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紫 《小康生活》2005,(5):56-56
用食盐涂抹鱼身,再用水冲洗,可去掉鱼身上的粘液。  相似文献   

2.
五寨面鱼     
晓雅 《山西老年》2012,(9):50-50
山西面食闻名全国,五寨县的面鱼便是其中一种。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然后放到蒸笼里蒸熟,再把蒸熟后的面鱼放冷,着色加彩,描线点睛。经过加工处理的面鱼,自然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了。在着色加工的基础上,再用文火烘干,便可将面鱼当工艺品收藏了。经过加工的面鱼,或赠送亲朋,或赠送好友,或给家人外出时作干粮,尽管用途不一,但已经成为一种工艺品了。捏面鱼,过去在五寨县是定在农历七月十五才捏的。相传这是由于元代时,为了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百姓自发地捏面鱼,借传送面鱼传递消息,到农历八月十五起事,完成杀鞑子的任务。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谚:“七月十五送面鱼,八月十五杀鞑子。”这种捏面鱼的活动在五寨便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3.
由湖北省洪湖市府场镇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印保林(网址:www.tbyybL.com)研制出的魔力捕黄颡鱼机日前在洪湖问世。用该机捕捞黄颡鱼,可机到鱼起。它工作时,在水中可发出人工电信号。人工电信号能控制黄颡鱼的神经系统,使黄颡鱼变成“机器人式”的动物,在神经核团的控制下冲出水面,捕捞者只需手持勺子,就可轻松将冲出水面的黄颡鱼捕捞上来。魔力捕黄颡鱼机是针对黄颡鱼能发出“嘎、嘎”响声的特点所研制成功的仪器。该机发出的人工电信号只能控制黄颡鱼,对其它鱼类都无效。一般情况下,在从未使用过魔力捕黄颡鱼机的水域第一次用该机捕捞黄颡鱼,…  相似文献   

4.
丢失的重量     
学了“克与千克”以后,我回家找来许多物品,用弹簧秤称它们的重量。可是有些物品太重,就放弃了。正好爸爸买回来一条重800克的鱼,我把鱼挂在秤上称,结果是780克,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告诉了爸爸,爸爸说:“鱼的水分蒸发掉了,所以鱼变轻了。”啊,原来水分偷走了鱼的重量。  相似文献   

5.
鱼类的保鲜通常用冰箱保存,但常常会改变原汁原味。解决这一弊端,有五种方法:麻叶保鲜用荨麻叶包鱼放在阴凉处,可延长鱼的保鲜时间,但不宜超过24小时。湿草保鲜把稻草或其他杂草浸水湿透,将活鱼放在中间,每隔4小时洒一次水,并遮住鱼眼,鱼能活12小时。滴酒保鲜滴几滴高度白酒在鱼的嘴里或两腮上,使鱼醉倒,然后放进通气的木箱内,置于阴暗凉爽无  相似文献   

6.
鱼苗是从事鱼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体质强的鱼苗,生长快,疾病少,成活率高,养殖效益大。下面我特介绍用“三看法”鉴别鱼苗体质的强弱:一看游动情况。将鱼置入鱼盆中,用手搅动水,使其产生漩涡,优质鱼大部分沿边逆水游泳,劣质鱼被卷入漩涡中。也可抽出几尾鱼苗放入白瓷盘中,口吹水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日本鱼名的多样性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从鱼多用汉字标记,用汉字原意的解释,依据鱼的形状和习性为鱼命名可在汉语辞海中找出根据这三点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日本人用的是和制汉字,使用多种鱼组成成语,日本的"国"字既便是用和制汉字标记,这一点上看到日本文化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又有对自身日本文化的创新。体现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吴萍 《百姓生活》2012,(9):51-51
正鱼肉营养丰富,是很多人喜爱的美食。可是无论煎炒烹炸,想做出一道味道好吃、口感细腻、外形美观的鱼也确实不简单。煎鱼防粘锅可在烧热的锅里放油后再撒些盐,也可净锅后用生姜把锅擦一遍。还可把锅烧得热一点,油温高一点,再放入鱼。鱼遇到高油温表皮会立即变硬,不会粘锅,然后再改用小火把鱼煎透。烧鱼防肉碎在做红烧鱼前,先在锅里把鱼煎透或炸透,油量要大,油温要高。烧鱼时汤不宜过多,一般以水没过鱼为度。不要翻动鱼身,烧制过程中,用勺将汤汁不断浇淋在鱼身上,这样既  相似文献   

9.
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  相似文献   

10.
赵荔 《老友》2010,(12):41-41
冬季的鱼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呆在水温比较高的地方,不喜欢游动;二是喜欢聚集在一起(特别是鲫鱼)。我们可以结合这两点来找窝点,一旦找到窝点,就不愁钓不到鱼。由此可见,冬季打窝若要把别处的鱼诱到窝内是不行的,只有把窝刚好打在鱼的聚集地,才能成功钓到鱼。在我们施钓时,打窝的作用只是起到用香饵把鱼儿吸引过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鱼也会睡觉。因为,鱼没有眼睑,所以不能闭上眼睛。这样看上去好象它从不睡觉似的。大部分的鱼在睡觉时,只不过是在水中保持不动的宁静状态。就象人睡觉时那样,鱼就是用这种方式使它们的身体得到休息。  相似文献   

12.
周明 《山西老年》2009,(4):34-34
鱼类:加热四五分钟用鱼类加工的菜中的细菌很容易繁殖,所以,打包的鱼类一定要加热四五分钟。过长时间加热,鱼中所含的全价蛋白、鱼脂和丰富的维生素等有益于人体神经系统的营养素就会失去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有一字作等形,从自从鱼,应隶定作(自鱼)。自即鼻的象形初文,《说文》自下说“鼻也,象鼻形。”后世作鼻,从自畀声,变象形为形声字。自字本义古书中不见用,甲骨文中有“疾自”(乙26385)的用例,疾自即患鼻疾,可证《说文》对自的说解是正确的。王宇信等同志在《试论股墟五号墓的“妇好”》一文中,解释”已卯卜(?)贞:勿(自鱼)妇好□御□”这条甲骨文时说:“字旧无识。此字鼻下有鱼,当即腥字,《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曰‘鱼臭曰腥’”。说此字为鱼臭的会意字,这是很正确的。察《通俗文》“鱼臭曰  相似文献   

14.
筱军 《小康生活》2002,(9):22-22
马尾松针叶中,含有松节油、二戊烯等,具有杀虫、杀菌作用,可用来防治多种鱼病。当鱼发生赤皮、烂腮和肠炎病吋,可按每50公斤鱼用马尾松针叶0.5公斤捣碎,加食盐50克,拌和青料投喂;或按每亩鱼池用20公斤马尾松针叶,研成粉末,兑水25公斤,向鱼池中泼浇;也可按每亩鱼池水深1米用马尾松针叶35公斤,浸泡在鱼池进水口处,每天翻动一次。这三种方法,对治疗鱼的赤皮、烂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交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相似文献   

16.
深水鱼味美肉鲜,然而,深水鱼如何捕获,却知者甚少,总以为不外乎是“用网打捞”。其实,深水鱼都是潜水渔民在海底逐条捕捉上来的。活跃在南沙深海处的潜水渔民,大多来自广东省下川岛川东村。川东村有28艘远洋捕捞船,村里的中壮年有200多人从事潜水工  相似文献   

17.
智吃东坡鱼     
张林 《可乐》2010,(2):25-25
苏东坡喜好美食,自然也就喜欢研究美食。他为了吃到入味的鱼,想出了在鱼身两侧用刀划上几下,一来烹调方便,二来入味,三来鱼不但形状完整,还胖乎乎的十分诱人。这道精心研制的菜不但苏东坡自己爱吃,他还喜欢用来招待镇江金山寺住持佛印。佛印是个馋嘴和尚,不但爱吃苏东坡做的菜,有时还会照着苏东坡的样子做。  相似文献   

18.
《新少年》2012,(9):34-35
提起鱼,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同学们也许会争着告诉我自己见过的鱼类呢,比如鲤鱼啦、鲫鱼啦、泥鳅鱼啦……还有带鱼、鳗鱼、大鲨鱼……可能你还会告诉我很多关于鱼类的知识吧?比如鱼类是地球上最早长出脊椎的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大最古老的一类;还有鱼类都是冷血动物,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以及鱼的种类有2.5万种之多……大家说得都对,鱼的种类真是太丰富了。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两种有趣的鱼。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人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同时也可以看到某些新型的特色医院。 鱼塘医院 在土耳其的康加尔,有一个含有硫磺的温水鱼塘,塘内有许多棕绿色的状如带鱼的鱼,这种鱼嗜痂成癖,专爱吃人体上的癣斑和伤口腐肉。患者只要安坐在鱼塘中,这些鱼“医生”便会不请自来。用不了一个星期,病人就会觉得一身轻松,身上的皮肤病或者伤口不治而愈。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9,(1):39-39
当今世界,人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同时也可以看到某些新型的特色医院。 鱼塘医院 在土耳其的康加尔,有一个含有硫磺的温水鱼塘,塘内有许多棕绿色的状如带鱼的鱼,这种鱼嗜痂成癖,专爱吃人体上的癣斑和伤口腐肉。患者只要安坐在鱼塘中,这些鱼“医生”便会不请自来。用不了一个星期,病人就会觉得一身轻松,身上的皮肤病或者伤口不治而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