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和谐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中国先秦思想家对理想的和谐社会也做出过描绘.伟大导师马克思更对理想社会做出了精彩论述.现阶段提出构建和谐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且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礼乐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和谐是以礼乐文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传统的礼乐文明是构建现代礼乐文明的重要来源及基础.礼乐文明有助于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4.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而和谐社会观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中。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文化体系,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通向和谐社会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和合文化或和谐文化,把和谐视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西方文化通过对竞争、冲突和矛盾消极后果的反思,意识到了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三种文化体系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措施和方法.中国当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以当代中国现实为依据,对这三大文化体系中的和谐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理念,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伟大的思想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既是“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通过阐述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分析儒家“天人合一”理念所蕴涵的“和谐社会”思想,提出儒家“天人合一”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当前我们要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这一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掘促成和谐的积极因子.而儒家优秀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体,其丰富的思想精华,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下,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形式上不断地更新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来做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的弘扬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基本保障.而家庭美德教育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变化,家庭美德的建设出现了一些淡化弱化的新问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文化,建设和谐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举措,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认为充分吸收古代儒家伦理思想精髓,对于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先秦儒家“和谐”伦理中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个人自身身心和谐的思想,简要论述了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核, 是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至高境界和最高理想,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民族精神.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文化基地,理应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以和谐来审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始终坚持对先进文化的弘扬,这对于建设和谐校园,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和谐人际关系还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习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际和谐的思想,对于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对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具有根本的现实指导意义,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是和谐社会的最高表征,对域外文化的借鉴是和谐社会前进中的润滑剂,人内心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基本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5.
人际和谐交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际和谐交往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际和谐交往思想,其中老庄思想独具特色,他们倡导人际交往的和谐,试图消解人际冲突,提出"慈"、"不争"、"信"、"贵和"等人际和谐交往道德原则。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消解社会矛盾和人际冲突,有利于淡化人际交往的功利性,有利于正确对待名利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细胞,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在于社区,众多社区的和谐构成整个社会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建设和谐社区理念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重新挖掘传统和谐思想宝贵资源的良机,尤其是以儒家和墨家为主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代和谐社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积极因素,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思想,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认识与借鉴这些积极因素,对于土家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恰当地把握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将使土家族文化实现传承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屈原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屈原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源远流长。其"忠君爱国",昭示着中华民族的魂魄,引领着亿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其可贵的和谐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和谐精神文明的宝贵遗产,同样也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和谐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世界、和谐中国以及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人身心的和谐方面形成了很好的思想。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进行梳理、审视,充分吸收和借鉴“和”文化的宝贵资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和谐在中国文化史上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所提倡的修身为本促进身心和谐,推崇忠恕仁爱追求人际和谐,重视群己之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提倡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等和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