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妥善有效地处置和化解群体性矛盾是当前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现阶段的群体事件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基本上属于经济利益诉求问题,具有非对抗性,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但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因此,通过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来寻求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一些地方频繁发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群体性事件通常是由偶然的因素引发,蔓延速度很快,绝大多数参与者与最初引发事件的原因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往往是为了发泄对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的不满。也正是这些无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使原本就难于处理的群体性事件变得更加难以收拾。因此,防范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群体性事件对于防止群体性事件的恶化升级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群体性事件产生与演化规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题,而发展迅速的计算社会学方法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群体性事件的部分案例,可以发现个体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个体利益诉求渠道和社会普遍情绪这些内生性因素构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整体环境要素,这些内生性因素的存在和组合达到一定水平,就构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条件,而在这些宏观条件下,个体之间通过社会网络产生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对群体事件的产生与演化也有重要影响。通过基于社会网络的计算社会学模型的模拟检验,本文对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与演化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整体环境和个体关联的各要素的作用,获得了部分内生性因素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临界值。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演化与形成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转型期后,社会矛盾也日益突显。据统计,由各种矛盾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到了社会的稳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很多,本文主要是以征地拆迁为例,浅要分析征收人与被征收人利益博弈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继而又成为群体性事件导火线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频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中,有一类值得特别关注:它与那些有明确利益诉求的事件不同,表现为一种非直接利益冲突,仅是由"偶合群体"引发起来,无组织无纪律,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指向,却常常升级为规模性的暴力事件。从哲学层面来探究,会发现非直接利益冲突具有一种中国文化所独有的精神内涵,可名之为"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与此相关,中国历史自古以来只有治道而无政道,缺乏政道奠基的治道无法真正客观化,难以形成"对列格局",民本观念只是一个虚悬的理想,广大民众处于半睡眠的潜伏状态,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社会转型时期极易受到刺激而引发群体性骚动。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群体性事件已不再为大家所讳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群体性事件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增加。多数群体性事件是由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程移民等补偿纠纷引发,还有一些群体性事件局限于某一行业或职业群体,同样与劳动关系变更或某种物质利益纠纷有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冲突随之凸现,,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群体性事件的增多,而且负面影响增加,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建立起一整套协调社会冲突的整合机制,化解社会冲突引发的社会风险,是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特点,就如何创新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机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旧的利益矛盾日益显现,新的利益矛盾也不断产生,致使突发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上升。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的群体事件及其高发原因,有益于决策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体性事件,从原因入手来预防、处理、减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李昕 《经营管理者》2009,(16):356-356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由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日益增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已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的一道难题。因此,了解并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因素,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我国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特点1.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多发性和大规模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引发矛盾的主要问题根源,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强制拆迁,城市改造,事件处置不力,大项目上马导致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这些群众的利益损失得不到补偿或者政府引导,对政府和管理者产生了怨  相似文献   

12.
李昕 《经营管理者》2009,(18):191-191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由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日益增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已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的一道难题。因此,了解并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因素,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我国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特点1.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多发性和大规模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引发矛盾的主要问题根源,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强制拆迁,城市改造,事件处置不力,大项目上马导致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这些群众的利益损失得不到补偿或者政府引导,对政府和管理者产生了怨  相似文献   

13.
耿瑞珍 《领导科学》2012,(23):34-36
近年我国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群体性事件表现各异,原因复杂.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利益失衡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虽然无法完全杜绝,但也并非不可控制.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思维进路,一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对已出现的问题要应对有序.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明确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由 对于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渠道的不畅、公共决策的失误和不当行政、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制度缺陷等.笔者认为,利益失衡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是一定的人群(阶级和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定条件下的选择,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追求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所以,利益问题是引发人们行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不仅造成了人员以及财产上的巨大损失,也使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干扰。透过各类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关键在于农民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映射出农村的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分析一般民生问题演化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探究预防民生问题演化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策略,使农村民生问题和矛盾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提升社会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突发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油田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对策研究,充分把握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有助于在处置中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是对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一种反应。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加强社会基础建设是解决的根本之道。现阶段的群体性事件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呈上升趋势,本文试时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崧在《传统政道之缺与治道之弊: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哲学视角解析》一文中认为,在目前的中国存在一类群体性事件,它由"偶合群体"引发起来,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却常常升级为规模性的暴力事件。"偶合群体"是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者,因此它与带有明确诉求而组织起来的群体有根本的不同,可能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进程的加快,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由此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在不断增多。舆论贯穿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始终,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能有效的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本文分析了舆论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发展进程、影响,及舆论引导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舆论引导的不利因素及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学视阈下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它反映了部分地区恶化了的官民关系,暴露出当地党政部门的管理失误和因此而积累下来的严重的公共问题。在多数群体性事件中,群众的主要利益诉求是合理的,是在正常利益诉求渠道并不畅通有效的情况下所作出的情绪宣泄。这一定性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党政部门对社会形势的基本判断以及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群体性事件的五种类型来看,其主体为人民群众。审视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机制转型中的利益矛盾;行政执法不力导致的官民矛盾;社会不满情绪积聚的矛盾。广大领导干部为此要针对具体矛盾,用亲民、爱民、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理念妥善应对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