"的承诺。  相似文献   

16.
煤矿工人尘肺病几乎困扰了英国整个20世纪.给予患病工人一定的经济补偿一直是政府试图化解这一致命疾病带来的危机的办法.补偿虽然能使危机稍有缓和,但却不能减少患病工人的残疾甚至死亡,特别是二战后福利国家“充分就业”的政策使留在煤矿继续工作的患病工人大批死亡,而由国家支付的巨额补偿金终于导致了福利国家的危机.撒切尔政府通过积极寻找清洁能源和进口煤炭大大压缩了本国煤炭工业的规模,才使这一由工业职业病导致的危机基本消除.英国的经验对于急于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既是启示,也是警示.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工业又有所发展。1815年以后,英国的机器工业发展得吏快。1813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的织布机总共只有二千三百架,到了1820年便增加到一万五千架。继棉纺业发展之后,毛、麻、丝织业也都逐渐地采用了机器。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也得到了改善。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与斯托克顿之间建筑了第一条公用铁路。1830年又筑成了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之间的铁路。此后,英国开始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是英国国债从无序走向有序,进而完成制度化的重要时期。英国国债制度化蕴涵着三层含义:英国财政机构的健全与国有化英格兰银行的组建成为英国国债制度化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法律上,英国政府对国债的利率加以引导、限制,使国债的运作呈良性之势;税收国有化的实现以及偿债基金的建立使确保国债顺利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英国国债制度化的实现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之生年 ,根据杜仁杰、梁进之郎舅关系及其行年史料 ,结合传统所言关之“金之遗民”、太医院尹等身份 ,可大致推定在公元 1 2 1 0年至 1 2 1 4年之间。其卒年 ,据关作《窦娥冤》之时间下限 ,结合《录鬼簿》作者与扬州曲家睢景臣交往而于关氏“不知出处”等事实 ,当在公元 1 3 0 0年前后 ,至迟不超过 1 3 0 5年。此前有学者试图将关氏活动时代后移之观点 ,今天看来皆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1802年工厂法揭开了英国早期工厂立法的序幕。这部法案旨在保护在棉纺织工厂中备受压迫的学徒。在19世纪初期英国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1802年工厂法的立法思想也表现出独特的两面性——既受传统的家长制主义的影响,又带有国家干预的色彩。该法案虽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开启了19世纪前期英国工厂改革的序幕,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