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常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4):39-40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两个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要注意文化的差异性。此文通过例举几则实例,讲述几则商标翻译中的规则及技巧。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蒙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障碍即可译性限度问题是突出并值得深入探讨的.因此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通过对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来说明可译性限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解决好可译性限度问题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丕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6):10-11
引申法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灵活运用引申法,不仅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更能使译文入木三分,锦上添花。本文试从词、词组和句子三个层面,辅以中英文例句,并通过比较,来探讨如何在英汉互译中进行语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从黄忠廉和白文昌两位大家主编的《俄汉双向全译教程》一书中总结的全译七大方法为出发点,以本人课上应用翻译实践材料为基础,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论述全译的七大方法策略,同时,简明扼要地阐述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5.
魏春枝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4):37-38
汉语在翻译成英语过程中的迁移作用在词语、语法、习语、成语和谚语等很多方面有正负二个方面的影响,正向迁移有正面的推进作用,负向迁移有负面的阻碍和制约作用。所以,英语教学应当运用科学方法,要特别重视语言基本技能培训,切实运用正向迁移作用,还要尤其重视英汉语言文化不同的讲授,从不规避负迁移造成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书名是读者了解一本书最直观的方式。作者往往需要通过一个简单的书名来表达整本书的核心内容并且吸引读者的眼球。一个恰如其分的书名能够为一本书增添不少色彩。然而,面对已有的中文或者英文书名,译者应当在不改变作者原意的基础上,跨越极大的文化差异,翻译出让双方都可以理解的书名,并且在纷繁复杂的翻译方法中,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式。本文主要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分别从书名的英译汉以及汉译英两方面对书名的翻译方法即音译与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结合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浅谈英汉礼貌语言与文化价值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咏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2)
阐述了语用学中的六项礼貌原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及同情准則。并围绕这六项准則及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性,从“礼貌与隐私的关系,礼貌同‘脸’、‘面子’的关系“等六个方面切入,详细论述了英汉礼貌语用与文化价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词牌英译方法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牌是词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了众多的典故、人名和地名等内容。本文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词牌英译为例,将其词牌英译归纳为直译、音译、意译和加注法四种方法,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跨文化翻译理论的有关内容,指出意译法是其中较为合理的一种翻译方法,而直译法与音译法无论在传达原文文化内涵还是在读者接受方面都不足取。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汉互译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然而,在英汉互译中,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常常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语言习惯的差异、文化概念的缺失、审美差异以及法律、政治、经济等体系的差异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英汉互译的准确性和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需要加强文化视角的理解和应用,找到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英汉互译中常见的文化视角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庆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60-61
英汉习语的修辞方式是英汉两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和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基于英汉民族多方面的文化差异,在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确切地传达原文的含义,更要体现原语强烈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较深的对英汉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比较分析两个民族的异同,从而更加准确、灵活地进行翻译.本文通过英汉修辞中的比喻来分析对比英汉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明代四夷馆与朝鲜王朝司译院,在历史的当时,都是官方设立的译学机构,主要目的是培养翻译人才,翻译朝贡国家的往来文书.这两个机构的性质、任务相同,但学制、教学内容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2.
13.
黎晓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Z1):163-165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请求言语行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从社会、语言、文化三个层次,探讨了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存在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周艳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64-168
在个案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从意象、词汇、文化等角度探讨了壮族嘹歌壮语英译策略。指出译者应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意象保留、移植、转换、浅化、省略、增加等意象翻译手段传递原文的意境,力求保留嘹歌的语言风格与本土文化特色,再现嘹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冗余信息的处理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翻译领域对冗余信息处理的研究较多繁多,成果丰硕,但研究多集中于顺译,而很少有学者关注回译过程中的冗余信息处理。本文在语言顺应论的指导下,从语言的形式与语义负载角度分析原文、顺译文及回译文三者间的冗余度变化,并提出汉学回译中冗余平衡的翻译策略:顺应语言使用习惯,调整形式传输负载;顺应读者的文化语境,调整语义传输负载。 相似文献
16.
情态动词用于表达说话人对当前命题或命题所涉及情境的观点或态度,它包含了说话人的意图和意愿。本文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维语小说《昙花梦》中的情态动词进行了考察,探析了“可以”在维语中的对应形式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7.
许美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Z2):131-132
从习语的来源及使用情况,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对英汉习语之间的差异作一探索.翻译时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尽可能地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及特色、使用情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20.
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生态文化、器物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以及语言文化方面阐述了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并提出了一些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