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就业和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进步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进步的经济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而农村社会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民就业和农地流转,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农村社会进步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宁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宁夏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夏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两型”农村理论内涵与标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遵循“自然和谐”、“理性破坏”、“两型发展”三阶段演进规律,现处于“理性破坏”发展阶段,面临资源利用低效率、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窘境,迫切需要走“两型”农村发展道路.“两型”农村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强调“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耦合增长,由低物质化与高幸福感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来实现,体现经济绿色化、资源集约化、环境生态化、社会和谐化.“两型”农村标准凸显“四化”理论的内容,因而,建设“两型”农村应促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提高资源的集约化水平、提升生态环境友好程度、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2012,(8):249-250
乔海曙、王桂良撰文《"两型"农村理论内涵与标准构建》指出,为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我国农村尽快向"两型"农村转变,走低物质化与高幸福感相统一的发展道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具体实践中实现"四化"即经济绿色化、资源集约化、环境生态化、社会和谐化。1.促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首先,必须明确追求劳动财富是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关系。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一定要从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出发,建构科学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政策体系。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只有很好地满足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才是有效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增长较快、效益比较好,但经济的繁荣集中表现在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不仅制约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本文从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玲 《东南学术》2011,(6):126-135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和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日益凸显,根本原因在于农村文化自身的落后性。重建一种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农村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对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必要性、机遇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了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1234"对策。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县域经济的发展 ,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县城经济发展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既要重视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注意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 ,从而使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县城经济发展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既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使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市农村资源有较大优势,但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却存在生产工艺落后和科技含量低问题。在国家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又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一条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辩证关系 ,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存在交通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综合运输方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交通基础建设的整体功能落后 ,对人口的质量影响大 ;交通资源利用率低 ,影响交通消费的提高 ,四个方面的交通与经济不协调发展的状况。因此 ,需要从体系、结构、布局等方面入手 ,尤其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事业 ,促进交通、经济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极大地束缚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限制了农村土地的流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尤玉平 《兰州学刊》2006,(9):142-143,157
从广义角度理解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重新审视我国当前农村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便于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有效的技术支持。研究结论认为: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不能有效支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农村经济所需的大规模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广义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非对称性结构,需要政府对其相关制度进行合理的配套设计;只有有效而全面地发展农村教育,才能使农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农村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恶化,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村是我省两型社会建设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两型家庭、两型农业,建设县域生态田园城镇体系,创新农村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绿色补贴机制、物业化管理机制等,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在农村地区的纵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快以区域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 ,必须真正确立快速、高效、协调、可持续和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 ,以避免把单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看成发展 ,避免以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来换取经济指标 (如GDP、GNP、NI)的增长。发达的地区域经济 ,必须有发达的农村经济 ;富裕的农村经济 ,必然有富裕的农民。当前 ,尤其要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 ,使城乡差异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均衡推进、协调发展 ,最终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张琳 《学术论坛》2007,30(12):199-201
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很早就提出了通过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同样,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之间也存在着紧密联系.如何使农村教育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和分析美国的农村学校运动,希望能给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美农村金融体系,发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农村金融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供给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增长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对应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农村社会救助型保障制度构建、农村社会保障萌芽、农村社会保障曲折发展等变迁.构建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快经济发展,为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供资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投资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素质教育目前仍然十分落后 ,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为了全面推进农村素质教育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 ,以早日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重大问题.由于人口再生产过程中的惯性和大力控制人口过速增长的实践,中国老年人口的绝对量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是首当其冲的.人口老龄化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它是关系到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农村逐渐凸现.然而对于我国来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并且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将逐渐成为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