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国民收入流程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居民成为国民储蓄的最大主体。在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发生分离的情况下,庞大的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主要依靠银行信用中介。这种银行主导型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确立,对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特别是金融事业的发展,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这一机制目前的运行情况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改革深化的需要,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了深化货币金融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构建金融主导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的货币形势当前货币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已经初步稳定,但未最终稳定,不稳定因素甚多,再次膨胀的危险严重存在。(一)货币初步稳定的标志从金融运行方面看,一是货币投放得到控制。1989年全国货币投放210亿元,比1988年减少470亿元,流通中货币增长率为9.8%,是80年代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今年1—8月,货币回笼165亿元,创历史上同期回笼的最高纪录。二是储蓄持续大幅度增长。1989年储蓄存款净增额首次突破一千亿元大关,达到1345亿元。今年1—9月已达1500亿元,预计全年可比去年增加500亿元左右。三是信贷收支情况好转。1989年全国银行  相似文献   

3.
王水雄 《社会》2007,27(1):41-41
本文试图沿着齐美尔开创的社会分化与不平等的研究路经,通过剖析金融工具的社会属性,来看随着金融工具的一般发展引起的信用能力的分化、人际交换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不平等体系的改变。文章从社会交换的分解出发,引入了“承诺标识物”这个概念,并用“群体承诺标识物”来把握金融工具的社会属性,通过思考承诺标识物向群体承诺标识物的过渡,以及货币的非金属化如何影响人们作出有效承诺标识物的能力(也就是信用能力),得出了一种社会信用分化、社会不平等自我维持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作者认为当货币作为一种基本的群体承诺标识物出现之后,社会成员在既有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他的符号化能力和关于符号化及其运作的知识就变得非常重要,不同的群体承诺标识物会被社会上层创造出来并通过与货币相沟通,实现对社会不平等性的再塑造。文章从借贷的角度分析了转型过程中信用能力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袁辉 《学习与探索》2022,(12):99-106
私人数字货币追求的“完全去中心化”和“不依赖信任”及其实践部分契合了货币经济学中的奥地利传统,然而在后凯恩斯主义看来,经济主体在根本不确定的货币化生产环境中决策,会结成各种信用关系及其凭证,货币实际上是经济主体做出的支付承诺或发行的债务凭证,本质上体现交易双方的信用关系,执行记账单位和结算手段职能。随着信用关系范围和可靠程度的不同,货币也呈现出国家货币—银行信用货币—其他货币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国家货币位于金字塔顶端意味着国家有责任采取措施维护货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后凯恩斯主义强调,货币体系不可能实现“完全去中心化”和“不依赖信任”,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更接近于投机性的加密资产,以真实资产储备作支撑的稳定币则有望成为现行货币体系的补充,而央行数字货币兼具国家负债信用优势和数字经济技术优势,在带来支付体系效率、安全、多样、普惠的同时,有助于货币当局更好地发挥监管和调控作用,是潜力巨大的货币新形式。后凯恩斯主义的论述对认清货币金融本质,发展我国数字货币体系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储蓄存款涨落原因浅析陈国泉本文试图从如何理解储蓄的内涵和本质特性着眼,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认识和寻求影响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揭示前些年储蓄存款剧增和今年一、二季度储蓄存款增长滑坡、近期又出现回升现象的水质和真实原因,进一步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艾洪德 《求是学刊》2001,28(4):49-56
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在结构、信用工具、交易主体以及对货币市场的监管等方面 ,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致使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因此 ,必须注重对国外货币市场发展的研究。本文将研究印度尼西亚货币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货币市场结构、信用工具、印度尼西亚货币市场中的金融机构、规范货币市场发展的措施 ,以及印度尼西亚货币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如今开始“有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995年12月底止,中国大陆城乡居民在银行内的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了人民币29662.2亿元。创下了自1950年以来的最高峰。其中,单是1995年一年,中国大陆城乡居民在银行内的储蓄存款余额增加量,就达到了人民币8126亿元,也创下了4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堪称“双高”。与以前的历年来的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增长率相比,1995年的储蓄余额增长率虽然还不是最高,其数仅只有37.76%,只比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年增长率力36%的速度,略高1.76个百分点,但因为其…  相似文献   

8.
“笼中虎”越养越大1994年市场物价涨幅高达20%以上,而被视为“笼中虎”的居民储蓄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举突破2万亿元当年城乡居民在认购上千亿元国库券和股票的同时,新增储蓄仍达6000多亿元,超过了1992、1993两年新增储蓄存款之和,创下历史的最高纪录。尽管去年物价涨幅超过了1988年18.5%的水平,也并未伴生出抢购风潮,但2万亿元的存款毕竟虎视眈眈。在高物价的形势下,居民储蓄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规律?居民收入的增加是形成储蓄存款上升的主要因素。1993再减乡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上注增长28%…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于单国信用货币供给的基础上,具有不可持续性和非公正性,其改革路向是民主化,具体表现为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广泛化、国际金融监管和风险预警常规化.为促进这种民主化变革趋势,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IS -LM模型的重要前提假设为存在着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 ,可以形成统一的证券收益率 ,因而该模型纵轴的i为证券收益率 ,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若一国经济体系中无此机制 ,则该模型的结论不存在。改革至今 ,我国的证券市场尚未成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主要场所 ,总投资、货币需求总量均不是证券收益率的函数 ,因此“流动性陷阱”不存在 ,标准的IS-LM模型也无法导出 ,更不能以此牵强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应抓住当前完善证券市场的好时机 ,尽快完成这一前提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消费信用的法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冕 《学术交流》2001,(2):55-57
消费信用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是商品由物物交换、货币交换后再发展到信用交换的高级阶段.为维护这种信用交易的正常秩序,发挥它的经济作用,国家应当有一个相应的健全的法律体系以调整信用交易关系.但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这种信用经济关系的立法是空白的,在规范消费信用交易的操作中,仅靠援引类似的部门规章来解决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加速消费信用立法,建立科学完整的消费信用法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所谓储蓄存款实名制,其基本含义就是存款人到银行和信用社进行储蓄存款时,首先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并在存单(折)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一石激起千层浪存款实名制,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行的一项金融制度。但是,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韩国前总统金泳三推出实施的金融储蓄实名制。韩国的金融储蓄实名制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这一金融制度与反腐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政治意义明显重于它的经济意义。韩国自1961年军人政变后实行军人统治以来,官商勾结,腐败盛行。韩国人用一个比喻——“口日目田”来形容腐败:“口”…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居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然而英国银行的个人储蓄存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持续下降,1998年英国人在银行的储蓄总量只有80年代末的48.6%。导致英国人储蓄持续下降的原因:一是投资形式的多样化。许多英国人把储蓄看作是回报有限的“死钱”,因此,许多英国人一有机会,便会把闲置的钱投向股票、期货、债券、基金、房产和收藏等方面,在英国人的家庭金融资产中,股票持有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二是寻求刺激消费。投资股票。期货则有很大的不可预期性,富有侥幸取胜的心理。三是在银行储蓄收益率不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这一货币金融问题的概念、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引发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由于产能过剩、产品过剩、出口快速增长、顺差扩大、外汇储备过多、外汇占款增加、货币投放增加,引发流动性扩张;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提高,消费率下降,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储蓄快速增长在产能过剩情况下导致银行存贷差扩大,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是发展理念不科学、政府职能没有实现根本转变、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宏观调控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亚敏 《社科纵横》2005,20(1):63-63
本文围绕亚当·斯密、马克思、科斯对货币产生这一现象的讨论 ,揭示了交易成本范式的内涵 ,并对今天新的信用货币形态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郑建库 《唐都学刊》2000,16(2):32-34
通过对货币功能和发展阶段的分析 ,结合现代经济信用结构的特点 ,进一步分析一国货币供给中货币的三种不同类型 ,最后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提出转轨时期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渠道提高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居民的高储蓄是日本经济发展诸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 50年代是日本战后实现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当时居民生活水平较低,这个时期虽然总体上的储蓄率并不高,数额不大,但储蓄存款乃为财富保值的主要手段,全部金融资产中定期存款占42.9%,活期存款占17.3%,各种有价证券占15%,现金占10.99%等。同期美国居民储蓄中定期储蓄  相似文献   

18.
何大安 《浙江学刊》2005,(2):185-190
市场体制下的投资运行所蕴涵的机理,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由金融市场化过程决定的.本文认为,金融市场化的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储蓄如何转化为投资和利率调节两方面,货币政策及其与之相对应的金融工具的使用,决定着金融市场化的进程;经济体制转轨在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反映,表现为金融抑制向金融深化状态的转变.就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利率调节对投资运行所赋予的机理而论,分析金融抑制状态和深化状态下的货币政策及其金融工具,有助于揭示投资运行机理.文章根据中国体制转轨以来金融市场运行的实际,分析了金融市场化过程中投资运行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一、近代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为社会主义银行的建立准备了条件近代银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精巧和最发达的产物”。它专门从事存款、放款、汇款、储蓄等业务,是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近代资本主义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前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与交换的扩大,当不仅在不同  相似文献   

20.
苏治  李进 《求是学刊》2013,40(4):68-75
金融危机后,美元霸权不仅扰乱了全球信用总量、信用创造与真实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输入型通胀、外汇储备贬值等国际金融风险。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推进"去美元化"进程,摆脱美元陷阱,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正在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步骤。基于对货币替代和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梳理归纳,从现实可操作性、改革成本与利益普惠性的角度比较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合作推出亚元两种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