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根本属性。这种根本属性通过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自主性和依存性、创造性和平凡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表现出来。实践性是理解人的主体性生成的基础。在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为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被人们认为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理解,其实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有其特定背景和内涵的。我们应该从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发展脉络来理解人的本质,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句话上。马克思是在现实和理想的纬度来阐释人的本质的,而且他找到了实践这一理想向现实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4.
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7-14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及当代意义有以理解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论文力图表明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之论域的开展,不仅以对黑格尔观念论的“翻转”为前提,而且以瓦解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为前提;这一基本建制的核心是“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内在性中意识的存在特性通过主体性被规定。马克思哲学唯经由“对象性的活动”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方始开启出主体性问题的全新境域———在这一境域中,才有可能来谈论“不是主体”的“主体性”,亦即完全不从属于意识之内在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安秀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70-74
马克思全部学说的核心和归宿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的毕生追求和心血所在。马克思从未抛开社会的发展孤立地谈人的发展,他所追求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统一。只有立足于马克思的原著,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脉络,才能对其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思想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着我国的社会格局,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实践主体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表现在主体认识能力增强、主体知识结构多元化、主体心理结构复杂化、主体能动性和主导性也在发生着变化.虽然主体发生巨大变化带来了积极面,但也存在消极作用,因此要求重新思考和定位人的主体性原则,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倡导合和之道,秉承中庸之道,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构建中华文化认同体系,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促进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2):71-75
人的主体性一直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主体性在人类的教育史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神学时期的人主体性压制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的人的主体性的理性化阶段———后现代时期的人的主体性的消解阶段。人的主体性的培养涉及到人的学习创造性及原创性的开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的时期 ,这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目的。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给我们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的培养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韩民青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提高了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竞争意识的提高.同时,市场经济也导致人的主体性异化,形成信仰危机、理想淡薄、道德滑坡.我们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倡导文明进步的主体精神,重视树立正确的信仰、理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尹建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4-56
在马克思早期进行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他所关注的。从《莱茵报》时期到批判黑格尔哲学,最后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都可以看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学说。 相似文献
10.
1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最高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应完整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正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2.
陈曙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4):77-81
"人是什么"一直是哲学家们追问而未解的"斯芬克司之谜".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出发才破译了这一千古之谜,达到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而马克思科学解答人学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即从唯心史观为基础的方法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感性存在转变到感性活动;从既定本质上升到生成本质;从单一本质过渡到多重本质;从纯粹理想回归到现实生活;从自我确证跨越到对象互释. 相似文献
13.
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李永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119-121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并非空中楼阁,它是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思想中脱胎而来,其直接创生地就在于青年黑格尔派。尽管青年黑格尔派时期对于马克思而言,是匆匆而过的阶段,但更是不可绕过的阶段,因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主体性原则蕴涵了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之出发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体性理论最为直接的初始地平。透过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等人的主体性思想,可以发现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其他成员之间在主体性理论上的内在关联以及马克思主体性理论形成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主体性是在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经济时代实践方式的变革会对人的主体性产生深刻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实践手段的智能化、实践方式的虚拟化和分散化以及实践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既有可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张扬,也有可能使人的主体性削弱.主体性的命运取决于人类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科技、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成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道德自律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归宿 ,但仅仅从经济和法律角度出发不能最终解决自律问题 ,真实的主体才是道德自律的起点、前提和基础 ,主体的最终解放才能做到道德自律的最终落实。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未能提供和揭示道德自律的真实主体。马克思从实践角度、社会关系角度、历史发展角度揭示了具有自觉能动性、创造性、自主独立性的真实主体。总结并落实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对道德自律的真正落实 ,从而搞好道德建设具有根本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的主体性的澄明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中,哲学家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来理解主体和人的主体性,科学地揭示和说明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了主体性理论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8.
ZHANG You-liang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活动首先是从研究人的本质开始的,然后才深入到其它领域和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的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历史观通常被理解为"阶级斗争论""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种解释模式,这是马克思历史观发展的延续和统一。目前人们大多以"人本主义"的文化结构来解读马克思历史观,看似高扬人主体地位的背后其实是人的价值的缺失和实践的不在场。要想深入探讨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质,问题的关键还应该在于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意识,以人的"在场"问题为核心观点,表明人的本质通过劳动实践生成,整个社会历史也是向人而生并通过实践创造发展的,进而明确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性运动,在实践中也具有现实趋向性。 相似文献
20.
姜佑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33
历史之为原则,或者说历史性成为存在论的基本视域,意味着根据意识与历史意识在哲学基础中的相互融合,这是一个经过奥古斯丁、维柯等关键环节,而后在黑格尔哲学中首次真正完成的漫长过程。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原则的决定性差别在于,世界历史的根据及其历史性是建基于思辨思维还是建基于感性活动。在本文当中,对这一差别的指证是特别依循主体性问题得到贯彻的,因为在我们看来,“思辨主体性”与“对象性本质力量的主体性”之间的差别是马克思与黑格尔上述历史原则之差别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