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健 《人才开发》2006,(10):57-57
一位新上任的厂长面对企业频临倒闭的绝境,主动登门向老厂长取经。他对老厂长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您一定有许多心里话和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以指导我。”老厂长听后心头别有一番滋味,感慨之余,说出自己在任时的成败得失,使新厂长受益匪浅。于是  相似文献   

2.
文静 《人才瞭望》2006,(9):65-65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企业是什么?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的确,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问的竞争已经成为人才间的竞争,因此,谁拥有大批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在网罗人才方面,国外一些中小企业的求才妙招将给我国企业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企业是什么?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的确,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人才间的竞争,因此,谁拥有大批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在网罗人才方面,国外一些中小企业求才妙招将给我国企业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授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可是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迅速发展壮大,“授权”这一老问题不但没有被妥善解决,反而越来越尖锐地摆在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面前。有效授权的好处众所周知,但授权意味着将原本只属于你的调度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权力授予他人,是有风险的。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授权失败的例子往往比成功的例子更多。例如:做销售的把核心客户和核心销售团队带走;做财务的利用职权中饱私囊、挟款潜逃;做技术的带走企业核心技术等。因此,民营企业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不授权是等死,授权则是早死。  相似文献   

5.
“授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可是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迅速发展壮大,授权"这一老问题不但没"有被妥善解决,反而越来越尖锐地摆在了企业经营管理者们的面前。有效授权的好处众所周知,但授权意味着将原本只属于你调度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权力授予他人,是有风险的。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授权失败的例子往往比成功的例子更多。例如:做销售的把核心客户和核心销售团队带走;做财务的利用职权中饱私囊、挟款私逃;做技术的带走企业核心技术等等。因此,民营企业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杨芳 《人才瞭望》2000,(7):28-28
一、创造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企业氛 围 有个员工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把我 当做三流人员对待,我就给你做三流的 工作,你把我当做一流的人员,你便会得 到一流的结果,至少我会尽自己最大的 努力。”得到尊重与重视的员工,才会觉 得自己对于企业是个有价值的员工,才 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 而尊重就是关怀与信任。尊重就是 企业领导要经常亲自到工作现场,去了 解工人的工作情况,与员工交流对企业 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就是使员工有机会 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公开的、正当的渠道 表达给企业各级领导人员的机制。 二、创造公平的企业环境 公平…  相似文献   

7.
裁减员工,本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但很多企业或者讳莫如深,避之不及;或者大刀阔斧,一“裁”了之,这都说明它们对裁员还缺少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薛韬 《人才开发》2005,(10):29-30
企业家应是“理才”高手商界经营奇才比尔·盖茨曾说过:“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你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托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一个具备一系列略微不同的技能,而且其行为对你有所裨益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这席话,披露了一个秘密:比尔·盖茨作为世界级企业家,其最重要的经营诀窍,就在于他善于作出最好的经营决策——必须挑选人才也即“理才”。的确,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人才不但是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宝贵资源。正因为如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内容再多,但只要作好了“理才”这一最好的…  相似文献   

9.
焦延福 《人才瞭望》2007,(10):102-102
用人的艺术是企业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和学问。企业是人创造的,财富也是人创造的,人是一切职业的成功前提和根本,而人才资源更是企业的财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充分用人是当今管理者成败之关键,也是企业发展兴衰的关键。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是“全才”,但他之前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懂得适时“识才”和“量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建立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浩 《人才瞭望》2003,(11):18-19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职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企业要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和凝聚作用,从各方面努力建设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变管“事”为管“人”,树立激励意识。企业的目标是通过职工创造价值。职工则不仅期…  相似文献   

11.
高峰 《人才瞭望》2003,(12):24-25
l.微软公司用“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把员工的心拴在一起美国微软公司是IT行业的精英人才库,它的成功有多方面的经验可以总结,就其对内部员工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管理来说,一个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色是公司为了方便员工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专门建立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公司“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独立的电子信箱,上至比尔·盖茨,下到每一个员工的邮箱代码都是公开的,无一例外。作为微软的员工,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根本用不着秘书的安排,就可以通过这一“内部电子邮件系统”和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包括比尔在内的任何一…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故事:乔·汉姆刚到埃德的武馆训练时,由于技术和经验不足常常挨打。他企图使诈,可总是无济于事。一天,帕克请他到办公室,随手拿了一支粉笔,在地上画了一条线,问道:“假如是你,你怎样才能把这条线弄短?”汉姆仔细端详了一阵后,给出了几个答案,包括把线截成几段。谁知帕克却大摇其头,画了一条长于此线的线,接着问:“现在你看头一条线怎么样啦?”汉姆恍然大悟地回答:“哦,短了。”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自己负责管理的系统中的“短木板”,敢于揭短,善于补短,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一只木…  相似文献   

13.
李志  敖霜 《人才瞭望》2006,(8):68-70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成功的公司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最有竞争力、更富生产性的管理人员的需求;一个是把办公室与教室连在一起。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人力资源开发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能力、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对企业目标的贡献从而所做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各种引导员工学习的努力活动。自1911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培训理论以来,培训逐渐受到大量国外学者的关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 如果你的老板在商海已闯荡多年,经营过的企业少说也有四五家以上,但却没有一次真正成功的,他还经常沾沾自喜地说:“我经历过太多事情了,像我这样垮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也不多,毕竟我有我的独到之处。”那你就应该考虑自己的选择了。是的,他是有独到之处,能够连续几次从失败中再站起来,的确不是一件易事。相反地,若连续数次都未能成功,想必他个人有某些重大的缺点。若你的老板属于此一类型,那你就必须仔细探究他多次失败的原因。一个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你怎能肯定他这一次一定会成功?除非你能替他带来好运。  相似文献   

15.
无论你怎样善辩,我都不跟你争论。我坚信,只有成功才是成功的母亲。不说世间许多失败的傻子,失败了一次,还是没有认清楚失败的根由,总是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去失败第二次、第三次……这些人不明白,失败不是成功的母亲,他们甚至不是一个家族。你成功了,是因为你先前的准备、经验、做法都是成功的,所以才蓄积成了最后的成功。如果你成功的要素中,有一项是失败的,那最终你绝  相似文献   

16.
做生意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不存在什么公平不公平 看“动物世界”节目的时候,不知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动物们你吃我、我吃它,这里有公平吗?我是没有问过。但为什么到了人类这里,就总要谈公平呢?当年做老师时,我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给学生打分,自己做了20年的学生,将心比心,总想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分数,因为那每一分都包含了学生的一份辛苦。 渐渐地,我便把这公平的信仰普通应用,也就开始不断碰壁,生意场上更是这样。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一群“周瑜”加一群“黄盖”。这里没有公平,只有“周瑜”能不能找到“黄盖”。 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两点:第一是你能不能找到“黄盖”。这需要勤奋和  相似文献   

17.
每一家欲将企业方针传达给员工的公司都明了,成功的关键在于处理讯息传播的过程。企业必须先了解讯息的来源,也就是所有的符号、提示、讯号、象征和资讯的出处,才能知道要处理的到底是什么,来源主要有三个:1、领导人2、系统架构3、正式沟通管道 我曾经询问明尼亚波利州的一群科学家:“哪些因素对你每天决定做什么事影响最大?”我也曾问过马里兰州(Maryland)的家禽屠宰业者:“你如何决定做什么事?”这两个各方面都看似不同的群体却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受他们的老板、主管、上司、经理或领导者决  相似文献   

18.
“忠诚”范畴是传统道德规范“忠”与“诚”的组合,忠诚作为一种伦理意识,是建立在归属意识、责任意识之上的,是道德主体通过对道德客体的理性选择而产生的稳定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员工忠诚是员工对于群体、企业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尽心竭力的行为指向和心理归属,是行为忠诚和心理忠诚的有机统一。FrederickRejchheld认为:“对企业来说,智力资本和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真正的资产,因此企业聘用什么人、如何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保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企业共创辉煌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当今对员工忠诚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而学术界对员工忠诚的内涵可谓众说纷纭,尚未有一致认可的界定,有碍对其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深入。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发现“员工忠诚”包含依次递进的五个层次,供学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同行,或者你是企业相关的管理者,你一定知道自己为绩效管理方案的制定和推行费了多少心血,你也一定明白推行一套绩效管理方案的阻力有多大。可是,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又不得不推行绩效管理,因为大家都知道企业“以人为本”,更确切地说,企业“以人的绩效为本”!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介于科研部门和创业企业之间,存在着一个技术供给与商业需求的中间地带,有人称之为“达尔文之海”,各种企业在其中挣扎、竞争,只有具备创造力的、敏捷的和坚韧的企业才得以生存下来。根据一般的估计: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各种技术创新方案中,10个里大约只有1个能成功。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死之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