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燕灵  黄浩兵 《职业》2024,(4):26-28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坚持“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双培养,以技能大师为引领,通过事迹宣扬、环境建设、技艺亲授、实践感悟,构建了“一平台、四举措”技能大师引领的工匠文化创新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靖  俞雪丽 《职业》2016,(6):52-53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急需大量平面设计、广告会展、影视制作、网络维护等技能型人才.本文介绍了北京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通过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创新"双定双联、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3.
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计划是以促进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高质量现代农业人才为核心的重点推进项目.本文介绍了人才培养专业标准,提出了对于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谢伟  李瑞 《职业时空》2012,(9):44-45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和国内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双师"教师建设和"双证"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朱阳 《职业》2017,(13):47-48
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楼宇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意义十分深远.依托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笔者学校智能楼宇专业在近五年实施课程改革、全国技能大赛和企业对接三位一体融合,成效突出.本文结合当下现代学徒制,阐述了如何以"SWOT"竞争策略开发模式,在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有效提升中职生的社会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2025"吹响了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号角.职业院校要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步伐,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以"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人才培养效能.本文借鉴国家职业培训包开发理念,就如何立足于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实际,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积极引入新工艺、新技术对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提升,加强与技能竞赛标准对接,普遍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按照专业对接地方产业,面向工程机械、白酒产业链岗位群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2 1 2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与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浩波  刘向勇 《职业》2023,(14):63-65
订单式培养是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最终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良好局面,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订单班”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沉浸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职业素养在岗位中养成,通用能力在工作中获得,劳动精神在实践中内化。笔者以中山市技师学院“展晖订单班”为例,探讨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实施路径和实施方法,该班取得较好效果,成为区域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万亮斌  沈柏民  周彦兵 《职业》2017,(15):24-26
本文以合作创新理念统领校企合作,系统分析与研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的功能定位、合作平台、共同要素和内涵特征,从校企合作创新体功能定位框架设计、合作平台框架设计、构建措施创新设计、校企合作路径设计、合作运行机制设计等5个方面探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模式.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资源,基于学校内涵发展与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合作主体选择创新、合作运行机制创新、合作育人机制创新等创新实践来构建校企合作创新体,即实施名企驻校、项目管理、企师引领,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助推了校企共生共长;探索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的发展路径,即开展从育人联盟、研发联盟到文化联盟三个合作层次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从单向变成多向、从浅层迈向深层、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行轨道走向螺旋上升,形成了"三层次合作?双螺旋推进"校企合作发展路径,有效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校企文化共融.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引发了教学组织方式、育人机制的颠覆性变革,增加了教学选择性,构建了"四段四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五多"教学体系和"六双"育人机制,使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对专业认同度显著提升,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齐世杰 《职业》2016,(35):44-45
承德工业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主体,以"企业冠名培养"和"校内教学工厂全真实训"为两翼,三位一体、梯次有序、良性互动、体系完整的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该课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其中"冠名培养"模式为"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以社会职业为对象的专业性教育,其课程体系设置与传统学历教育有鲜明的区别。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强调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塑造,社会职业的需求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打破社会与学校的界限,培养具有深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对接,走人才培养的创新道路,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齐世杰 《职业》2016,(36):20-21
承德工业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主体,以"企业冠名培养"和"校内教学工厂全真实训"为两翼,形成三位一体、梯次有序、良性互动、体系完整的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该课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其中"教学工厂"培养模式为"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通过"2+1"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实践突破性发展。该模式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导向,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实现高技能引领人才的培养目标。多年的实践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旅游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有其时代背景和依据,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双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融合、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值得我们采取有效的实践探索保障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推进,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训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核心,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应对就业,企业可以满意用人。本文以职业教育改革为背景,以实践为基点,提出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莫华 《职业》2010,(30)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经过艰难的实践探索,获得了初步的经验.如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建立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双证书"制度的全面建设;实施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了职业教育招生的渠道,建立了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通道等.但对职业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讨,不断完善,使职业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高质量、高效益、特色鲜明地发展.根据这一发展的需要,职教教师的职业素质必须要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王守涛  吕江花  崔焕勇 《职业》2017,(7):124-126
本文从当下职业教育的需求出发,介绍了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的调查,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本文根据调查结果搭建了一个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中职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平台",并做了大胆、积极的尝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吴康福 《职业》2022,(5):70-72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专业人才存量不足且人才专业技术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职业学院需要积极探索并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需求紧密对接.本文以智能制造领域数控机床技能人才培养为例进行探索,以期为创新教育模式提供可参考性经验.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自获得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把校企深度融合作为基础平台,并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接,创新了CEC-CDIO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组以充分调研旅游业发展动向和行业需求为基础,分析英语导游员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结合CEC-CDIO教学模式,对《情景导游》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周大勇 《职业》2014,(8):16
日前,荆门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暨2014年春季师资培训活动拉开了序幕。本次培训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能力培养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管理水平"为主题,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会上,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研发室副研究员许远做了《职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20.
刘江华  陈东升 《职业》2017,(32):88-89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武器,是领先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进了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但始终没有达到目的.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深入研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本地经济为目的,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办学进行"双元制"本土化探索与实践,破解了"双元制"水土不服的难题,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