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木底竹身三重天,单凭善转立世间。借得童叟勤鞭策,唱彻山乡日月偏。"古诗所说的就是在湖北省恩施州流传甚广的土家族民间体育、娱乐项目——地鸽子。恩施有首童谣唱道:"杨柳青放风筝,杨柳活抽地鸽,杨柳死踢毽子。"每到夜幕降临,恩施州城的硒都广场、风雨桥头,随处可见前来锻炼、休闲的居民。十多个人轮流抽打一个形似陀螺的物体,并不时发出呜呜的鸣叫声,引得不少人看稀奇。这像陀螺的东西就是"地鸽子"。恩施地鸽子用竹木结合制成,因主体部分为竹筒,其上雕有风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神话中关于鱼和龙的神话很多,流传很广,遍及赫哲族足迹所到之处的三江流域.下面从产生鱼、龙神话的原因;鱼、龙神话的种类;赫哲族、汉族鱼龙神话的比较等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赫哲族产生鱼、龙神话的原因赫哲族关于鱼、龙神话特别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与江河多有关.赫哲族所居住的区域靠日本海和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河  相似文献   

3.
侗家的大年初一早饭是吃鱼。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有煎、有炸、有烧、有炖摆上餐桌,随后再端上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鱼)钱余(鱼)粮。吃鱼时,必由长辈先吃,然后依辈吃,年龄小的最后吃,但必须人人都吃到,倘若哪个顽皮小孩不吃鱼,会让全家人感到不高兴。  相似文献   

4.
<正> 湖南湘西花垣县的苗族香酸鱼,是传统独特的苗族风味小吃,产品远销北京、武汉、广州、山西等全国各地,深受用户的赞扬。苗族香酸鱼历史悠久,是苗族人民的传统珍贵食品。据(《宝庆府志》载;“青衣苗种,好为楼居,衣裳青色,亦于孟春跳月。用彩巾编为小圆球。如瓜,谓之花球,祝欢青掷之,以猪、鱼、牛肉用来掺合之作酸,至酸为准,以多者为富”。花垣苗族人民素有稻田养鱼的习惯,每到秋收破水取鱼后,家家户户都要腌制香酸鱼,以长时间食用和招待客人。苗族香酸鱼分香酸鱼和药香酸鱼两大  相似文献   

5.
捕鱼是东北三江平原赫哲族的传统生产,因而他们吃鱼的方法较多,其中较为別致的有这样几种:·杀生鱼·对外来的客人,赫哲人常常以杀生鱼为敬。赫哲人叫作“塔拉卡”。它多用鲤、草根、鲟、鳇、胖头等鱼为原料。制  相似文献   

6.
与鱼共生赫哲族渔文化文/奇河吃的是鱼,穿的是鱼,唱的是鱼……鱼骨做成了纽扣,鱼皮制成了帽子、烟荷包与背兜……跳神的萨满穿着鱼皮神衣面对苍穹。这就是赫哲人———在精神上与鱼融为一体的民族。他们仅凭水面的波纹就能判断水下的鱼种;叉鱼时,不仅叉叉命中,而且...  相似文献   

7.
画鱼是我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罗列历代画鱼名家的作品进行赏析并对其作品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总结,从画鱼的角度探讨我国花鸟画艺术的史承渊源和发展脉络,对今后研究花鸟画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川鱼木寨丧葬仪式既是既往之人肉身毁灭的告别仪式,也是鱼木寨土家族民族特点的一面旗帜。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孝道与丧葬文化的联系、鱼木寨丧葬仪式流程的阐述,来分析鱼木寨地区丧葬仪式中亲人团聚、守灵哭丧、做家祭、丧戏孝歌、宣讲孝义、烧七祭祀等环节,所体现出的宗族孝道、对亡者的哀思、为逝者祈福、追念亲情、报答亲恩、教化后代等土家族孝文化中的特点。进一步力证了鱼木寨地区丧葬习俗与中国孝道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鱼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山峰和草地,它们更不知道什么叫楼房和道路。假如跟鱼说世上的情形,它会觉得那是远古的事情,不可信。鱼不知道什么叫空气。如果它暴露在空气中,觉得到空气可怕,跟窒息是一回事。鱼毕生所知只有水。较真说,鱼并不知道水的存在。对鱼来说水并不存在,好像人类察觉不出空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草鱼、鳙鱼、鳜鱼和青鱼、鲤鱼、团头鲂、鳜鱼上进行了细胞核移植试验。获得了远缘的不同属间的草青移核鱼幼鱼,和不同亚科间的鳙团移核鱼和草鲤移核鱼胚胎,以及不同目间的鳜鲤移核鱼胚胎。草鳜移核卵在卵裂期停止发育。前四者得率顺次为0.9%、1.8%、1.6%和0.9%。研究表明移核鱼的核质杂交优势不十分明显;其胚胎发育特征与受核体鱼相类似;形态特征多与供核体鱼相似,有些与受核体鱼相似,并出现了中间性状、新性状和与两条本都类似的性状。细胞、生化遗传学特征类似于供核体鱼。表明其性状发育有些受细胞核的影响,有的受细胞质的影响,有的是核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了核、质作用模型。细胞核移植作为鱼类及其它动物育种的一项高技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白马藏族妇女的头饰和胸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头饰中的圆形“鱼骨牌”,无论形状、大小、色彩、质地还是佩戴部位,都体现了对史前时期玉璧、骨璧或蚌璧的继承性;其胸饰的方形鱼骨牌,从质地、佩戴部位来看,应来源于史前时期的玉璜.鱼骨牌吉祥、圣洁的精神含义与玉璜、玉璧、骨璧或蚌璧通天、通灵的寓意是十分接近的,同时也包含了鱼图腾崇拜的某些因素.白马藏族鱼骨牌饰品的产生和形成,也与三苗部族的迁徙密切相关,是民族迁徙、文化传播与融合的图像符号.  相似文献   

12.
孙乔良,57岁,彝族,云南第一流活鱼运输机组(箱)发明家,四活理论技术系统工程创始人.其发明荣获云南省第六届发明展览会一等奖,92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奖;92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孙乔良自幼生长在异龙湖边,与鱼、水、船成了分不开的朋友.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教育专业,回到家乡沙嘴村,组建了捕捞队.在异龙湖上度过10年时光,进行了风力捕鱼、电捕、声光喂捕等实验,为后来的水产事业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当时,在外销鱼苗种、运输活鲜鱼时,如何保证鱼的长时间鲜活,一直是水产界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孙乔良跑了不少地方考察研究,并自费购买有关技术资料及实验机械装置.为此,他几乎倾  相似文献   

13.
世世代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的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的民族。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渔猎生产。解放前,赫哲人将捕获的鱼加工晒成干鱼,大量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食用。鱼不仅是赫哲人的主要食物,而且鱼皮也是衣著的主要来源。赫哲人早年穿过的衣服和鞋是鲑鱼、哲罗、鲟鱼、怀头等鱼皮制做的。历史上赫哲族曾因食鱼肉、穿鱼皮衣而被称为“鱼皮部”。省博物馆现存的一条鱼皮裤是赫哲人早年穿过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传统及化中有明显的鱼图腾崇拜遗迹,表明布依族原始先民曾奉鱼为图腾崇拜物。布依族源于古越人,古越人也有鱼图腾崇拜。而古越人先祖"无余"乃"禹之苗裔",禹之祖考颛项和鲧也都以鱼为图腾。因此本文认为,布依族的鱼图腾崇拜遗迹,是古越人鱼图腾崇拜的延续,其源可溯至曾以鱼为图腾的夏族原始先民。这是布依族深层文化具有夏文化因子的又一例证。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布依族的又化来源和古代夏越民族的关系,以及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整体性特征的研究,都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伦敦:你怎么啦?文/吴金光方卉我对伦敦可以说是向往已久,早在十几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对伦敦就有了感性认识,那时的教材多选自英国,课文的内容也多次出现伦敦的著名景点,如:白金汉宫、鸽子广场和换岗仪式等等。可以说,我已无数次“神游”伦敦。最近正好有机会随团...  相似文献   

16.
我们侗族山区的饮食,说不上是山珍海味,中国食谱上也找不到它的名称,但它确实别具一格.侗乡盛产糯米,是我们一日三餐的主食.抓着糯米饭就着酸鱼吃,是我们的美餐.侗家人一年四季备有酸类食物,鸡鸭鱼肉瓜果豆角无不腌酸.食物腌酸后可保醇味两三年,肉类可保10年左右.酸鱼可放存二三十年,成为迎宾送礼的上等佳品.关于侗家人喜欢吃酸的原因,曾有过各种传说.但传说总归是传说,侗家人喜欢吃酸,主要与我们的先民当时的生产生活有关.在那无油少盐的艰苦岁月,腌制酸菜,既能保存食物也可以不失其味,且方便省时.侗家人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出门做工带酸去,收工回家挖酸吃,一日三餐不开火,方便省时又好吃."这大概就是侗不离酸的原因吧.这种习俗后来还影响到了一些汉族地区.除了"酸",侗家人最喜爱的就是油茶了.我们常  相似文献   

17.
鄂西风情3题     
冠绝巴楚金字山 地处三峡旅游区金三角的鄂西历史名城利川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这里除有古建筑遗址"大水井"、第四纪冰川孑遗活化石"天下第一杉"水杉母树和土家族原始村落"鱼木寨"外,尚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旅游胜地,这便是被誉为"玉笔朝天"的金字山.  相似文献   

18.
土家古堡鱼木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古堡鱼木寨冯宗德,谭中派鱼木寨,又名鱼目寨、舆木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区大兴乡,该寨古属龙阳峒土司,其后领属屡有更迭,于1955年由四川万县划归湖北利川管辖。现为大兴乡鱼木村,住户156户、568人,大姓有谭、向、成、邓四姓...  相似文献   

19.
_~2一卫J尸二~ ‘二稍祖截歇峨舞、热切,美(蜒鲤},一}叠上羹叠鱼遨鱼旦{5一}燮些{塑旦}旦通磐123216}161232叫,二二二二二一吮二二二兰鲤)、011一\OU一斤士卉比6记-,-﹁竺生进二}攀‘,{远遍}气6 651 65 尸一~、66弱5在在1.月琴的声音2.四方的云霞弹响聚结圆圆的琴盘明朗的晴空里,里,江河的流水汇合七彩的鲜花开放 .尸、尹户~,、刁八、1 165 25323 .二二.......二弓兰冬一团团的湖海灿烂的阳光尹一、.产产、、1353232记6 沪口、尸一、、产.、5 531 61653‘二=二.二二..二书三三子~里,生息回归中华的夭地祖国的怀抱里,里,在到︺一﹃︸塑脚﹃…  相似文献   

20.
独木河和清江河流过的地方,苗族人民至今过着古老的杀鱼节。连绵的阴雨季节过去了,夏天来到了。花桑叶长得还茂。据说,这里春种之后易干旱,要是把花桑叶投到江里,药死了鱼,也药翻了龙王,它就会布云播雨。因此,春种插秧刚过各寨的鱼头(通常是威信高、杀鱼技术好的中年人)就通知人们去山上采摘花桑叶,准备好鱼叉、网兜。不能上山采花桑叶的要出钱买。既不出钱又不出花桑叶的就不能去杀鱼,也不能分到鱼。这是古老渔猎生活的遗迹,人们自觉的、默默的遵守着,至今不破坏这个规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