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力求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让儿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应在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要构建充满活力的品德课,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要通过每节课或每项具体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  相似文献   

2.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主体性教学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自主性、合作性、民主性原则,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主体性教学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自主性、合作性、民主性原则,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那么如何有效地育人呢?笔者认为要根据该课开放性特点,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超前准备,延续拓展,方能增强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课程改革后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目的在于丰富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是影响体育选项教学的隐蔽因素,体育课题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基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选项教学的特点,主要从人的主体性视角审视学生与教师的主体性对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影响,旨在为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目标实现内在统一,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但是,当下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育仍流于形式,造成的原因有好多,需要我们去寻找,去研究,去改正。  相似文献   

8.
“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习为本,学习以学会学习为本”是“三为本”教学思想的概述。“教学以学生为本”是“三为本”教学思想的核心,“学生以学习为本”是“三为本”教学思想的基础.“学习以学会学习为本”是“三为本”教学思想的目标。“三为本”教学思想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有助于元学习能力的提高;另一个是可以便被动性学习转为主体性学习.最终学会学习,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9.
教学系统论、现代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方法论及生物学科的特点等构成了“引导探索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石。教学系统结构的建立,各个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及对于系统运行的调控等项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这样才能从系统整体出发,实现系统目的与子系统目的的统一。以学生为实体的认识思维系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除依赖以教材为实体的知识概念系统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法步骤系统;而教与学是否能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材料、思维方法,也就是说教…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主体性教学是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基于对主体性教学的认识,我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主观努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学生学习和发展得如何,关健还在学生自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教”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学”为“教”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容器,只顾往里面装东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能力,有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发展既是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性教育思想与主体性教育精神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程应贯彻主体性发展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超越性,以保持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大课”“实践大课”“人生大课”,是以“铸魂育人”为价值导向,以“社会现实”为实践观照,以“教学创新”为关键手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新动力。“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发展割裂、教学场景与学生生活世界脱离、协同育人乏力等问题。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高校聚焦队伍建设,找准教学规律,搭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个人道德品性养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德育目标中,教学活动更应该着力关注儿童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简单说,就是用最自然、最接近孩子心灵的方法,在<品德与社会>有限的教学实践中,为我们今天面对的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播下希望的种子,他们会成长为明日社会的健康公民.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学界对“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地研究,涉及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以及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研究等方面。然而,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关于“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方面,还存在研究成果同质化突出、深度性不够;研究成果偏重形而上、操作性不强;研究成果偏重一般性、特殊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课主体性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对主体性教学的内涵理解欠透彻,能够正确认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但沟通不足,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学目标需更加重视、教学评价还有待完善;大学生普遍欢迎主体性教学且还有更高的需要。因此,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建立健全主体性教学体系,从而推进安徽省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谈主体性语文教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主体性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评价取向:坚持“生本”,就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观,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评价内容:坚持“全面”,包括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注重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方式:讲求“多样”,要求注重形成性和定性评价;评价主体:坚持“多元”,注重学生主体的评价,积极发挥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毛蓓蕾说过:“正确的道德认识要以情感为基础,良好的道德动机要用情感去激发,自觉的道德行为要靠情感去强化,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情感去沟通。”可见,情感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当学生的道德认识有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才能升华认识,并逐步内化行为。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用“情”感染和教育学生,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拓展学生的生活渠道,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以“情”孕“知”,以“知”化“行”,全面提高品德教学的质量。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情…  相似文献   

19.
品德的养成是在学生丰富的生活与多元的实践活动中慢慢陶养出来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只有与社会联系,与生活摩擦,与活动相融合的德育才具有真正的作用力。”《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两课中实施主体性教育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个体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两课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两课教学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作风 ,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全面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