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成长的综合效应论阐明,创造实践在个体人才成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任何创造实践都能成功,只有有效的创造实践才能成功。 有效的创造实践成才律,其涵义可以这样表述:在一定条件下,以成才为目标的创造实践中,其有效的劳动量达到必要的水平,则个体必然成才。而人才的层次水平与其掌握科学方法的层次以及有效劳动量的多少成正比。 有效的创造实践成才律之所以能够成立,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劳动的有效或科学方法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人才的劳动是有效的劳动,并不等于说人才的每一次劳动都必须是有效的,而只是说最终能够找到科学方法,使其劳动有效,这样才能成功。所以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2.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不同的。人才的能力结构与非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能知道人才的能力结构,就可以追根溯源地挖掘相关本能及其能力的成长、发展过程,从人才的能力结构出发,挖掘、寻找相关的形成规律,从而科学地找出规律与教育方法,给出培养孩子成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四、关于成才规律人才规律很重要。中央文件有个说法,说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管理人才,党管人才也要尊重成才规律。成才规律到底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全国、全世界的学者都在研究,今天我讲5个,供研究参考。1、成才的周期律。成才周期是多少年?从一个人选定目标始,到完成目标止,大约10年时间。当然,这是概率,具体到每一个人,有的时间长点,有的时间短点。学跳舞的时间短,学唱歌的短,学数理化的短;但学经济学、哲学、中医的时间长。在文学家里面诗人时间短,小说家时间就长等等。《红楼梦》写了10年,贾岛这个诗人“十年磨一剑”。英国社会学家对在英…  相似文献   

4.
人才成长规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要成长,学科亦要发展。人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与众多的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人才规律的研究更要不断地汲取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不断地充实自身。本文主要从成功学中的有关原理透视人才成长的规律,如有志者事竟成、识时务者为俊杰、成才是综合素质的结晶、需求层次决定人才成长高度、大器晚成、合作竞争是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行动和速度决定成才关键等成才规律和特点。以期望能对推进人才学的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而人才的成长既有个人的主观努力也有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是人才成才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也是影响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才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人才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环境对于个体成才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庭“生态论”、“系统论”观点出发。认为影响人才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人才创造性实践活动制约和决定着人才成长,一个人能否成才,除了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影响之外,主要取决于他的实践方向、勤奋程度及方法效度三个因素,可见创造实践在个体成才过程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对创造实践进行战略设计呢? 创造实践的战略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创造实践的目标设计 目标设计对个体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大致表现为:①导向作用,目标设计好以后,其创造实践就要  相似文献   

7.
张博龙 《人才开发》2005,(11):32-32
把握军事人才成长规律,构筑选择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快车道”的长效动力机制,确保我军履行历史使命、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后继有人,是军队人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廓清认识,妥善解决。一、把最佳年龄成才规律的理念纳入政策法规体系中,确保用当其时最佳年龄成才规律,是人才成长统计性规律之一。它是指通过收集统计大范围特定已成才人群的年龄轨迹,揭示出一个规律:成才主体在某一年龄区内学习和创造,其取得成果的可能性最大,质量最高,数量最多,速度最快。这个年龄区称之为“最佳年龄区”。不同行业的最佳年龄区不同,…  相似文献   

8.
就人才成长的境遇而言,可分为顺境成才和逆境成才。顺境所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固然有利于人才成长, 但逆境也往往是人才成长中经常遭遇而又必须正确面对的境遇。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认为"多难兴才",魏源甚至说:"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他认为只有逆境才能成才,这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是,逆境成才现象所体现的某种意义上的规律性, 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大中专毕业生成才的沃土。但在这块沃土上,人才由潜至显,脱颖而出,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这些成才要素和规律,就可以早成才,成大才。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培养作基础,以考察调整作手段,以引进的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工作的力度,使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走上重要管理岗位。经过实践和探索,我们对青年知识分子的成才要素和一般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坚定的政治方向,是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根本保证。青年知识分子要坚持的政治方向,就是党的基本路线指引的方向和对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矢志不移。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来自理论上的坚定与成熟。衡量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成才与否,有着多种要求,但政治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素养在青年知识分子的各种素质中。  相似文献   

10.
盛若蔚  杜榕 《人才瞭望》2012,(12):14-16
“全球没有哪个政府像中国这样重视吸引外流人才回国。当局把这奉为一项主要政策.认为吸引人才回国是将中国推向科技前沿和促进国家经济踏上新台阶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
纵观古今中外风流人物(人才)的成长过程,有名师出高徒,也有自学成才;有的少年及第,也有的是大器晚成.各种各样的情况不一而足。但是,所有的人才成长都是以创造实践为中介,内外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的结果。这就是人才成长的基本原理——综合效应论。它含有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内在因素是人才成长的根据 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就是指人才主体的内在素质.它包括两个方面:生理和心理因素。具体地说:它既包括先天因素——遗传素质;又包括后天因素——思想品格、道德结构、智能要素、身体素质,即德、识、才、学、体五个因素. 人才成长的研究在包括了人才个体成长的同时,也包括了社会人才的总体成长。社会人才总体成长的  相似文献   

12.
姚科兰 《人才开发》2010,(12):50-53
创造实践是人才成长的源泉和中介,使用是人才作用发挥的根本路径。《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明确将"以用为本"作为人才开发的方针之一,是这给我们指出了人才科学开发和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然而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在使用人才的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用才规律的问题,造成了人才开发效能的低下,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人成其才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也是影响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人生开始的第一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它对个体成才起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由家庭环境的若干特点所决定的。探讨家庭环境对成才的影响,有助于子女成才和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1、家庭血缘关系对子女成才具有遗传影响。所谓“血缘关系”,就是由婚姻、生育而产生的一种家庭关系。如父母对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其他亲属关系——姑表、姨表、舅表、叔伯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对子女成才有着重要的遗传影响。人通过遗传,可以将亲代的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14.
一、加紧经营人才培养,促使各种优秀经营人才尽快成长 国有大企业集团所需经营人才,可以从内部晋升选拔,也可以从外部选择引进,这样挑选经营人才的视野和来源就能更加宽广。但从外部选择引进经营人才,存在情况不明、风险较大、成本偏高、不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等不足。帮企业物色经营人才,必须内部选拔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以内部选拔为主。 经营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大批的年轻经营人员,尤其是一大批已经在本企业工作一定年限的年轻大学生。要将年轻的大学生放到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放到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接受锻炼,为其设计培养的路线和计划,助其不断地实现成长过程中的阶段目标,始终把他们放在企业经营人才培养挑选的视野中,急切地期望他们早日成才。 经营人才的培养不能忽视有计划的培训。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产生各种新的工商知识,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人,才可称得上是经营人才。因此,企业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大学生人才增值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从实质来说.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人才增值的过程.研究了解大学生人才增值的模式、规律、特点与方法,对于降低其成才成本,帮助他们驶入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升值,进而提高人才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2年6月,我中师毕业。20多年后的今天,我已博士毕业。我不敢说从中专生到博士就意味着成才,更不敢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但从中专生到博士,毕竟跨越了几个学历层次,也非易事。反思自己博士“梦”的实现过程,作为一个个案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人才”成长的规律,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朋友们,也可提供一定的启示。一、博士梦的实现过程我是1980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当时学的是理科,由于高考时理科成绩并不突出,结果到中师被分到文科,学习汉语文学。来中师的第一天,我看到了这样一条标语:“欢迎未来的小学老师!”因为我来中师之前,自…  相似文献   

17.
联想与创造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没有创造便没有科学的发展。而创造需要通过创造力来实现,没有对人创造力的开发就不可能产生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如果可以用成果和人才来衡量科学的发展,我们就有理由说:成果来自创造,人才始自对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午后,高而远的阳光透过毛玻璃的小窗散射在客厅,青年S与B一边品茶,一边开始了他们关于当下青年成才问题对话。 S:人才成长规律问题专家们谈了很多,我们今天乃是结合当下青年人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逆向”发展问题交流一些看法,解剖现象就事论事。 B:我注意到你所提到的“逆向”二字,而不是80年代中期人才学论坛大家谈论的“逆境成才”说,这二者是否有某种差异需标明呢? S:我所说的逆向成才是钝化了的现实生存境况对人才本身成长的影响,而更加引入了人才本身在成就自身过程中面临的诸如心理价值取向的校治、所攻专业方向的修正、惯性思维方式的逆反与突破等“自逆”  相似文献   

19.
11月8日,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召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今年正好十年。2012理所当然也成为引才十年回顾工作盘点之年。 “全球没有哪个政府像中国这样重视吸引外流人才回国。当局把这奉为一项主要政策,认为吸引人才回国是将中国推向科技前沿和促进国家经济踏上新台阶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 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人才工作的泱定》。强调树立科学的人才 观,为做好人才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这 是人才工作理论的重大突破。做为人力 资源工作者必须不断深入地理解它的精 神实质,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平时,我们对人才的理解是那些“德 才兼备的人”、“有能力、有志向的人”或 是某些“有特殊专长的人”。对这一概念 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和标准。有的以学历、 职称为标准;有的以业绩、成绩为标准; 当然多数人认为即要看学历、职称,又不 惟学历、职称,主要看业绩。这种看法比 较全面,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理论上说 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