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耄耋议养生     
我六七十时候,一位澳大利亚漫画家见我身体硬朗,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说:“有两条,一是多运动,二是万一想不开,别找上吊的绳子,找杯酒喝算了。”我说的运动,指的是体育运动。没想到经几次政治运动,就有那么一个人说我是“运动员”,因  相似文献   

2.
风为裳 《女性天地》2010,(10):36-37
“许三多”入红太狼之口 在朋友生日聚会上认识了许东,他居然同时是我几个女友的“姐妹”。我悄悄问女友他的性取向。女友嘿嘿嘿地坏笑,说至今无人把他拿下,取向未明。我“哦”了一声兴味索然。女友赶紧又加了一句:“不过,从没见他跟男人有什么不正常的交往。  相似文献   

3.
老王住了一段医院,回到单位后,平日来往较多的一个同事见了他之后,说:“实在对不起,你有病的那一段,我正好事情太多,没有去医院看你,千万不要见怪。”老王听了,便笑着说:“没去就没去,我怎么会因为这个见怪呢?”按说这事情也就过去了,老王的确没有因为同事没去医院有什么想法。但是第二天,那个同事见了他又说:“实在对不起,咱们的关系没说的,你有病我没去医院,你可不要多心啊?”老王一听,心里便有一丝不快:你没去医院,我并没说什么,也没想什么,我怎么就多心了呢?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他还是对同事说:“你把话说…  相似文献   

4.
捡漏儿     
我徒弟不知道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个新爱好——收藏,我问他收藏门类,他说:“花钱少的,”问他投资金额,他说:“一百块钱以内:”收藏跟收破烂的差别就在这儿了,但他坚信在这一行里能够通过“唾沫粘家雀”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5.
1.唯唯诺诺儿子;“妈妈,什么叫做唯唯诺诺?”妈妈:“嗜——就是指那些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嘴里常说;‘对、对、对’的人。孩子他爸,我解释的对吗?”爸爸:“对、对、对。”2.但足小学生在说故事:“猫见了老鼠,便成了老虎,但是见了老虎,又变成了老鼠……”有人问他,这个“但是”是什么?他想了想,答道:“这是一种比猪大而比鼠小的动物。”3爱、_,老师为小朋友讲解“爱”字,指出有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最后要小朋友用“爱”字造句。小东在黑板上写道:“爸爸爱吃牛肉。”小琴写答:“妈妈爱花。”…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老年世界》2010,(2):30-30
调教 妈妈盘问丽莎关于男友的情况:“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 丽莎指了指爸爸说:“像他那个样子的就行。” 妈妈说:“我花了30年才把他调教成这个样子,” “26岁时他才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阿公阿婆     
睿雪 《女性天地》2011,(1):37-37
阿公常说:“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我总是想不明白,阿公阿婆与割麦插禾有什么关系? 阿公跟我说,这是布谷乌的叫声。它在催促农民及时耕作。原来他说的阿公阿婆,不是指他和他的老伴,也不是山上那让人直冒口水的红果果,而是布谷鸟的声声唱和。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割稻     
侯丽 《华夏少年》2007,(9):81-82
星期日,我做完作业,看到爸爸在磨镰刀。我走到他跟前,问:“爸爸,你磨镰刀做什么?”爸爸看了我一眼,说:“稻子熟了,去割稻。”爸爸抬起头,接着对我说:“亚斌,你也都十三岁了,今天跟我割稻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9.
张君从英国留学归来,我们几个好友为他设宴洗尘。席问,一个朋友不雅的口头禅使他很不快,几次露出厌恶的表情。席散送张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解释说,那句口头禅不过是无所指的语言习惯.听惯了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张君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给你讲一下我刚到英国时的经历吧!”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宝物     
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杲症。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11.
凤凰 《老年世界》2006,(18):26-26
爷爷喜欢吃红烧肉。而且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红烧肉。可是前不久,奶奶去世了。那天,只有我和爷爷在家。我想爷爷好久没有吃红烧肉了,于是就特地为他做了一盆红烧肉。端上桌.爷爷就笑开了:“啊,又吃红烧肉了!”爷爷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突然,他眼泪就掉下来了。我见了,就知道爷爷吃红烧肉又想起奶奶了。果然,爷爷就说:“你奶奶要是在就好了……”我说:“爷爷,奶奶做的好吃,还是我做的好吃?”爷爷说:“你做的好吃!”我说:“好吃,那你就多吃点!”说着,我给爷爷递过去一张纸巾。  相似文献   

12.
一般人认为“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指的是山东省内的东岳泰山。其实,“泰山”是人名,是鲁班的弟子。泰山很聪明,干活总是别出心裁,结果误了事,惹恼了师傅鲁班,被撵出了“班门”。时遗一年,鲁班见集市上摆着精巧的竹制器具在出售,他万没想到,这些竹制品竟是他赶出师门的徒弟泰山所制造。为此,鲁班愧悔地感叹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相似文献   

13.
董智勇 《老年人》2008,(2):53-53
这几天,“契约精神”这个名词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那是因为听了一次海归学者的演讲。当时,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国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我说:四个字——“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天制作陶器,夏天耕种,他把自己比做虞舜。一位智者听说了就去见他。他对智者说:“义就是义罢了,哪里用得着去说它呢?”智者说:“您所说的义,是有力气就帮人劳作,有了钱就分给别人使用吗?”他说:“有那个意思。”智者说:“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更多其他的人...  相似文献   

15.
程应峰 《老人世界》2013,(11):29-29
这是我一位患肺癌的同事,在临终前几天跟我说的一个故事: 一名妇女发现三位老者坐在家门口。她不认识他们,就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但各位也许饿了,请进来吃些东西吧。”老者问:“男主人在家吗?”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老者答:“那我们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16.
1.长效药方一位退休老海员在几家报纸上刊登广告,宣传他有一种永远有效防治晕船的药,谁给他寄上三克郎,便可以得到这种药方。数以千计的人给他寄来了三克郎,但收到的却是一个极简单的药方:“请留在陆地上!”医术高超三个医生向人们争夸自己的医术高超。第一个说:“我给一个男人接上了胳膊,他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棒球手。”第二个说:“我给一个人接好了腿,他现在是世界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第三个说:“你们的都不算奇迹。我为一个白痴接上了笑容,他现在已经是国会议员了。”3.新病源“我发现了一个新的疾病传染源。”“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东伟 《当代老年》2011,(4):38-38
山上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有一天,来了两个少年向他求教。大师喜欢清净,因此对收徒向来很严,他见两少年诚恳,便往下面一指,说:“山坡上有一棵果树,你们一不许爬树,二不许摇树,三不许用杆子打,谁能把果子摘下来,我就收谁为徒。”  相似文献   

18.
成成有1.7米高,大咧咧伸出手,自我介绍说:“我是一个影帝。”我问:“你演什么?”他说:“我以前演一个有钱又霸道的坏蛋。”  相似文献   

19.
朱瑞华 《老人世界》2008,(12):22-22
1968年,我下乡插队。在农村,老乡们不叫我名也不喊我姓,都称我“大夫”。我何负此雅?这要从头说起。一天早晨上工,刚到生产队,就见保管员一瘸一拐地对我说:“我昨晚睡觉受风了,腿疼。”我对他说:“我跟一位医生学过针灸,有一定基本功,我给你扎两针吧。”开始他不同意,但腿疼不减,走路困难,无奈之下只好半信半疑答应了。  相似文献   

20.
已届老年的我,一次在街上走,见一男青年把头发左右剪成短发,中间从前到后留成条形长发,头发竖直,染成红色,状如鸡冠。我实在看不惯,便对同行的儿子说:“看,那人的头发,什么玩意儿!”儿子笑曰:“这有什么?发型也是一种装饰。人家留这样的发型,这又妨碍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