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策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  相似文献   

2.
程煜 《决策探索》2009,(14):49-49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一反思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融会一体,从而使教师拥有一套能够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大大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与创新。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且这种反躬自省对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策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  相似文献   

5.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理解、判断与感悟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名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学成功之处,可以是教学中的失败之笔,可以是课堂上得来的瞬间教学灵感,可以是教学中学生独特创新的见解,也可以是再教设计.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增强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主成长的核心因素和动力源泉;教学反思能力的核心是元认知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反思性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培养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理论素养、实施反思行动、养成反思习惯,对于如何实施反思行动,笔者提出了坚持开展行动研究、开展自我评价、参加互动研讨、学用认知理论、增强自控能力、批注阅读书籍、进行反思总结、记录教学反思、教后再次备课、撰写教学札记、写作教学论文、学习反思榜样等12项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主成长的核心因素和动力源泉;教学反思能力的核心是元认知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反思性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培养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理论素养、实施反思行动、养成反思习惯,对于如何实施反思行动,笔者提出了坚持开展行动研究、开展自我评价、参加互动研讨、学用认知理论、增强自控能力、批注阅读书籍、进行反思总结、记录教学反思、教后再次备课、撰写教学札记、写作教学论文、学习反思榜样等12项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是指中学语文教师顺利完成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并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认知活动及其元认知活动中时常显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笔者带领的课题组开展的重庆市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意识不强、对教学反思的概念与特征认识不清、对中学语文教学反思具体策略把握情况不好、没有真正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不言而喻,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重要而紧迫.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叙事研究法,在长期深入研究、广泛实践、认真实证的基础上,依据基础教育课改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元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语文教育理论、教学反思理论,建构了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一二二三”策略体系,即“把握一个实质、培养两种能力、学会两类策略、达成三项目标”,将对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教学反思应该深化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教师把写教学反思当作"苦差"的现状,学校要注意引领教师深刻领会教学反思的特征,准确把握教学反思的对象,有效实施教学反思的策略,学会教学反思;让教师把教学反思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变"苦差"为个人成长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文勇 《科学咨询》2007,(20):50-50
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犹其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很难直接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缺乏意识或者有时抓不住重点和本质,缺乏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对此,提高对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能力,不失为教师成才的捷径。  相似文献   

11.
沈亮 《管理科学文摘》2008,(15):136-137
批判性是反思的核心属性。批判不是简单的否认,而是科学的、辩证的评判。教师只有不断地对各种教育观念、方法以及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价值判断、比较和抉择,才能提出合理的教育策略。批判性教育反思可以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教师的境界和职业倦怠问题、教育教学的方法与评价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行动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数据的收集,其方式包括日志、录像、录音、观察记录、教学观摩、同学交往分析、问卷,文件档案、话语分析、照片等。其形式和手段有许多,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工具,经历必须经过反思,才能升华为经验知识.通过反思,可以客观的认识和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直以来,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老师始终是教育研究的旁观者,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这种状况,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利于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这种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学会反思教师专业发展,以利于更好地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是指教师把自我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校本教研中最普遍的形式和最基本的途径。实施校本教研,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在教学设备、师资、  相似文献   

16.
教研活动,是教研部门、学校与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反思现行英语教研工作1、教研工作的指导有偏差。教研员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前一段,笔者参加省教育厅优质课评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深感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相似文献   

18.
“经验+反思=成长”,乃是美国心理学家波纳斯于1989 年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著名公式。在这个公式中,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而教学反思则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不同阶段的反思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教学前的反思属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素质的提高有多种方法,但反思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形式。因此教师要想从反思中提高,必须知道要反思什么。文中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后的感想,学生的反馈几方面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和方式探讨了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