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而我国周边的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为此,中国应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开拓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市场,建立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交流的长效机制,保障能源长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永胜  赵早 《理论界》2005,(10):186-187
中国应突破原有的那种双边的以获得石油为主的能源外交模式,走亚洲能源合作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亚洲国家在能源合作上有共同的基础和意愿,亚洲能源合作前景美好、意义重大.中国在推动亚洲能源合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应积极推动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3.
亚太大国高度关注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制定了相应的能源安全战略,并采取积极行动,导致激烈的能源争夺正在中亚地区展开。中国可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基础,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外交,构建有效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与稳定同时,构筑起西部周边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为保障能源安全,寻求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亚国家能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需要通过能源贸易来提升经济实力;俄罗斯能源丰富,恢复经济需要稳定的能源出口国,中国是其最佳合作伙伴。为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能源深层次的合作,以及提高中国在能源定价方面的话语权,需要中国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加大能源安全防护合作,探索能源贸易合作新方式,加快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人民币”体系,构建能源合作新机制。此外,要发挥新疆地缘优势,建设中国陆上能源安全通道网络。  相似文献   

5.
国际合作与中国能源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的努力已经成为冲击全球能源市场乃至亚洲地缘政治版图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严峻的石油安全问题将深刻影响到中国在亚洲以及全球政治和经济中的角色。在国际能源博弈中,通过国际机制、国际组织建立国际秩序,增进相互依存,最大可能地改变石油博弈力量结构,是中国有效维护石油安全的务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与世界能源安全形势紧密相联,深入分析与切实把握世界能源战略格局的基本状态与未来走势是确定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前提。维护我国能源安全,需要结合全球化背景下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利益分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应当遵循能源安全、和平解决争端、非歧视以及过境自由和无害通过的国际法原则;直接投资模式和产品分成协议是双方合作的主要法律形式;国际条约、政府间协议及企业间协议、资源国的国内法以及国际惯例构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的法律依据;要避免或解决能源争议,必须对争议的类型、原因、解决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以及解决争议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8.
制定能源安全战略和政策需要,首先要从能源安全的概念和范式出发,探讨能源安全的内涵和特性.维护能源安全,国家需要在减少对国外能源依赖的同时,全方位参与世界能源资源的竞争和国际能源安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刘雪莲  卓晔 《社会科学战线》2020,306(12):172-181
中亚国家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中亚国家国内政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形成了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治风险,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潜在威胁。国家能力是导致一国国内政治风险的重要因素,根据迈克尔·曼关于国家能力的定义和分类,本文从专制性权力和基础性权力的角度对中亚国家的国家能力进行分析,阐述中亚国家国内政治风险的具体表现及后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中亚五国的国家能力及其可能产生的政治风险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并立足于国家能力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印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传统的双方各自为政的做法不能很好解决自身的能源不安全问题。如果双方从战略高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推进能源合作,必将对自身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石油能源体系存在的自身不可克服的三大矛盾是“后石油时代”引起能源危机的客观经济根源。从我国国内石油资源禀赋的状况和获取外部资源的政治环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能源体系难以支撑和平崛起的进程。为此要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构建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为和平崛起创造稳固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是全国工业化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已由原来煤、电、石油基本自给的地区转变为煤、电不足和石油输入地区。而与中国东北地区接壤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则是世界上能源最丰富的地区,从资源、区位、发展前景等多方面考虑,俄罗斯东部地区具有融入和参与中国东北地区发展的充足条件。为从区外提高东北地区的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是促进贸易畅通最重要的内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贸易便利化合作面临着诸多障碍,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对贸易便利化认识存在差异;贸易安全问题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缺乏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贸易便利化所需的基础设施不足,资金投入难以保障;通关效率低下等。破解措施主要包括:做好总体规划,搭建合作协作机制与平台,加快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海关口岸管理合作,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协作平台,以我国为主导推进各国海关合作和改革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区公共产品的视角分析俄罗斯能源战略与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的关系,可以看出,在维护地区能源安全与稳定这一点上,俄罗斯和其他东北亚国家无疑具有共同利益,这也是俄罗斯参与东北亚能源安全公共产品进程的根本出发点。如果俄罗斯和其他东北亚国家能够着眼于建立地区能源合作体系的长远目标,并将获取能源的竞争动机转变为增强能源安全的共同政治意愿,尽早建立地区能源安全合作机制,不仅有利于俄罗斯实现油气东扩战略,也有助于为未来地区能源安全公共产品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中美两国具有共同挑战和共同利益的重要合作领域,能源合作已逐渐成为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能源和气候变化成为奥巴马政府内外政策中仅次于推动美国经济尽快复苏的优先议题,同时能源和气候变化也成为中美关系的支柱之一,并对中美关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关能源合作现状及奥巴马政府能源新政的基础上,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提出了中关能源合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能源的战略性特征,使得大国围绕能源产地的争夺成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重要内容。能源出产地是地缘政治的结点地区,通过考察全球石油分布、供应和需求版图可以看出,主要石油产地如中东、中亚、非洲地区,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争夺的主要目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通过影响和控制这些地区,不仅可以确保本国的石油供应,而且具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地缘战略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7.
苏华  康岚  王磊 《人文杂志》2015,(3):43-49
由"雁行理论"发展而成的"雁行模式",在二战以后的东亚各国及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形成了"东亚奇迹"。新时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研究中,作为区域产业合作的典型模式,"雁行模式"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投资以及产业联系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中国与中亚国家,依据"中国东部-中国中部-中国西部及中亚国家"的梯度发展层次,构建中国-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的"雁行模式",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产业合作提供参考,以期有助于在未来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雁群阵型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2002-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能源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贸易网络联系紧密度增强但具有不稳定性。能源贸易分布格局呈现"马太效应",德国、俄罗斯、英国、中国等少数国家成为中心国家,而阿富汗、伊拉克、卢森堡、摩洛哥等多数国家处于外围地位。在能源贸易的影响因素中,地理距离、制度距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业化阶段差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系数逐渐增大;共同语言基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系数逐渐减小。"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应从广泛拓展国际合作、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贸易标准等方面降低能源贸易壁垒,优化能源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安全的俄罗斯、中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尤其是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从能源安全上考虑,来源地应该分散化、多元化.为此,中国应开辟俄罗斯、中亚新的能源供应地,通过加强与俄罗斯、中亚能源合作保证中国未来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中国能源国际战略的改革与调整的六个方面,即:资源控制与权益分享的合理定位,政府支持与市场操作的优势整合,现货供应与能源金融的双重保障,陆上开发与经略海洋的战略综合,双边合作与多边协商的双管齐下,利益诉求与责任意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