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阳方言动词的体貌、情态、状态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与印欧语等屈折语在语言类型上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词的形态和构形方式。如同一般汉语方言,贵阳方言动词并不象印欧语那样通过词形变化构形,而是通过动词与辅助成分~定形式的组合,构成本文所说的各种语法格式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贵阳方言动词语法格式的构成方法分虚词运用和结构重叠(间接重叠和短语重叠)两种。其格式类型及表达的语法意义都比较丰富。本文从语法范畴方面归纳为“体貌”格式、“情态”格式、“状态”格式三类。体貌格式表达动作行为的启动、完成、进行、持续、尝试等动态方面的语法意义;情态格式表达进行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讨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结合以及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的联系问题。作者认为,意义和形式结合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语言观的原则问题。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本质区别不是意义,而是表现意义的形式。语法形式不是指孤立的语素或词等等,而是它们的结合关系。这种结合关系本身就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只有从形式入手才能发现和解释意义。“三个平面”中的语用分析是指语法范围内涉及的问题,是通过句法结构表现出来的一般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易仲良同志在《论have+ -en的归宿》一文中,认为现有英语动词的体貌范畴不能很好概括have+ -en这一结构形式,迄今为止所有中外语法著作都没有解决好这一形式的归宿,因而提出formula(式态)这一新的语法范畴(参见《外国语》1989年第6期)。确立一个新范畴不是一件小事,值得从事英语教学和语法研究的每一  相似文献   

4.
英语谓语动词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具有一定的语法范畴。但它究竟具有哪些语法形式?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具有哪些语法范畴?各家看法不一,往往造成混乱。本文着重就时态、体貌和语气问题谈谈谓语动词的形式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5.
格位变化是维吾尔语中的语法范畴之一。所谓语法范畴就是一种语言中对同类型语法现象包含的共同语法意义所作的抽象概括和归类。任何语言中词的变化和组词成句的方式在其语言中都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的综合就是这个语言的语法。维语中的格位就属于词的变化这一种具有一定规则的语法现象。维吾尔语是词形变化相当发达的语言。维语中除去词序、虚词、语调等语法手段外,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动词+补语的形式,以及动作行为通过动词显性化表现出来的情况特别常见。这两种情况在翻译成日语时却往往采用名词或包含动词成分在内的复合名词短语形式。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对上述两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有时候汉语中的动词和动词短语并不直接翻译成相对应的动词形式反而更为自然地道。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某个动作行为的行为阶段和结果阶段通常典型地采用结果补语和方向补语的语法形式使动作具体形式化,而日语倾向于不把动作直接表现出来。该现象的分析对具体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语法这个范畴内,作为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有两种:一种是语法成分,一种是语法结构。语法成分是语言结构中没有独立的指称功能(词汇功能)、但能起某种语法作用的成分;语法结构是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统一。语法成分和语法结构所具有的意义或内容是语法意义;语法成分和语法结构的存在形式是语法形式,它是识别各种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各种对应关系及其具体表现,并就语法分析中如何贯彻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现代达斡尔语中的“类指”现象,论述由此归纳出的一种特殊的语法范畴——“类指”范畴。文中所用材料,主要是布特哈方言。 一 在现代达斡尔语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能够指称或概括某些彼此类似、接近抑或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暂且称其为“类  相似文献   

9.
§1 句法结构分析的原则1.1研究汉语的句法结构,目的在于找出汉语句法结构的规则,规则是概括的、抽象的,它是通过各种具体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必须坚持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而意义是抽象的,形式是有形的,研究者应该努力从形式下手去找出意义,要努力找出各种足以表现句法结构意义的形式,用形式来明确区别结构之间的同异,意义由形式表现,这样才有说服力.1.2句法结构的分析,一是要研究一个结构内部的组成,成分与成分间发生什么结构上的关系,二是要研究这一结构与另一结构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的概括,才能成为句法中的语法意义.不表示句法结构关系的意义,不属于句法中的语法意义.另一方面,这种语法意义必须是由某种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那种没有语法结构形式作为它的  相似文献   

10.
方式范畴是重要的语义范畴,方式范畴主要的句法表现就是在句中作状语。根据动作的主体对方式成分控制度的不同,运用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相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把方式状语分为可控方式状语和非可控方式状语,可控方式状语又分为自主方式状语和非自主方式状语,得到一个方式状语的立体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1.
词类是词的语法特征方面的分类,划分词类与词的归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现代汉语中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词的语法功能中的组合能力,意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属于逻辑范畴,不是语法意义,不能成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语(即彝语北部方言)ko33本来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动作所关涉的对象或动作的地点,后来逐渐语法化,产生了三种语法功能:一是作为结构助词表示句子成分或分句间的结构关系;二是作为体貌标记,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或持续的体貌方式;三是跟动词粘得很紧,有点像动词前缀。这三个方向的语法化过程不是分离的而是连贯进行的,且其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易变的,这也是语法化过程的普遍特征。本文就ko33的句法功能、虚化的过程及诱因、不同词类间的关系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13.
泗洪方言处于北方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以普通话为参照点.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对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进行考察发现,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是一个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语法语义功能丰富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语法成分是表达抽象意义的实体,特定的语法意义由特定的语法形式来表达。语法意义可分为四个层级。语法研究的任务应是详尽搜集、描写、解释一种语言中的语法成分。根据语言交际的双向性,应建立理解语法和表达语法。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界对“价”范畴属性的认定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配价虽然与句法有密切的关系,但“价”既不属于句法范畴,也不属于句法-语义或语义-句法范畴。动词的价是语义范畴的概念,属于词汇意义平面。词汇意义最终在句法结构中以一定形式体现出来,动词的价可以在句法结构中进行形式验证。  相似文献   

16.
韩礼德首先提出的语法隐喻表面上与词汇隐喻是完全不同的语言现象,前者是指同一意义在表达式上的变异,后者是同一表达式在意义上的变异;但实质上它们都享有共同的本质特征──跨域特征,它们是隐喻现象的两个类别。语言的层次性是语法隐喻产生的前提。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的多层分析证明:跨域特征展现在概念语法隐喻的词汇范畴、语法级阶、语义功能成分和语义过程等方面,贯穿于意义表达选择的各个层面;并同语言层次之间的关系一样,从语义过程到词汇语法各选择层之间呈层层体现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们在教学和翻译实践中积累的材料,即以清代满文文献中的词组或句子为依据,来讨论满语中的格位范畴。文中的大多数例句引自满文资料,少量引自满译汉籍。 格是语言中的语法范畴之一,是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名词、代词(包括可作名词用的数词、形容词、动名词等)在语言结构中同其他词类的种种关系。作为语言现象存在的格位范畴,在表现形式(即形态学方  相似文献   

18.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一般认为汉藏系语言没有形态变化或形态较贫乏。本文概括归纳出了数、人称、格、态、时、式等彝语语法范畴并进行了分析论述,反映和揭示了彝语所特有的范畴及其特征。这些语法范畴是彝语具体特征的集中体现,从中可看出形态变化也是彝语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语法化是指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向虚义转变,其功能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的演变过程。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观化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机制,语法化的动因和语用推理密切相关。说明语言演变不是源自语言自身,而是源自语言的使用,其演变机制跟人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伍伦全备谚解》中同位结构的语义属性与语法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位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连在一起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所指为同一对象,处于句中同一语法位置,同位成分之间不能插入任何虚词。根据同位成分的词汇意义、功能意义及结合方式,《伍伦全备谚解》中的93个同位结构可分为说明型同位、陈述型同位、评价型同位、强调型同位4类。进入同位结构的同位成分只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同位成分在句中是同一概念,可以转化为判断句。其语序受语法特点与认知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