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震林《西青散记》与所记双卿其人的真实性,自近代以来被一些学者所怀疑。本文第一次采用了一系列稿本、抄本等原始文献,考察《西青散记》与双卿的真实性;第一次提出《西青散记》不仅是为金坛绡山女诗人贺双卿而作,同时亦是为反清复汉之志而作;满清统治中国百年以后,反清复汉仍然是中国文学隐藏的最重要思想;《西青散记》所记十五位与双卿相关人物,皆为历史真人;并第一次提出《西青散记》之外的四位当时及稍晚的杰出和优秀诗人,对贺双卿其人其诗有极高评价,文献俱在。结论:双卿的真实性无可置疑,《西青散记》具有写实品格。  相似文献   

2.
《“双卿”其人有无考》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阅《苏州大学学报》,见张国擎作《“双卿”其人有无考》,认为清初女词人贺双卿並无其人。对此,笔者实不敢苟同,谨申理如下,聊作质疑。按张说实出于二十年代末胡适所写《贺双卿考》一文。胡适根据史震林《西青散记》中的“眼中无剑仙,意中须有《红线传》”以及双卿自谓“夫双卿犹梦耳”等语,便断定贺双卿是虚假人物。后来便有人出来响应,都把贺双卿说成是子虚乌有式的人物。其实,史震林在《西青散记》中所说的那些並不足以表明贺双卿是虚构人物。较有权威性的乾隆年间所修《金坛县志》,早有贺双卿其人其事。乾隆时距贺双卿时代甚近,其所记双卿事虽多采自  相似文献   

3.
贺双卿考辨     
本文对胡适怀疑贺双卿存在的五点“可疑”逐一进行了驳正 ,并就史震林《西青散记》所述时间地名人物的真实性、双卿词与他人词的比较、史震林之外的文人学士对双卿其人其词的关注和敬重、丹阳贺姓书香门第的家学渊源、《丹阳县志》与《金坛县志》的确凿记载 ,以及历代文学媒体的认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考辨 ,确认 :贺双卿并非史震林虚构的人物 ,而是实有其人  相似文献   

4.
绡山寻踪——清代女词人贺双卿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有不少报刊以一定的篇幅介绍了一位过去鲜为人知的乾隆年间女词人贺双卿。说她的词胜过易安居士李清照,更在朱淑真之上,推为清朝第一女词家,然而,近百年来,有无贺双卿其人,考证家争执不下,莫衷一是。为澄清事实真象,笔者曾化了大半年时间在家乡丹阳进行查考,均未见贺双卿其人在史料上有所记载,更无其住处“绡山”这个地名。连谐音的地名、山名也没有。为此,笔者在金坛县政协、金坛县委宣传部有关同志的支持配合下,又在金坛县境内进行为期四天的调查,现将调查所得,奉献识者。  相似文献   

5.
田妇薄命 词苑奇葩──贺双卿其人其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双卿曾享有“清朝第一女词人”之美誉。她虽为田家妇,但颇擅诗词。她的词多反映自身的劳苦、病痛、孤愁和哀怨之情;多以自然实景作比兴材料,善用白描,故其词别具语朴、情真、象实、境哀的审美特征和“田家本色”与“当行本色”交融浑成的幽渺神韵。双卿词,在题材的拓展、艺术的创新上,对中国词学都做出了难能可贵的突出贡献,不失为清朝词苑中的一株独领风骚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贺双卿是清代也是女性词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身为农妇却天生灵慧,夫暴姑恶的恶劣处境也没能影响她天真浪漫、恪守妇德的情怀。双卿留有十四首词,抒发自己的生活和独特感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她的词反映了农妇生活的悲喜,是下层女性的真实写照,拓宽了女性词的题材,是女性词史上的奇葩。  相似文献   

7.
贺双卿其人其词漫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有词史以来,词家虽多,但女性词人并不多;而其词脍炙人口颇著声誉的,首推宋代的李清照(易安居士),其次就是朱淑贞(幽栖居士),此外,就应该数到清代的贺双卿。双卿虽不负盛名,但以她的词而论,享盛名,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她出身农家,又嫁村夫,名不显、词不达于时,所以笔者写  相似文献   

8.
韦庄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又说:“端已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说:“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飞卿,严妆也;端已,淡妆也。”可见在晚唐五代词坛上,韦庄的词可与温庭筠的词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9.
王士祯《花草蒙拾》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沈曾植对此论深表赞赏,他在《菌阁琐谈》中说:“易安为婉约主,幼安为豪放主,此论非明代诸公所及。”其实,明代的王世贞早就说过:“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词之正宗也。”(《弇州山人词评》)杨慎也曾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词品》)清代刘体仁称李清照:“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七颂堂词铎》)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刘清韵赞李清  相似文献   

10.
五代赵崇祚所辑《花问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它共辑有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家五百首词。以后,人们常把《花问集》中的词称作《花间词》,把《花间集》的词作者称为“《花间》词人”。《花间词》在我国词的发展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特别是它对北宋词的直接影响意义尤为重大。所以两宋词评家曾对《花间词》有很高的赞誉,并把它作为评价北宋词的标准。例如北宋李之仪《姑溪词跋》评柳永词就说:“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较之《花间》所集,韵终不胜。”南宋初,晁谦之在其重刻《花间集》所写的跋语中赞扬说:“……皆唐末才士长短句,情真而调逸,思深而言婉”。其后,南宋陈振孙《直斋  相似文献   

11.
贺双卿是清朝初期一位没有受过文化教育自学成才的贫农女诗人,她既有绝世才华,又有绝代姿色,生于江苏省西南部一个农家,受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四重压迫。她的诗词或用粉写于叶上,或以胭脂写于手帕上,她不愿留手迹于人问,只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静与平衡。这不仅是源于双卿的个性,且是时代使然。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亦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的不幸际遇反映了有清一代农妇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2.
贺双卿是清朝初期一位没有受过文化教育自学成才的贫农女诗人,她既有绝世才华,又有绝代姿色,生于江苏省西南部一个农家,受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四重压迫。她的诗词或用粉写于叶上,或以胭脂写于手帕上,她不愿留手迹于人间,只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静与平衡。这不仅是源于双卿的个性,且是时代使然。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亦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的不幸际遇反映了有清一代农妇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具有多方面的艺术天才,在诗、文、歌词创作上,都取得突出的成就,而且,她还有一篇《词论》,倡导“别是一家”说,使人耳目一新。建国以来,截至一九八五年六月,全国(未包括台港地区)发表李清照研究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论文  相似文献   

14.
对于李清照词的评价,建国以后有过几次反复。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几种文学史,把李词说成是“哀怨颓废”、“悲观绝望”,划入“形式主义”、“反现实主义的逆流”,显然是由于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已经为人们所抛弃。大家公认,李清照是宋代一位优秀的词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但是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李词的艺术成就,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过高。如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后记》说,李清照“较之柳永、周邦彦,固然远在他们的上面,就比较南北宋其他大词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逊色”。又说:“李清照……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又说:“清照词影响所及,竟下至本世纪初。”也有同志说:“李清照所开创的‘易安体’继往开来,集婉约派之大成。”(李玉铭《论李清照的婉约派词风》,《文艺论丛》十二辑)或曰:“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却荟萃了词学的全部精华。”(黄墨谷《李清照评论》,载《重辑李清照集》)这些评价,我认为不尽妥当。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各位前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俗话,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然而对于曾以“铁女人”著称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来说,做普通女人比女强人更难。这位现年72岁的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如今做第一“前女首相”也有些年头了。最近,这位曾在英国政坛显赫多年的女强人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和《萨迦》杂志的专访时,坦露了她从政坛女强人走到普通人中内心所经历的孤独感。她说,她最难忍受的是人们与她疏远、政界不把她放在眼里和无法与家人团聚……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诗的成就不及她的词高是毫无疑问的。这一则是她刻意为词,以词名家;二则是她的诗散佚残缺,所传甚少。不过,说她“诗不甚佳”(《历代名媛诗词》),却不等于说她的诗就没有佳作。众所周知,她的《夏日绝句》、《咏史》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另外,一般不太为人注意的《题八咏楼》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题八咏楼》:  相似文献   

17.
<正> 端淑卿,明代女词人.关于她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端淑卿,(安徽)当涂人,教谕廷弼之女.适丹湖儒官丙儒.幼时日读毛诗烈女传诸篇.笄总后,博通群书.备有仪法.与其夫自首相庄.里党重之.工诗,有《绿窗诗稿》.”这位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子,后来嫁的丈夫也是儒官.她很有修养,夫妻关系融洽,受到人们的尊敬.由于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学问进步很快,并著有诗集行世.她被称为“明媛”,即有明一代仪范典雅的女子,如《诗经·君子偕老》所云:“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取舍标准,当然侧重内在美,道德风范之美.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一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的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集中反映了两宋交替动乱时期一个女子的身世境遇及其繁富多蕴的真情实感,以长于语言文藻而被赞誉为“词采第一”。李清照词以“靖康之变”(1127年)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前期由名噪闺阁之外的  相似文献   

19.
一 李清照(一○八四——一一五五?)字易安,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张南湖分词为婉约、豪放两派;王士祯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她的词名,是世所共知的。至于她的诗、文,虽然《宋史李格非传》称其“尤有称于时”;自宋以来,也不断有人称引,如庄季裕《鸡肋编》引“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南遊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等残句;朱弁《风月堂诗话》载晁无咎多次对士大夫称道她的“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和“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周煇《清波杂志》还称赞她的《和张文潜浯  相似文献   

20.
韦玮 《可乐》2010,(7):50-51
吕碧城不仅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还是中国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更是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女子教育的先驱。这般富有才情、让很多男人也自惭形秽的女子,偏偏还不肯美得含蓄。她喜欢穿绣有大幅孔雀的黑色薄纱舞衫,头插翠羽数枝。高调的孔雀,契合她的心性。她穿出了飞扬、雍容的霸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