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在近代中国史的地位在于他的思想启蒙活动.他所介绍和主张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他主张:保障公民自由是民主宪政的根本目的;通过代表制建立责任政府是民主宪政的基础;并强调法治是宪政之下的法治,不仅治民,且要治官.严复先生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艰巨性的认识不是保守,而是睿智.  相似文献   

2.
民主也必须宪政--对民主与宪政关系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英 《晋阳学刊》2004,2(6):14-16
现在习惯的做法是将民主与宪政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民主作为宪政的前提或基础,但如此只是对民主与宪政关系一个方面的理解,我们常常忽略掉的更为重要的是,宪政对民主缺陷的克制.如果没有宪政的克制,极端民主产生的结果则是可怕的暴政,因此民主要保持适度就必须是宪政的.  相似文献   

3.
杨晓畅 《北方论丛》2013,(1):143-149
自美国立宪时期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围绕“宪政还是民主”产生争论以来,两者之间的张力即成为现代(特别是美国)政治法律思想史的一大主题.罗尔斯后期的宪政理论,一方面继承了“二元宪政民主”理念这个美国宪政模式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对其进行了独树一帜的发展.他通过来源于政治传统的社会共识这个中介,将变动不居且具有“多数暴政”倾向的“民主”纳入到相对稳定且保障“宪法根本”的“宪政”框架之中,从而较为有效地弥合了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伟大创举。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是经过长期艰难探索才逐步形成的。民主联合战线的“革命的民众政权”的构想和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实践 ,是中共早期对政权模式的探索 ;“人民共和国”及“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萌芽 ;基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政权模式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雏形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和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形成的标志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的制定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更臻完善的体现。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相因相成。  相似文献   

5.
论民主与宪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利 《江汉论坛》2003,2(9):56-60
宪政即民主是我国长期流行的一个观点。本文通过对民主与宪政历史、内容等问题的探讨,认为民主与宪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渊源、内涵、价值取向和人性预设。民主是一种有关主权归属的理论,价值取向偏于平等,蕴含着人性善的假定;宪政是一种有关控制国家权力的理论,以自由为其价值取向,蕴含着人性恶的假定。在某些方面,民主与宪政存在紧张关系,但两者更多的是一种相互补缺、矫正和强化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民如何"现身"--从宪政民主到程序民主的思想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对其主体--人民的论证.在宪政民主的视域内,人民实际上被"虚置"了,其地位和作用是隐晦、消极.多元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宪政与人民这两种话语之间的相互需要程度与日俱增.哈贝马斯基于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危机,提出一种程序主义的商议性民主理论,通过沟通理性,把"人民"建构化于既有的宪政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通过反对"大民主"和专制制度形成的民主理论是其宪政民主观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提出并坚持的法治必要性、法治原则以及权力分立和权力监督、注重程序等重要思想构成了邓小平宪政法治观的基本内容.对个人利益进行保护的主张、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要求人的解放以及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张,反映了邓小平的人权观.邓小平的民主、法治和人权观念为宪政理论提供了基础性的准备.邓小平曾经倡导和领导人民践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则是当今中国宪政实践的最初源头.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宪政思想之"变"主要表现在他对近代中国宪政模式的选择和设计上,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回归君主立宪,走向开明专制,最后拥护共和立宪,这反映了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理性思考 ;"变"的背后 ,"不变"的是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和坚持民主宪政、坚持渐进改良道路、坚持国民性改造的一贯主张."变"与"不变", 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为我们今天的宪政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人类伟大试验.但国内学界流行一种静态的和以偏概全的民主观,把民主的某个特征等同于民主本身,又忽略民主自我丰富的潜力,结果导致对民主的许多误解.本文从决策层面的多数裁定原则、多数暴政危险、民主基于对人性的多侧面认识、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四个方面阐述民主的要义.  相似文献   

10.
蒋传光  李乾宝 《学术界》2007,19(2):25-34
不管“宪政是民主政治”的观点,还是“宪政是宪法的具体实施状态”的观点,或“宪政是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制衡及对人权保护”的观点,都无法得出“宪政是什么”的满意答案;而传统的三种综合回答“宪政是什么”的思路,也陷入了“宪政客观属性回答法”。鉴于此,以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宪政价值的分析及分类,对“宪政是什么”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指出了民主是宪政的灵魂、宪政制度建设中的民主根本表现形式、宪政建设中的政府与民主等三个方面重要思想.把握毛泽东宪政思想的活的灵魂以指导今天的宪政建设,我们的宪政建设才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阶段,才能更好的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人性的尊严与捍卫民主的价值。一般的说,公共政策过程要同时满足"民主"和"效率"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而实现公共政策民主价值的途径则需要将其过程置于宪政的架构之内。从宪政发展的历史来看,西方国家宪政的历史较长,理论也较为成熟,其公共政策的宪政精神的核心是基于多元民主的"控权"与"保障权利"。相比之下,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宪政制度的历史则较短,内涵也存在差异。鉴于此,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与宪法的逻辑关系成为构建宪政精神的关键理论前提。而培育政策制定主体对宪法权威的信仰和忠诚,则是构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宪政精神首先应该遵循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韩裕庆 《学术论坛》2007,30(8):34-38
人大质询制度与我国宪政制度紧密相连,随着宪政制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大质询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与机制,是行宪的制度保障,是权力监督的制度安排.但是,人大质询制度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常态稳健地运行,究其根由,盖因为宪政观念的淡薄和质询宪政制度的局限.因此,实现人大质询制度从非常态运行到常态运行,必须强化宪政理念,完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曾受过系统的英美现代思想教育。但自二次革命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与革命方法有了明显的转向。他认为党员和民众的自由太多才导致革命的失败,只有采取集权的办法才能取得民权,只能由国民党一党训政,才能平稳转向民主宪政。  相似文献   

15.
的:民主强调的是权力的归属,宪政强调的则是对权力的限制;民主的重心在于公民的政治参与,宪政的重心则在于对公共权力的有效限制;宪政固然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基础的,但宪政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的民主政治,而是一种更高形态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是国民党统治的最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又是对国民党的有效制约,其中的民主成分为民主力量争取宪政民主提供了武器。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国民党既不肯也不敢抛弃,但也不愿实行,而是采取武力压制与不断开宪政支票和不断拖延相结合的办法,这使其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从革命到改革、专政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成长过程,始终是现代性取向和主导的历史.社会主义宪政在曲折成长中积累了丰富的宪政资源和经验.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系统结合;制定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有序统一;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和自由发展内在一致;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和与时俱进有效互动的现代性成长经验.  相似文献   

18.
徐复观的权力观以权力的归属、行使和权力的范围、限制为问题框架,把民主与宪政分别视为解决这两大权力问题的制度方案,并力图将二者整合为一体.就理论定位而言,其权力观的基本理论取向是在民主与宪政之间.  相似文献   

19.
公民权利作为法律权利一经诞生,就与宪政民主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公民权利是宪政的出发点和价值所在,公民权利构成宪法和完政的主要内容.公民权利是宪政的基本目标,现代宪政价值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公民权利.公民权利的发展依赖宪政的发展,公民权利的价值需要宪政来张扬,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宪政来保障并且也只有宪政能实现这一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丁萍 《理论界》2008,(6):90-91
宪政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排斥任何人的民主政治。它指向一套确立与维持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活动的有效控制的技术,旨在保障人的权利与自由。本文从什么是宪政这一问题出发,对我国近百年的宪政进行反思,探讨我国目前的宪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